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5)
2023(6711)
2022(5589)
2021(5048)
2020(4190)
2019(9053)
2018(8779)
2017(17007)
2016(9157)
2015(9200)
2014(8754)
2013(8576)
2012(7781)
2011(6856)
2010(6594)
2009(6028)
2008(5979)
2007(5083)
2006(4331)
2005(3709)
作者
(26745)
(22399)
(22324)
(21125)
(14156)
(10991)
(9864)
(8763)
(8533)
(7819)
(7701)
(7450)
(7201)
(6947)
(6942)
(6859)
(6818)
(6690)
(6624)
(6357)
(5792)
(5402)
(5162)
(5116)
(5046)
(4955)
(4802)
(4779)
(4534)
(4488)
学科
(34968)
经济(34924)
(25046)
管理(24606)
(18204)
企业(18204)
方法(16129)
数学(14643)
数学方法(14493)
(11619)
中国(10112)
(8897)
农业(8468)
业经(8022)
(7857)
贸易(7855)
(7670)
(7661)
地方(6666)
(6140)
劳动(6123)
(6114)
技术(5628)
环境(5461)
(5404)
财务(5399)
财务管理(5389)
企业财务(5021)
产业(4796)
(4656)
机构
大学(124468)
学院(123955)
(51788)
经济(51008)
管理(47129)
研究(42783)
理学(42076)
理学院(41582)
管理学(40789)
管理学院(40580)
中国(30918)
(28856)
科学(28574)
(25111)
业大(23973)
农业(23140)
(22187)
(21176)
研究所(20721)
中心(18953)
财经(17736)
(17504)
经济学(16407)
(16313)
农业大学(15865)
(15364)
经济学院(15008)
北京(14920)
(14808)
师范(14503)
基金
项目(92316)
科学(72271)
基金(68919)
(63273)
国家(62737)
研究(60127)
科学基金(52910)
社会(41144)
社会科(39092)
社会科学(39083)
基金项目(37185)
自然(35697)
(35461)
自然科(34929)
自然科学(34914)
自然科学基金(34324)
(30699)
资助(26788)
教育(26706)
编号(21684)
重点(20860)
(19777)
(19715)
(19417)
计划(18877)
创新(18499)
科研(18473)
国家社会(17999)
(17125)
教育部(16601)
期刊
(49885)
经济(49885)
研究(30291)
学报(27464)
(25334)
科学(22965)
中国(22934)
大学(19973)
学学(19458)
农业(16866)
(15809)
管理(15523)
(9144)
经济研究(9050)
(8935)
金融(8935)
业经(8880)
财经(8804)
技术(8231)
业大(8065)
(7808)
(7565)
问题(7151)
教育(7148)
农业大学(6959)
科技(6787)
资源(6357)
商业(6188)
技术经济(5617)
(5567)
共检索到169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靖雯  魏思琦  
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由来已久,旧社会中女性更多将重心放在家庭生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变得越来越独立,原有家庭分工模式已难以持续。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于夫妻双方婚后共同财产作出界定,使婚姻更加财产化、物质化。本文基于CGSS2010和CGSS2012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该制度的实施对于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该制度对房屋产权的影响分析了其对女性劳动供给影响的传导途径。实证结果发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实施使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提高,尤其使没有房产的女性显著增加了劳动供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女性处于弱势地位,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龙安  刘云峰  
201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见简称《婚姻法解释(三)》)开始施行。该司法解释关于各种情况下不动产权属、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等内容,可能会对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一定影响。对此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杜凤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大部分劳动力流动是单个人而非全家流动,已婚女性劳动力流动倾向远远低于已婚男性,结果,儿童和女性更容易留在农村。文章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CHNS)和持续数据模型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在控制了社区、家庭以及个人特征条件下,文章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显著提高了离婚率。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还将持续,而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模式的成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丰龙  何深静  
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居民婚姻匹配和婚姻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目前中国的婚姻匹配和婚姻迁移主要发生在相同类型、相同地区和相同行政级别的户籍居民之间,说明户籍制度依然影响居民的婚姻选择范围和流动性。择偶梯度的婚姻匹配模式虽然比较常见,但主要表现为农村女性更容易"上嫁"到区位条件更好的地区。另外,婚姻匹配的空间模式主要受时代背景、个人能力和个人身体特征等因素影响。受教育水平和职务对提高男性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积极作用,而受教育水平、职务、身高、外貌等因素能够增加女性"上嫁"的可能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锐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打工经济的盛行,农村婚姻的高消费已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婚姻市场要价。通过对一手实证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高于城市且逐年上升,支付内容主要为婚房和彩礼,支付主体主要为男方父母和家庭。