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
- 2023(377)
- 2022(331)
- 2021(305)
- 2020(273)
- 2019(572)
- 2018(621)
- 2017(779)
- 2016(635)
- 2015(654)
- 2014(585)
- 2013(617)
- 2012(615)
- 2011(632)
- 2010(586)
- 2009(580)
- 2008(524)
- 2007(543)
- 2006(425)
- 2005(357)
- 学科
- 学(1341)
- 壤(1173)
- 土壤(1170)
- 肥(809)
- 济(765)
- 经济(764)
- 农(659)
- 水产(568)
- 业(566)
- 动物(524)
- 农业(465)
- 生物(463)
- 动物学(433)
- 林(424)
- 森(424)
- 森林(424)
- 麦(409)
- 管理(391)
- 化学(387)
- 及其(372)
- 小麦(371)
- 料(368)
- 米(355)
- 虫(348)
- 玉(343)
- 玉米(341)
- 稻(337)
- 黍(334)
- 土壤肥力(331)
- 肥力(331)
- 机构
- 学院(9522)
- 大学(9169)
- 农(7149)
- 农业(5944)
- 科学(5212)
- 研究(5149)
- 业大(4674)
- 农业大学(3881)
- 所(3733)
- 研究所(3616)
- 业(3410)
- 实验(3171)
- 室(3141)
- 省(3077)
- 中国(3023)
- 实验室(2994)
- 重点(2857)
- 科学院(2481)
- 资源(2444)
- 环境(2336)
- 京(2157)
- 技术(2074)
- 中心(2018)
- 部(1783)
- 林(1772)
- 江(1724)
- 院(1658)
- 工程(1600)
- 科技(1573)
- 农业科学(1556)
共检索到12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刚 周金池
林业部经济林复合肥料课题组从1995年开始,根据平衡施肥的原理,采用测土配方结合田间营养诊断,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树种上做了大量的田间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地区和树种的肥料配方,并结合不同肥料的特点进行科学地复合.在其中添加了促进树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庆福 赵兰坡 齐广
利用颗粒分形理论对东北黑土土壤无机颗粒和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黑土无机颗粒分形维数主要分布在2.80~2.90,与各粒级均呈极显著相关。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分形维数主要分布在2.66~2.93,与黏、粉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无机颗粒和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分形维数间的回归方程y=88.18x-60.73x2+10.57x3,表明无机颗粒复合有机质可降低土壤的分形维数,但受低温的影响,也可能使土壤复合度降低,进而增加土壤的分形维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肥力的相关分析证实无机颗粒复合有机质后,可增强土壤养分的保蓄能力,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敬恒 徐阳春 郭世伟 沈其荣
以‘豫麦49-198’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研究多元素长效碳酸氢铵(简称碳铵)颗粒肥以及不同氮肥类型(尿素、普通碳铵、多元素碳铵粉肥、有机肥+普通碳铵)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后同一时期,几种氮肥处理小麦旗叶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指标中的Fv/Fm、ΦPSⅡ、qP均高于对照(CK),并以尿素(T1)和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T4)处理数值较高。氮肥施用能有效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从而使叶片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延缓了叶片衰老,也以T1和T4处理效果较好。产量结果分析表明,几种氮肥处理均能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比对照增产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时光营 王宇欣 赵亚楠 王平智
采用造粒方法,将羟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钠4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到沼渣颗粒造粒中,测定沼渣颗粒肥的粒径、成球率、颗粒强度、吸水率以及保水率等指标,研究有机粘结剂的种类及其含量对沼渣颗粒肥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沼渣颗粒成球率方面,聚乙烯醇作为粘结材料其质量分数为9.09%时,制备的牛粪沼渣颗粒肥造粒成球率达到82.31%。在沼渣颗粒强度方面,羟乙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6.25%时制备的肥料颗粒最低强度为6.3N;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9.09%时,沼渣肥料颗粒强度可以达到90.3N。在沼渣颗粒肥吸水方面,牛粪沼渣颗粒肥的吸水能力与有机粘结材料的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关系。沼渣颗粒肥崩解时间试验显示,羟乙基纤维素适用于制备速效沼渣颗粒肥料,聚乙烯醇适用于制备缓释沼渣颗粒肥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佟小刚 徐明岗 张文菊 卢昌艾
【目的】为阐明长期施肥对红壤和潮土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探讨土壤持续利用培肥模式。【方法】采集17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后的红壤和潮土,通过物理分组方法得到砂粒、粗粉粒、细粉粒、粗黏粒及细黏粒,观测了不同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状况。【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施用有机肥(M、NPKM)和秸秆还田(NPKS)均可显著增加红壤和潮土总有机碳及不同颗粒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其中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为明显。施化肥有利于增加细黏粒的有机碳含量。各级颗粒中以砂粒的有机碳(POC)含量增幅最高,在红壤和潮土中分别增加1.7~3.8倍和1.9~2.8倍,对施肥最敏感。施肥使红壤和潮土有机碳在砂粒中的分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清锋 喻子牛
以埃及伊蚊幼虫为材料 ,比较了食物和非食物颗粒对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致病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物 (Pharmamedia)和非食物性颗粒 (活性炭及Carmin)皆能显著提高伊蚊幼虫对苏云金芽胞杆菌以色列亚种商品制剂的抵抗力 ,颗粒物的这种作用与其营养功能无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梦云 常庆瑞 齐雁冰 孙宁
为了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论文以乔木、灌木、草地和农田等不同植被类型,纯林和混交两种栽培模式的黄土台塬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有机碳(SOC)和颗粒有机碳(POC)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和POC在0~100 cm土体中均存在差异,尤以0~40 cm深度突出,其中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在整个剖面上可积累更多的SOC和POC;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细颗粒有机碳(FPOC)含量、分配比例及其在剖面上的分布变化均小于粗颗粒有机碳(CPOC),在0~100 cm土体中,CPOC敏感性指标分别为SOC、FPOC和POC总量的2.66~13.56、3.75~5.99和2.5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延丰 汪敬恒 李恒
以豫麦4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肥料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物MDA、叶绿素含量、不同生育期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以及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和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下的小麦植株叶片和根系内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发现该处理下小麦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通过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的研究,发现在尿素和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下,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在不同的生育期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研究发现小麦不同生育期内氮和钾的积累规律相似,表现为逐渐增加,而磷的积累在灌浆期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本试验表明,多...
