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071)
2022(1883)
2021(1971)
2020(1668)
2019(4072)
2018(3687)
2017(5815)
2016(3501)
2015(4162)
2014(4145)
2013(4175)
2012(4107)
2011(4047)
2010(4048)
2009(4127)
2008(4082)
2007(3465)
2006(3216)
2005(3175)
2004(2917)
作者
(10721)
(9026)
(8954)
(8609)
(5857)
(4455)
(4146)
(3616)
(3489)
(3339)
(3167)
(3140)
(3134)
(3038)
(2913)
(2767)
(2685)
(2633)
(2586)
(2485)
(2353)
(2233)
(2203)
(2192)
(2149)
(2089)
(2061)
(1882)
(1833)
(1832)
学科
(15449)
经济(15434)
管理(9548)
(9405)
(8252)
企业(8252)
中国(6140)
方法(5618)
(4878)
(4489)
数学(4235)
(4230)
数学方法(4181)
理论(3712)
(3680)
教育(3613)
(3273)
(3163)
金融(3162)
业经(3026)
(2961)
贸易(2959)
(2868)
(2858)
体制(2752)
(2746)
银行(2738)
(2659)
(2540)
财务(2530)
机构
大学(56934)
学院(53183)
研究(22932)
(21662)
经济(21219)
中国(17720)
管理(16728)
理学(13314)
科学(13158)
理学院(13077)
管理学(12873)
管理学院(12744)
(12668)
(12364)
(11923)
研究所(11015)
(9952)
师范(9897)
中心(9888)
财经(8754)
(8639)
北京(8440)
(8431)
师范大学(8216)
(7955)
(7478)
(7244)
教育(7217)
科学院(6692)
经济学(6662)
基金
项目(29101)
科学(22640)
研究(21926)
基金(21309)
(18862)
国家(18670)
科学基金(15152)
社会(14056)
社会科(13189)
社会科学(13186)
教育(10582)
基金项目(10539)
(10095)
(9630)
自然(9024)
成果(8944)
自然科(8818)
自然科学(8817)
编号(8739)
资助(8739)
自然科学基金(8691)
重点(7177)
(7147)
课题(6616)
教育部(6213)
(6135)
国家社会(5997)
(5975)
中国(5732)
大学(5549)
期刊
(28900)
经济(28900)
研究(23138)
中国(14892)
学报(11471)
(11257)
教育(10148)
科学(9342)
大学(8452)
(7815)
管理(7437)
学学(7407)
财经(6195)
(6039)
金融(6039)
图书(5475)
(5373)
农业(5112)
经济研究(4596)
(4456)
书馆(4385)
图书馆(4385)
国际(4303)
技术(4293)
世界(3740)
问题(3604)
(3509)
理论(3366)
(3174)
(3077)
共检索到100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琰娇  
20世纪80年代转折期电影的爱情叙事,在处理"历史/当下"题材时,主要表现为歌颂无私奉献与批判情感交易两条路径。前者以崇高的牺牲弥合历史创伤,后者借由当代青年的情感困境,展现了诸多现实问题。以"失恋"作为剖析爱情叙事的事件性视角,可以发现失去崇高爱情在影片中实际上意味着一种创伤转写;而对现实爱情来说,则是以失败的结果反证了以情感交易改变个人处境的意义。在此过程中",爱情"的政治意味得以呈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明  
缺乏成熟的市民社会的根基决定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公共领域其实只具有公共领域的幻象,这时的公共领域仍是单一地表征国家公共权力的代表型公共领域。无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是随后的"改革文学",其对形成苦难的昨日威权与极左路线进行的鞭挞和倒戈都是社会政治思潮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劲松  
本文包括理论构筑和实证分析两部分 ,在理论部分论述了市场价值与价值的异同 ,市场价值三种形式的存在条件 ,指出了西方对市场类型传统划分的缺陷 ,提出了新的划分标准。在实证部分 ,运用市场价值理论 ,对 8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格局的演变作了判研 ,最后 ,作者对中国市场未来作了展望 ,进一步提出了个人见解 ,以供参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露茜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优质运动展现了保守主义在实现全面复兴与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斗争。他们围绕着对"优质"概念符号进行批判、生产与再批判的线索,进而达成对公共教育政策文本的钳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激进主义之间的冲突,也出现了保守主义阵营内部——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斗争,并进而帮助反思"永恒"、"常识"、"科学"等习以为常、普遍接受的语言符号中所蕴藏着的不平等的权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严文华  
