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5)
- 2023(2239)
- 2022(1961)
- 2021(1913)
- 2020(1754)
- 2019(3859)
- 2018(3886)
- 2017(7107)
- 2016(4189)
- 2015(4709)
- 2014(4767)
- 2013(4860)
- 2012(4722)
- 2011(4231)
- 2010(4662)
- 2009(4324)
- 2008(4314)
- 2007(3906)
- 2006(3694)
- 2005(3751)
- 学科
- 济(13406)
- 经济(13379)
- 管理(11816)
- 业(8516)
- 土地(7598)
- 制(7454)
- 企(6370)
- 企业(6370)
- 银(6197)
- 银行(6196)
- 行(6013)
- 学(5890)
- 中国(5507)
- 融(4928)
- 金融(4928)
- 农(4889)
- 体(4555)
- 财(4432)
- 体制(4012)
- 度(3706)
- 制度(3704)
- 经济学(3664)
- 问题(3358)
- 教育(3230)
- 农业(3133)
- 地方(3129)
- 方法(3002)
- 业经(2862)
- 业务(2454)
- 理论(2437)
- 机构
- 大学(53999)
- 学院(52127)
- 中国(19937)
- 研究(19394)
- 管理(18691)
- 济(17478)
- 经济(16799)
- 理学(14386)
- 理学院(14121)
- 管理学(13746)
- 管理学院(13641)
- 京(13620)
- 财(12027)
- 科学(11800)
- 江(11716)
- 中心(11282)
- 农(10994)
- 所(10231)
- 省(9977)
- 州(8825)
- 北京(8819)
- 研究所(8789)
- 农业(8557)
- 银(8254)
- 财经(8123)
- 业大(8121)
- 范(8040)
- 师范(7979)
- 人民(7848)
- 银行(7801)
共检索到105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少帅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陆续下放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具体权限,逐步形成了"部级监管、省负总责、市县组织实施"的土地整治管理格局。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大背景下,国家层面的监管任务势必进一步加重。利用遥感监测技术监测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土地整治的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将是未来土地整治监测的发展方向。多元化要求推动遥感监测更全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元鹏 周旭
矿产资源开发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测算,中国目前有超过667万公顷的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等造成的损毁土地未得到复垦,且每年还新增损毁土地约30.6万公顷,其中60%以上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严重威胁粮食和生态安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而遥感技术则成为摸清损毁土地底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慧 李增元 高志海
沙化土地遥感监测是采集沙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为国家防沙治沙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从遥感信息源、光谱特征分析、沙化因子提取、沙化土地分类和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沙化土地 遥感监测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元鹏 周旭
矿产资源开发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测算,中国目前有超过667万公顷的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等造成的损毁土地未得到复垦,且每年还新增损毁土地约30.6万公顷,其中60%以上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严重威胁粮食和生态安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而遥感技术则成为摸清损毁土地底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韩莉 王冬艳
通过研究土地整治质量的监测内容、评价指标及监测技术,为不断推动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的发展提供借鉴。监测内容包括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景观维护以及土地整治可持续5个方面,并总结了相应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手段,监测技术主要有常规的测定仪器、实验室分析方法、3S技术、探地雷达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应该向着"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和生态管护"的方向发展,传统技术手段结合新的科技将促进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不断走向深入。
关键词:
土地整治 质量监测 监测技术 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晓霞 张继贤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图斑面积精度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为逐年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服务。研究方法:统计试验法,相对误差理论与误差传播定律的运用。研究结果:得出了误差分布规律,建立了评价指标,形成了系统化的变化监测空间采样与面积精度评价方法体系。研究结论:本文的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包浩生,彭补拙
本文以广西苍梧县沙头、石桥两镇为例 ,利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 ,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运用马尔柯夫原理 ,建立齐次马尔柯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 ,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亚云 杨秀春 朱晓华 徐斌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遥感技术以其信息量大、获取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小等优点,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逐渐成为土地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和技术手段。本文首先概述了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使用的遥感数据源,综述了各类卫星遥感影像、影像的不同季相、波段和各类植被指数的选择等;讨论了土地荒漠化信息遥感提取的多种方法,综合比较不同遥感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进而分析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多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与人工手动分类结合的原因。最后,指出遥感技术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综合指标与综合方法集成研究等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监测 遥感技术 应用 进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正兴 王亚琴