金钱至上的婚恋观念对婚姻市场要价具有推动作用,婚姻女性市场要价与家庭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成正比,与家庭现代社会性别意识成反比,家乡文化对婚姻市场要价影响较大,而个人和原生家庭收入、女性个人的社会性别意识以及打工经历对婚姻的市场要价影响不显著。可见,农村婚姻市场要价更多的是家庭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其更多的是受到农村家乡文化的影响,相比经济理性,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社会理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邦兰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新婚姻法。这是加强民主和法制的一件大事,是国家关心和保护各个家庭、男女老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到安定团结、社会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 实行新婚姻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要求与愿望。新婚姻法颁布后,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群众拍手称赞。新婚姻法与原婚姻法相比,有了重要修改和发展。在许多原则问题和具体规定上都增加了新内容,尤其是增加了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的内容。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黎建飞  
2006年8月31日,针对当前新出现的社会矛盾,以及劳动争议纠纷类型增加,劳动法的规定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的状况增多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新型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不受理的范围、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诉讼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力派遣等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与《解释》(一)形成了配套的司法解释,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如何适用法律进一步提供了裁判指引规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左祥琦  
2006年10月1日起,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于近期正式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从程序上明确了当事人如何依法维权,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给劳动者设置便捷、有效的司法保护程序。这也是继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一”)后,又一次较为全面地对司法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作出的有关解释。本刊特约劳动法专家左祥琦律师、上海专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大卫博士通过典型案例诠释“解释二”中表达的主要司法原则,以期帮助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银娥  邢乃千  何雅菲  
文章利用核密度函数和Logistic模型,对婚姻与女性贫困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女性群体中,中低收入女性占较大比重,在婚有利于就业女性反贫困;教育对女性反贫效应显著,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在婚与贫困的交互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因此,缓解女性贫困必须围绕影响女性婚姻的因素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卯旭阳  
为了配合《婚姻法》的实施与推广,十七年文学中出现了一批围绕批判封建婚姻制度、提倡新式婚姻理念以及表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文学创作,其中不乏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的作品。在国家层面的宣传整合下,新青年、铁娘子、半边天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女性形象在最大程度上转化为文学想象的资源。女性身份在这一时期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宣传载体,而“女性”这一独立符号也开始走向消解,进而营构出一个“无性”的时代。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李干  
2013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较之于半年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司法解释四不仅在内容上做出了重大调整,而且在理念上也发生了从观念逻辑到现实逻辑的转变,充分注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确保劳动关系和谐,这对于我国劳动法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同学  
婚姻不只是私事,其变动乃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的一部分。1950年出台的新婚姻法极其注重保护社会中下阶层的品格,对社会治理与治道变革有深远影响。它虽不够专业化,但并非简单意识形态。而一味追求形式上专业化,却可能导致社会治理紊乱。因此,透视社会治道变革,尤应重视历史情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崔凤垣,程深  
本文利用“北京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91年北京城区婚姻与家庭抽样调查”数据,从宏观与微观不同层面,就生育行为对女性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笔者区分了“在业率”与“工作率”两个极易混淆的指标;对有关西方经济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由此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倩  
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出台,为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制订了标准的规范,既有利于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掌握相关法律精神,也有利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积极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