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95)
- 2023(18558)
- 2022(15898)
- 2021(14784)
- 2020(12624)
- 2019(29000)
- 2018(28682)
- 2017(55524)
- 2016(29838)
- 2015(33557)
- 2014(32825)
- 2013(32536)
- 2012(29486)
- 2011(26316)
- 2010(26396)
- 2009(24274)
- 2008(23941)
- 2007(21072)
- 2006(18368)
- 2005(16239)
- 学科
- 济(124219)
- 经济(124085)
- 业(106511)
- 管理(98517)
- 企(95456)
- 企业(95456)
- 方法(58102)
- 数学(47810)
- 数学方法(46967)
- 农(36054)
- 业经(35519)
- 财(35406)
- 中国(29955)
- 务(25629)
- 财务(25534)
- 财务管理(25492)
- 农业(25036)
- 企业财务(24132)
- 理论(24042)
- 学(23196)
- 技术(23090)
- 地方(22913)
- 制(22501)
- 和(21329)
- 贸(21171)
- 贸易(21158)
- 易(20549)
- 划(19928)
- 策(19218)
- 环境(17593)
- 机构
- 学院(421539)
- 大学(417832)
- 管理(172353)
- 济(167508)
- 经济(164020)
- 理学(149306)
- 理学院(147767)
- 管理学(144911)
- 管理学院(144144)
- 研究(132944)
- 中国(100883)
- 京(88669)
- 科学(82210)
- 财(76845)
- 农(67745)
- 所(65390)
- 业大(62381)
- 江(62130)
- 财经(61880)
- 中心(60683)
- 研究所(59365)
- 经(56380)
- 北京(55422)
- 范(53445)
- 农业(52958)
- 师范(52924)
- 州(50111)
- 经济学(49237)
- 院(49035)
- 财经大学(45980)
- 基金
- 项目(287146)
- 科学(227511)
- 研究(210459)
- 基金(208888)
- 家(181188)
- 国家(179634)
- 科学基金(156699)
- 社会(132018)
- 社会科(125154)
- 社会科学(125118)
- 省(113067)
- 基金项目(110093)
- 自然(103314)
- 自然科(101031)
- 自然科学(101007)
- 自然科学基金(99166)
- 教育(98101)
- 划(94094)
- 资助(86644)
- 编号(86469)
- 成果(68533)
- 重点(63862)
- 部(62893)
- 创(61477)
- 发(60788)
- 课题(59088)
- 创新(56847)
- 科研(54719)
- 教育部(54318)
- 国家社会(53846)
- 期刊
- 济(183109)
- 经济(183109)
- 研究(119750)
- 中国(78754)
- 管理(68619)
- 学报(62592)
- 财(61832)
- 农(61789)
- 科学(59769)
- 大学(48729)
- 教育(48075)
- 学学(45852)
- 农业(42886)
- 技术(41592)
- 融(33188)
- 金融(33188)
- 业经(32516)
- 财经(29963)
- 经济研究(28766)
- 经(25715)
- 业(24934)
- 问题(23551)
- 技术经济(22661)
- 图书(20385)
- 科技(20015)
- 现代(19987)
- 统计(19880)
- 商业(19422)
- 版(19322)
- 财会(18696)
共检索到613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苗硕 焦捷 董美辰 张紫微 杜依诺
基于外部环境"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组织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相互影响的理论框架,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描述了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对组织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演化产生影响,同时组织动态能力也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进一步支撑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组织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相互影响的整合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兴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私家车逐渐融入到普通家庭中,成为大众消费产品。在汽车不断普及的过程中,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汽车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基于顾客满意度视角,并以一汽-大众奥迪汽车营销经验为例,对汽车营销策略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最后总结了奥迪汽车营销策略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启示。
关键词:
顾客满意度 汽车营销策略 营销经验 启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萌 龚淑玲 郭城
针对X汽车制造厂多种车型尤其是新车型产量的增加,加大了CKD中心的零部件库存量、越库作业量的现状。为了提高CKD中心的作业质量,克服土地资源局限性,投资规模等限制因素,制订了CKD中心仓储优化方案,提出通过安装钢结构平台、GLT组合式货架、优化零件存储周期、提高现有库房的空间利用率、减少库房间越库运输等组合措施提高库房空间利用率,并实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
仓储优化 空间利用率 CKD中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姚丽婷
动态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能够让企业适应复杂动态的外部环境,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成功进行战略转型。本文以杭州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在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利用动态能力实现战略转型,以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
动态能力 企业战略转型 大华股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青 吴玉翔
转型成长是企业突破产业周期束缚的重要路径,但其实现过程与演进机制尚不清晰。基于能力形成视角,本文选取杉杉股份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提炼了企业通过战略前瞻性、资源编排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演化实现转型成长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转型成长经历了新成长轨道开拓、成长轨道扩张、成长轨道聚焦三个阶段,分别刻画了企业突破路径依赖开拓新成长轨道、拓宽成长轨道增强转型持续性、构建核心能力提升新产业竞争地位的演化轨迹;第二,企业通过前瞻性搜索、前瞻性学习、前瞻性认知,识别创新性机会、吸收先进管理经验、感知产业趋势,以提升新业务长期成长潜力、加速经营模式构建、及时进行战略更新;第三,企业通过资源编排行动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构建了价值创造能力、价值协同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其中,资源编排是企业价值行动的执行过程,组织变革确保了资源编排的效率性。本文提炼的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实现跨产业转型成长的过程机理,拓展了企业成长理论并深化了战略前瞻性、资源编排等相关研究,为大量面临转换业务赛道的企业提供一定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咪咪 黄菲菲 贾良定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国有”性质决定其具有高度制度依赖性,组织内部需要维持身份模糊状态以适应高度不确定的制度环境变化。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一家国有企业2004—2021年的身份模糊管理过程,研究发现,身份模糊以不同的状态存在于国有企业之中,呈现出“不透明→手段模糊→多歧义→边界模糊”的演化路径,管理者与组织成员的互动是推动身份模糊状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其中,高层管理者采取的策略包括激活裂变、选择性回应、构建反身份和情感共鸣;组织成员的反应包括审视自我、群体分化、群内区隔和情感认同。身份模糊经过管理者的有效引导发挥着吸引参与身份讨论、构造内部协商空间、合理限定解释范围以及塑造跨界融合特性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内部视角研究国有企业身份变革的过程,对现有从外部合法性视角开展的研究形成了有效补充,同时丰富了关于身份模糊积极面的研究,为理解国有企业组织身份变革、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洞见和实践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成波