关键词:
长效碳铵颗粒肥 氮素形态 小麦 生育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海霞 齐莎 赵小蓉 李贵桐 Klbl Angelika 林启美
【目的】颗粒状土壤有机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是土壤有机质比较活跃的成分,受施肥、耕作及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连续5年施用氮肥和羊粪对内蒙古草原围栏封育的表层土壤颗粒状有机质的含量及其化学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物理分组法获得游离态颗粒状有机质(FPOM)和包被态颗粒状有机质(OPOM),并用13C核磁共振法测定其化学结构。【结果】施用氮肥的土壤pH值降低了0.25~0.78个单位,微生物量碳降低了13%~27%,POM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施用羊粪的土壤pH提高了0.47~0.59个单位,微生物量碳提高了19%,POM大幅度提高,特别是FPO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Sanggou Ba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areas in China.The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is a dominant cultural species in this Bay.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 cultural scallops on the suspension particle organic carbon(POC) of the Bay,field surveys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关键词:
栉孔扇贝 颗粒有机碳 初级生产力 桑沟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耀 方建光 孙慧玲 宋云利 匡世焕
根据 1993年 11月至 1994年 10月间 9个航次的调查结果 ,讨论了桑沟湾养殖海域POC的分布与特征。结果表明 ,受海水养殖生产及风搅动等因素的影响 ,该湾的POC有显著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但其POC的垂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该湾的POC与Chl 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与其它海域的估算结果相符 ,POC与POCB比值的较高值出现在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的季节 ,反之 ,因温度降低或营养物质缺乏使浮游植物生长受限时 ,该比值降至最低点。该湾单位水柱下真光层中POC的τ值为 2 9d。
关键词:
悬浮颗粒态有机碳 分布与特征 桑沟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玉平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李先 彭建伟 宋海星 张振华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稻草、猪粪、猪粪堆肥和沼渣沼液)与化肥配施对水稻光合特性、硝酸还原酶(NR)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在提高水稻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水稻碳氮代谢关键时期NR和SPS酶活性方面较其他类型的配施处理有较明显优势,并能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与施纯化肥相比,以20%的猪粪堆肥氮配施80%的化肥氮处理的早稻孕穗期功能叶NR酶活性提高了65.06%,蜡熟期SPS活性提高了7.70%,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43.87 mg/kg,产量增加19.65%。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策之 赵瑞春
二氧化碳颗粒气肥使用效果的分析评价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农经系王策之辽宁省风沙土壤改良利用研究所赵瑞春近几年,大棚蔬菜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而且给许多农民带来了实惠。坚定了农民科技致富的信心。实践证明:它确是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一条可行之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睿博 汪金松 王全成 胡健 吴菲 刘宁 高章伟 时蓉喜 刘梦洁 周青平 牛书丽
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是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最为经济、绿色的途径之一。土壤颗粒态有机碳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作为重要的土壤有机碳组分,是精细诊断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变化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同时对植物和微生物源有机碳输入产生影响,但关于土壤有机碳组分对气候变暖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有统一结论。论文系统介绍了土壤颗粒态和矿物结合态有机质分组框架;阐述两种组分形成、转化和稳定过程;梳理目前学术界关于土壤颗粒态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对气候变暖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制定土壤有机碳管理措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国才 李德尚 董双林
对两个海水养虾池溶解有机碳(DOC) 及颗粒有机碳(POC) 的周日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C的浓度14 :00~18:00 下降,18 :00 ~22 :00 升高,之后又下降,周日波动幅度为3.22mgL(1 池) 及1 .24mgL(2 池) 。POC浓度白天(6:00 ~18 :00) 升高,夜间(18:00 ~次日6 :00) 下降,周日波动幅度为1 .28mgL(1 池) 及1 .26mgL(2 池) 。POC 浓度高的虾池,DOC 浓度也较高;DOCPOC白天(6:00 ~18 :00) 降低,夜间(18:00 ~次日6:00) 上升,两池分别在2 :00(1 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