由于土地覆盖通常存在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区分人为活动引起的变化与这种自然变化需要两期数据时间一致。论文利用黑龙江省1975、1990、2000、和2005代表年Landsat数据,分析了数据时间差在16 d MODIS-NDVI时间序列的误差。研究发现,Landsat数据4个代表年的年际差分别为1975±4 a,1990±4.5 a,2000±1.5 a,2005±1.5 a,季节差为47 d。Landsat季节差对MODIS-NDVI的影响是:当季节差为16~48 d时,东北地区耕地与草地以生长高峰期为参照的MODIS-NDVI变化最高可达0.4以上,林地MODIS-NDVI变化0.1~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运用三波段法、NDVI像元二分法、综合法估算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估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均达到了0.84以上),其中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相对误差不大,精度能达到92%以上。经系统性检验,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拟合精度较高,模型的整体性较好,可用于QuickBird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俊 周成虎 张永民 黄满湘
张北地处坝上高原农牧交错带,多年来不合理的土地开垦活动,导致本区的土壤沙化程度十分严重,加上自身的自然环境特征,构成了京津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和运沙通道,鉴于此,我国政府将该地纳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工程区。本文通过利用高精度的遥感卫星影像对该区前3年的生态退耕情况进行了动态检测,表明目前张北县的生态退耕工作主要是还草,还草的结构主要以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为主体;还林的比例相对还草较低,目前的还林结构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指出张北县的生态退耕是具有初步成效的,但是,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以改善当地经济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为前提的,因此合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调整生产结构是生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伯钢 董明 祝晓坤 冯仲科
实时快速的监测北京市林地覆盖情况,可为北京"绿色奥运"的林地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及决策依据。该文应用遥感技术,基于3个年份TM数据,对北京市林地进行动态监测。在全市范围内,基于ERDAS平台对3个年份的TM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北京市林地变化动态监测数据,并基于ArcGIS平台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的林地覆盖率有所提高,增长速度加快,林地的建设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动态监测 TM 数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建平 张柏 张泠 王宗明 宋开山
全球湿地质量退化,数量减少,湿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遥感技术在实时、动态监测其变化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湿地遥感监测主要侧重于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识别,从基于遥感监测的湿地分类系统、影像预处理、多分辨率(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多时相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信息提取方法(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监测存在3点不足及其未来研究的6个重点。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现状 展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永磊 周凯 申鑫 崔天翔 曹林
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仍存在资源总体分布不均、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制约着林业发展从注重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型。面对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和“双碳”目标等重大战略需求,迫切需要实现林木表型性状的精准监测,从而实现选育优异种质资源、缩短育种周期、提升林木抗逆性和木材品质等目标。传统的林木表型监测获取的样本少、效率低、精度差且有时还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制约了林木良种选育的效率和质量。缺乏高效精准的高通量表型信息采集方法与分析技术,已成为阻碍林木遗传分析、良种选育等的主要瓶颈之一。现代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智能、快速、精准地获取多尺度林木表型性状动态变化信息,对突破上述林木表型监测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无人机所获取的高分辨率主被动遥感数据及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智能分析算法,可精准提取多尺度林木表型性状,为揭示“基因—表型—环境”三者之间的响应关系提供多时相定量数据保障,从而进一步实现优异种质资源筛选、精准栽培、识别和量化胁迫以及抗逆育种等目的。本研究首先介绍了林木表型监测中主要的无人机遥感传感器的应用现状。然后,重点介绍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木形态结构性状、生理功能性状和生化组分含量提取上的应用进展。最后,从林木表型性状多时相周期性动态监测、无人机多源表型性状数据整合、天空地不同平台遥感数据融合协同监测和林木表型多组学联合分析四方面对无人机林木表型监测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皓波 吴新玲 刘菲 边静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但近年来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利用1979年至2011年的12期Landsat MSS/TM/ETM+、CBERS CCD遥感影像对白洋淀湿地分布的现状及历史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了湿地面积与水位的关系,并以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定量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退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989年以来白洋淀湿地呈萎缩趋势,湿地破碎化程度逐步加深,生态环境遭破坏情况加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