研究国内建筑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理论依据和条件,在界定纵向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国内建筑企业生存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及其所在行业特征,探讨建筑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中铁二局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践为例,阐述了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给国内建筑企业带来的收益。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纵向一体化 战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全喜 张鹏 赵丹
[目的 /意义]旨在使企业充分认识移动环境下知识共享特点并有效利用移动环境下网络资源,推动企业知识共享网络的建设。[方法 /过程]在理论层面,以知识共享、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移动环境角度出发,构建移动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模型;在应用研究层面,以新浪微博认证账号"一汽大众"为研究对象,采用编程方式获取数据,使用Gephi和数理统计工具绘制相关图表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结论]揭示移动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本质,为企业知识共享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丰富和拓展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企业知识共享研究领域的应用,为移动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提供分析工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益民 赵志彬 徐猛
动态能力演化是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匹配过程,注重从微观层面分析动态能力产生与演变机制的现有研究,忽视了动态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宏观环境中不断演化的事实;而基于GVC治理范式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则相对忽略了企业层面能力形成、开发的内生互动过程。本文通过对Sanmina公司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全球价值链升级与重构过程中企业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细致刻画了升级不同阶段中动态能力的阶跃过程。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升级过程经历链内右端攀升、链内左端攀升与跨链嵌入升级三个阶段,其分别对应不同阶层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演化是动态能力的阶跃过程,从一阶动态能力阶跃至二阶动态能力,再由二阶动态能力阶跃至三阶动态能力。EMS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背后是一个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过程,即动态能力的阶跃支撑了EMS企业的全球价值链链内攀升与跨链嵌入活动,而后者又为企业动态能力的阶跃提供了机会与资源基础。
关键词:
链内攀升 跨链嵌入 动态能力 协同演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剑峰 丁沂昕 雷震 刘佳
被视为改革“蓄水池”的存续企业一经从母体分离就走向寻找自我的道路;然而,对于存续企业如何理解“我们是谁”这一身份问题,现有文献并未给出充分的解释。本文从组织身份视角出发,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解构了存续企业20年的组织身份变革过程。研究发现:(1)存续企业基于“压力—响应—生成”逻辑形成组织身份变革机制;(2)存续企业组织身份变革过程呈现动态性:压力情境决定响应模式,响应模式匹配生成模式;(3)存续企业组织身份变革路径的独特性表现为身份属性变化的显著性,以及变革机制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并解析了存续企业的组织身份变革机制模型,贡献于存续企业成长变革和组织身份理论的相关研究,为存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韵江 赵宏园 暴莹
本文以猎聘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资源编排动态演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创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经历着纵向资源结构化—横向资源结构化—双向资源结构化的资源获取过程;通过丰富性重组、开拓性重组和多元化重组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形成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能力;采取补缺式、桥接式和迭代式的环境撬动方式,实现价值创造;将战略定位与资源编排手段有效匹配,可以实现商业模式在新颖性和效率性方面的创新。本文既丰富了资源编排演化方面的文献,还可以为新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行动提供管理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通过国内大型民营企业海天集团1971~2010年的纵向案例研究,本文考察了二次创新动态过程中的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平衡模式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后发企业的企业网络由小规模、低成员异质性、弱强交替的网络向大规模、高成员异质性、二重网络演化,组织学习平衡模式也由间断型向双元型演化。研究从企业网络层面拓展了二次创新动态过程模型,增强了二次创新理论的普适性,并深化了对后发企业技术能力追赶机制的理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军 关健 陈娟
发展了传统的"环境—战略—组织"研究模式,构建了"组织学习—动态能力—战略变化"的新分析范式,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都能对战略变化产生正向影响;组织学习还能通过动态能力间接地正向影响战略变化;企业应积极推进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以提升战略变化的实施效果,加快战略变化速度和扩大战略变化幅度。
关键词:
组织学习 动态能力 战略变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欣兰 张超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汽车产业链的变革与重塑,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突破产业链短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比亚迪为例,从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视角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路径与形成机制,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理论框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与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新的理论探讨,丰富了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在价值创造领域的应用研究,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价值创造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核成 李鑫 周泯非 刘聪
对汽车行业后发企业吉利汽车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制造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演发展方式实现能力升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①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同演化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能够推动企业能力升级,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均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效率性导向与技术导向之间的互动会对能力升级产生抑制作用;②能力升级效果也会对二者的导向选择产生反馈影响,促进共演过程向有助于能力升级的方向发展;③对大型制造企业而言,在发展初期,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企业能力积累。在发展后期,随着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增加并与技术导向创新相结合,更能实现创新能力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