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5)
- 2023(8560)
- 2022(7129)
- 2021(6338)
- 2020(4942)
- 2019(11254)
- 2018(10984)
- 2017(20293)
- 2016(10967)
- 2015(12300)
- 2014(12369)
- 2013(12306)
- 2012(11995)
- 2011(11283)
- 2010(11740)
- 2009(10855)
- 2008(10572)
- 2007(9527)
- 2006(8893)
- 2005(8524)
- 学科
- 济(71392)
- 经济(71341)
- 管理(27972)
- 业(25040)
- 地方(23636)
- 中国(21372)
- 企(17515)
- 企业(17515)
- 方法(17458)
- 农(15321)
- 地方经济(15241)
- 数学(15055)
- 数学方法(14984)
- 业经(14319)
- 学(11778)
- 发(11261)
- 农业(11225)
- 融(10926)
- 金融(10926)
- 银(10133)
- 银行(10123)
- 行(9978)
- 制(9691)
- 环境(9558)
- 财(9383)
- 贸(9156)
- 贸易(9144)
- 理论(8915)
- 易(8683)
- 发展(8306)
- 机构
- 学院(165409)
- 大学(162326)
- 济(79867)
- 经济(78299)
- 研究(66420)
- 管理(56583)
- 中国(50313)
- 理学(46562)
- 理学院(45935)
- 管理学(45306)
- 管理学院(44975)
- 科学(36973)
- 京(35975)
- 财(34380)
- 所(34135)
- 研究所(30347)
- 中心(28661)
- 江(26896)
- 财经(26295)
- 经济学(25771)
- 农(25226)
- 北京(23973)
- 范(23798)
- 院(23729)
- 经(23644)
- 师范(23595)
- 经济学院(22753)
- 州(21785)
- 业大(20093)
- 科学院(19923)
- 基金
- 项目(98405)
- 科学(77253)
- 研究(76267)
- 基金(68317)
- 家(58593)
- 国家(58050)
- 社会(49439)
- 科学基金(49074)
- 社会科(46940)
- 社会科学(46932)
- 省(39840)
- 基金项目(35070)
- 教育(34939)
- 划(32559)
- 编号(30806)
- 发(28670)
- 资助(28368)
- 自然(27943)
- 自然科(27252)
- 自然科学(27247)
- 自然科学基金(26740)
- 成果(25942)
- 发展(23886)
- 课题(23633)
- 展(23489)
- 重点(23005)
- 部(21364)
- 国家社会(20550)
- 创(20136)
- 性(19225)
共检索到281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王天宇
近年来,各地区不断推出人才政策,城市间“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力争“孔雀向己飞”。本文基于2006~2018年高校招生分数线数据,结合高校科技统计数据与城市统计数据,研究发现城市人均GDP显著提高了城市内高校招生分数线,这表明准大学生更倾向于报考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与各种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通过提高城市吸引力与高校吸引力,进而提升高校招生分数线。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高房价、物价上升和交通拥堵显著抑制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考生的吸引力。这意味着,高经济发展水平尚不足以吸引人才,还需提高城市综合吸引力,降低居住成本,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才流入的良性循环。本文从高考招生与准大学生选择角度入手,对准人才是否存在“孔雀东南飞”现象这一问题予以肯定回答,为地方政府制定人才吸引政策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才流动 高考 准大学生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振宇 张程
本文借助中国城乡迁移调查(RUMIC,2008)针对中西部农村迁移者的子数据集,检验劳动者东迁是否对应更高的劳动力溢价。分析将东迁者视为处置组,将内部流动者视为参照组,运用广义处置效应模型修正东迁与个体可观测特征和未观测特征有关的内生性。研究发现,考虑可观测特征,东迁带来较内部流动约30%的名义薪资升水;考虑未观测特征,名义薪资升水超过50%,薪资升水主要来自东部更强的规模经济效应。此外,东迁者获得规范的雇佣关系与从业保障,选择市场渠道择业的可能性更高,岗位搜寻成本更低。
关键词:
东迁 劳动力溢价 广义处置效应估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博 潘爱民
数字经济技术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2011—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数据,测度了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创新性地构造了人才流动不平衡指标,并探讨区域内人才流动不平衡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规模逐年上升。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社会便利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非核心区域的正影响强度大于核心区域。人才流动不平衡会逆向调节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正影响程度,但这一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经济距离为权重矩阵的空间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培园 成长春 严翔
通过对科技人才流动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梳理和分析,构建两者互动关系。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二阶滞后PVAR模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存在非对称互动关系,即经济高质量发展会显著促进科技人才流动,而无效的科技人才流动则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针对如何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丘斌 古晨光 王梓贝 雷鸣
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人口流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基于2012—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分别测度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人口流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和人口流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对周边地区也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动对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地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雄浪 史世姣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8年我国278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普通面板计量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人口流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引入空间相关性分析后,人口流动和环境规制不仅能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直接的提升作用,而且存在协同效应和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从时期异质性看,党的十八大以后,人口流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更大的促进作用;从地区异质性看,人口流动和环境规制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强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璨 于程媛 王强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的畅通流动。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聚焦高校毕业生这一重要区域人才资源,基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刻画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的空间格局,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城市创新等因素对毕业生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基本遵循随距离衰减和等级跃迁规律,区域内就业占比高达79.72%。江苏、浙江、安徽呈现出差异化的省内流动空间形态。