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3)
2023(9097)
2022(7734)
2021(7109)
2020(6255)
2019(14220)
2018(13854)
2017(27467)
2016(14210)
2015(15935)
2014(15531)
2013(15185)
2012(13781)
2011(11703)
2010(11833)
2009(10793)
2008(9662)
2007(7799)
2006(6259)
2005(5157)
作者
(36519)
(30357)
(30216)
(28976)
(19645)
(14544)
(13952)
(11839)
(11685)
(10701)
(10591)
(10192)
(9613)
(9316)
(9147)
(9083)
(9011)
(8854)
(8803)
(8701)
(7440)
(7229)
(7154)
(6997)
(6959)
(6836)
(6539)
(6423)
(6025)
(6000)
学科
(60744)
经济(60689)
管理(43203)
(41624)
方法(38045)
(35171)
企业(35171)
数学(34832)
数学方法(34484)
(17864)
中国(13802)
(12964)
(12287)
财务(12253)
审计(12197)
财务管理(12186)
企业财务(11721)
(11372)
业经(11233)
(10874)
金融(10873)
(10662)
贸易(10651)
(10394)
(10344)
银行(10340)
(9781)
技术(9516)
地方(9482)
农业(8918)
机构
大学(189958)
学院(189157)
管理(82309)
(82064)
经济(80706)
理学(72965)
理学院(72391)
管理学(71290)
管理学院(70950)
研究(50644)
中国(44049)
(39566)
(37093)
财经(33278)
(30707)
中心(27964)
科学(27920)
经济学(26802)
(26392)
业大(25775)
财经大学(25576)
(25023)
经济学院(24694)
商学(23187)
商学院(23012)
经济管理(22158)
(21904)
北京(21371)
(20651)
(20521)
基金
项目(138836)
科学(112668)
基金(106187)
研究(100759)
(90910)
国家(90236)
科学基金(81076)
社会(67989)
社会科(64950)
社会科学(64934)
基金项目(56616)
自然(53011)
(52886)
自然科(51884)
自然科学(51876)
自然科学基金(50977)
教育(47994)
(44255)
资助(43938)
编号(39113)
(32648)
重点(30561)
(29777)
成果(29410)
国家社会(29389)
教育部(29320)
人文(28580)
创新(27849)
(27781)
科研(27739)
期刊
(72148)
经济(72148)
研究(50790)
(32528)
中国(31850)
管理(27934)
学报(24527)
(23537)
金融(23537)
科学(23121)
大学(20377)
(19737)
学学(19488)
技术(17097)
财经(16291)
(13718)
经济研究(12979)
农业(12798)
教育(12669)
业经(11528)
统计(10973)
财会(10915)
理论(10228)
(9972)
问题(9888)
审计(9813)
实践(9397)
(9397)
技术经济(9148)
会计(9095)
共检索到258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李娟  熊凌云  方远  
近年来,以康美药业、康得新等为代表的“存贷双高”企业股债双雷现象频发,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震动,如何从信息中介的视角识别“存贷双高”异象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具有“存贷双高”特征的企业更容易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表明审计师能够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其内在机制是审计师识别到“存贷双高”企业信息透明度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高,从而提高了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从调节效应看,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和公司治理水平有助于缓释“存贷双高”异象的审计风险;进一步分析表明,审计师能准确识别“存贷双高”程度、区分“存贷双高”类型等,并选择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来降低自身风险。研究对于理解审计师在降低“存贷双高”风险方面的信息中介作用、丰富审计意见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提前防范市场风险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贾秀彦  吴君凤  
“存贷双高”现象在我国由来已久,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角度出发,研究其如何看待企业的“存贷双高”现象。研究发现,“存贷双高”型企业因更高的审计风险增加了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该结果主要体现在未来偿还资金难度较大和关联方交易较多的企业中。缓解机制结果显示,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可以缓解“存贷双高”型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该研究结论对审计师理解企业“存贷双高”现象并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以警示投资者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应敏  杨野  陈文川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广为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基于2008-2013年我国31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审计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以期找到规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大;审计监督力度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受审计监督的制约,即审计监督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风险较高地区增加审计投入力度、在风险较低地区增强审计问责力度,更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结果为确立国家审计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中的定位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辰  汤颖梅  
本文选取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薪酬、多元化经营、控制层级数、金融市场发展与会计报表监督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薪酬与会计报表监督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控制层级数以及当地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影响着会计报表的监督过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毛建辉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债股双雷现象频发,一些拥有高额现金和短期债务即“存贷双高”的企业频频违约引发担忧。如何治理该类经济现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存贷双高”异象的影响及传导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情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治理效果差异性的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且大数据技术转型对“存贷双高”现象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信息透明度、长期贷款、融资约束和财务不稳定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存贷双高”异象关系的重要传导中介。异质性研究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和数字化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有益地补充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同时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和政府制定数字化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云江  王海雯  