本文主要介绍 80年代以来国外组织沟通的研究概况。组织可以通过守卫者、促进者或边界管理者等对信息流进行控制。员工的组织沟通满意度受管理沟通风格、上下级关系、沟通开放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组织冲突中 ,沟通是解决冲突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俞萍萍  张为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同时出现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并购崛起的新现象,早期经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解释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文章将对1980年代之后出现的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代表性理论进行梳理与评述。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元杰  
漕运是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历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漕运史研究十分兴盛。相关学者就各朝代特别是明清时期漕运的社会职能、实际运转、管理系统、运输人员、漕弊、漕讼与减漕运动、漕运中的商业活动,以及漕粮河运和海运的变迁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华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从表面上看是由需求、投资、货币等原因造成的,从深层看却有着社会结构变动的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控制有限退出,单位和地方政府等利益主体觉醒,但单位与个人之间依附关系以及高福利庇护并没有改变,最后导致各利益主体出现了非国家所愿的利益诉求途径,并缠绕于经济改革之中,酿成通货膨胀。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景欣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旧社会”相关的叙事频频出现在小说中,承载了隐喻式的历史想象。作品借助此类叙事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完成了“新中国”历史合法性的话语建构。其间,一些女作家的创作与主流叙事同中有异。她们或通过个人回忆的方式书写“复线的历史”,以幽微的怀旧情绪疏离了进化史观的线性逻辑;或偏爱用日常生活反映社会进步,在国族想象中有限度地保留了个人话语;或在痛诉阶级苦难的同时关注个体尊严、女性困境,触及对传统性别文化的反思。其所展露的观念意识的丰富性,一定程度上折映了进化论在本土语境中衍生出的复杂内涵。女作家笔下“旧社会”叙事的独特性根植于中国妇女近代以来的历史境遇。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突起,中国社会出现了富人阶层。富人阶层也成为90年代以来都市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在都市电影对富人阶层的形象呈现、行径呈现、命运呈现中,一个肥胖、愚蠢、为富不仁、自取其辱的脸谱化富人形象树立起来。富人形象背后则是社会文化心理的暧昧表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艳红  
20世纪20年代,大量的青年作家试图在小说中探索爱情与自由的新关系,这其中存在着不同趋向:一方面,大量作家抒写了为爱情而战的决心,无论是追寻恋爱的自由还是追寻自由的恋爱,总之都是把爱情与自由同构;另一方面,也有些作家开始探讨自由对爱情的破坏,或爱情对自由的束缚。文章阐述20世纪20年代小说中表现出的这几种趋向,并由此指出作家们的总体追求的意义所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闫予沨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典教师政策的三次主要变革,包括采用教师个别化工资制度、设立新的教师教育学位体系,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制度。文章试图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变革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并概括变革的策略和整体设计的特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英敏  王雪颖  
美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在20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激烈论争,其内容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出发点、价值观等问题,对美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系统梳理论争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拟对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宋凤轩  江月  
美国里根政府的减税,不但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还掀起了世界性减税浪潮。小布什政府“10年减税”计划,不仅刺激了国内经济复苏,同样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减税。比较美国这两次大的减税,分析其前因后果及其特点,对我国的税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美国两次减税原因和措施入手,重点考察了两次减税的共同特征,最后指出对我国今后税制改革的几点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缪学超  易红郡  
英国所有合格教师必须在履新前接受入职教师教育,其途径包括通过3~4年制的本科课程学习,获得教育学士学位(BED);或通过1年制研究生教育证书(PGCE)培训,获得相关学科的一级学位。自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报告,以期建立国家统一的入职教师培养体系。英国入职教师培养政策渗透了一些独特的理念,如追求卓越指导水平;培养儿童保护意识;理解种族与多样性;面向特殊教育需要;发展新型合作关系等。这些政策理念为确保英国培养高质量的合格教师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