(2)位于“Z”型发达地带和沿海的城市毕业生粘滞率较高,上海和与其紧邻的苏州、嘉兴、南通形成“高—高”区。(3)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创新因素对毕业生流动的驱动力较强,但按省域来看,驱动作用在江苏最强,浙江次之,而在安徽并不显著。风险探测显示,创新因素的驱动存在阈值效应。研究揭示了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格局及与城市创新的关系,为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慧慧 刘晖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规模发生变化,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也会随之相应改变。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出发,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非线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科技人才集聚在初期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人才集聚度的进一步提高,人才拥挤效应增强,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减弱;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本地直接效应;工业化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本地区以及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的直接效应则并未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关系。因此,各地区需要始终坚持以本地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以科技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并加强地区间科技人才跨区域交流和合作,进一步降低地区间科技人才流动壁垒,充分发挥出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供给体系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和持续性均出现深刻变化,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经济发展中的两难多难问题突出、科技创新瓶颈突破难度大、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适应要求等,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本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三大变革,努力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同时顺应要求加快完善政府引导调控体系、顺势而为谋划国际经济关系新布局,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创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2018年6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劳动力中心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持路径——中国探索与国际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孟加拉达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安徽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杨瑞龙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袁志刚教授,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复旦大学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石磊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的Freeman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做了主旨演讲。为了进一步传播这些国内外顶级经济学者的智慧,本刊在此次国际会议志愿者的协助下,把这些专家的演讲整理成文字并且经过演讲人审阅后,陆续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蕴 姜雪 盛雯雯
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当前,我国在供给体系质量、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稳定性方面,虽与美英德日韩等国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但已形成差距持续甚至加快缩小的趋势。从与相似发展阶段的比较分析看,我国经济发展变化基本符合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阶段转型一般趋势:一是从数量投入型增长转向质量投入型增长;二是全要素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持续提高;三是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典型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和微观主体有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供给体系 国际比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康涛
我国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已经从过去的数量扩张模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文章从会计如何影响三大市场(即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会计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活动,以及会计与可持续发展和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讨论了会计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枝煌 陈尧
经济园区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和引擎。从沿海到内陆到沿边再到海外,从单功能区到多功能区再到综合功能区,从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再到融合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园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我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探索改革开放建设道路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仍存在功能趋同化、自主发展能力弱、发展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要整合资源,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补齐园区发展短板,推动我国经济园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园区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姝
文章从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到当下碳中和发展过程中有关概念进行总结,并根据当下情况总结出我国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通过对全文总结归纳得出最后结论,力求为中国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内容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排放 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振声
本文试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人才流动、高校改革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及其联系。文章第一部分,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入手,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经验及实例,分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讨论了高校现有的体制问题及改革方向;文章第二部分,着重讨论了我国人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人才流动问题,分析了妨碍人才流动的典型问题,并探讨建立确保人才有效合理流动的配套机制;文章第三部分,进一步讨论了制度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指出人才流动、高校改革这些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有密切联系的领域的改革都有赖于制度的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