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粘性的存在性以及媒体监督对在职消费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在职消费粘性,且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粘性程度更高;媒体监督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高管,尤其是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粘性程度。本文对于丰富在职消费与企业业绩关系的认识、从媒体角度加强在职消费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云江  王海雯  
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粘性的存在性以及媒体监督对在职消费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在职消费粘性,且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粘性程度更高;媒体监督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高管,尤其是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粘性程度。本文对于丰富在职消费与企业业绩关系的认识、从媒体角度加强在职消费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延歌   冯建  
近年来,上市公司同时持有高额现金和短期借款的异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ESG表现如何影响“存贷双高”异象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好能够显著抑制“存贷双高”异象。机制分析发现,企业ESG表现好能提升企业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竞争程度高的行业和市场环境差的地区,ESG表现对“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效应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ESG表现好抑制了“存贷双高”异象,从而可降低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为此,要有效治理企业的“存贷双高”异象,推动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应积极提高ESG表现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白学锦  徐灿宇  
本文立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存贷双高企业屡屡爆雷的现实背景以及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系统挖掘存贷双高的成因。研究的主要问题为:存贷双高如何形成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梳理归纳存贷双高的成因,提出一个新的逻辑框架,指出存贷双高可分为账实相符程度高型和账实相符程度低型,潜在危害极大的前者由大股东利益侵占和盲目、低效扩张驱动,在我国二类代理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大股东利益侵占应居于主流。总的来看,存贷双高企业可能暗藏大股东掏空、财务造假等陷阱,有着较低的发展质量,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等需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尚兆燕  
法律惩戒近来开始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扮演核心角色。法律惩戒对审计意见类型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法律惩戒力度增强,会计师出具的MAOs增加,变通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增加。证监会《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颁布后,发挥了一定的效果。针对法律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除及时进行法律惩戒外,有必要强调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采用更精巧的制度设计来减少变通行为的空间,把法律惩罚和法律戒止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尽量营造一个公正的法律环境,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进一步改革财经管理体制的同时,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为贯彻十四大精神,审计署就如何强化审计监督问题向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作了汇报,李鹏总理和其他领导同志表示原则同意,并作了重要指示。经最近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讨论,取得了一致认识。现就强化审计监督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尚兆燕  
最近几十年,法律惩戒作为保护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的一种手段,开始扮演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1998-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表明,法律惩戒对审计意见类型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法律惩戒力度增强,会计师出具的MAOs增加,变通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意味着法律惩戒是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本文考察了证监会针对审计变通行为颁布的14号文等的影响,并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审计变通行为的制度构成性和生产性进行了解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武龙  
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18 128个公司—年度样本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提出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存贷双高"财务异象及其背后"借而不用"的信贷留存本质。研究认为,集团财务非效率、财务舞弊、短贷长投等现实行为均不足以解释这一异象,其本质应是信贷留存行为,并基于既有文献的相关估计模型改进了信贷留存的度量方法,通过三种测算指标与统计性描述证明信贷留存在我国企业的长期普遍性;进一步从利益攫取动机的银行驱动与超额现金持有动机的企业驱动两个视角给出了导致信贷留存行为的两种可能解释,以期为后续研究信贷留存行为提供理论指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进朝  
运用统计分析及Logit模型回归,以2002年—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CEO、CFO更换数据为依据,研究了CEO、CFO更换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发现CEO、CFO更换与全样本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CEO、CFO更换与上市公司首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CEO、CFO更换与上市公司第二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不显著;CFO更换与CEO更换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还检验了CEO、CFO更换与各控制变量的相关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余玉苗  张建平  梁红玉  
媒体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关于媒体监督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这一论题的研究还不多见。以2001年到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对媒体监督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审计师的意见决策进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负面报道越多,审计师对其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机制并不能加强这一结论;当年财经媒体对上市公司负面报道越多,审计师改善次年审计意见类型的概率越高。这说明媒体监督起到了审计治理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