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9)
- 2023(9850)
- 2022(8378)
- 2021(7319)
- 2020(5859)
- 2019(13428)
- 2018(13066)
- 2017(25478)
- 2016(13515)
- 2015(15204)
- 2014(15198)
- 2013(15244)
- 2012(14743)
- 2011(13606)
- 2010(13756)
- 2009(12576)
- 2008(12513)
- 2007(10885)
- 2006(9909)
- 2005(9068)
- 学科
- 济(73995)
- 经济(73922)
- 管理(37338)
- 业(35936)
- 方法(29000)
- 企(26563)
- 企业(26563)
- 数学(26530)
- 数学方法(26313)
- 中国(24345)
- 地方(23671)
- 农(18139)
- 业经(14745)
- 财(13815)
- 地方经济(12886)
- 农业(12884)
- 发(12039)
- 贸(11915)
- 贸易(11901)
- 融(11599)
- 金融(11599)
- 环境(11394)
- 易(11373)
- 银(11014)
- 银行(11002)
- 制(10994)
- 学(10873)
- 行(10711)
- 技术(9652)
- 发展(8604)
- 机构
- 学院(198691)
- 大学(197679)
- 济(87962)
- 经济(86082)
- 管理(75504)
- 研究(72538)
- 理学(64305)
- 理学院(63502)
- 管理学(62580)
- 管理学院(62193)
- 中国(55080)
- 京(43033)
- 科学(41761)
- 财(39866)
- 所(35496)
- 中心(32739)
- 研究所(31672)
- 财经(31313)
- 江(31268)
- 农(30482)
- 经(28442)
- 范(27933)
- 经济学(27840)
- 师范(27677)
- 北京(27477)
- 院(27166)
- 业大(26309)
- 州(25414)
- 经济学院(25133)
- 农业(23442)
- 基金
- 项目(130670)
- 科学(104846)
- 研究(96271)
- 基金(95579)
- 家(82177)
- 国家(81498)
- 科学基金(71228)
- 社会(64275)
- 社会科(61237)
- 社会科学(61226)
- 省(51143)
- 基金项目(50217)
- 自然(44181)
- 教育(43984)
- 划(43371)
- 自然科(43234)
- 自然科学(43229)
- 自然科学基金(42451)
- 资助(39285)
- 编号(37416)
- 发(33845)
- 成果(30102)
- 重点(29584)
- 部(29128)
- 发展(27840)
- 课题(27643)
- 展(27387)
- 国家社会(27039)
- 创(27002)
- 教育部(25379)
共检索到313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玉鸿 李克桐
在对城市群协调发展这一概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的4点判断标准及相应的测度方法。同时,利用该测度方法对1991~2011年期间"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协调性进行定量测度。并以定量测度的结果为主要依据,对1991~2011年期间该城市群协调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与特征分析。最后,在综合考虑大珠三角城市群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基础上,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进行总结与提炼,并提出促进"大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协调发展 阶段划分 大珠三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安林 牛乐德 周艳
以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在测度“五化”和城市韧性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究了“五化”协调发展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五化”和城市韧性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均处于稳定提升态势,但地区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五化”发展大体上呈现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的格局,而城市韧性则表现出“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的发展格局。(2)“五化”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好,耦合协调类型占研究区的81.48%,失调衰退类占比为18.52%。(3)单因子探测显示,影响城市韧性水平的强弱顺序为城镇化(0.782)>信息化(0.497)>绿色化(0.275)>工业化(0.162)>农业现代化(0.151),“五化”协调因子影响力大小为0.643;交互探测结果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型,其交互影响力均强于单因子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安林 牛乐德 周艳
以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在测度“五化”和城市韧性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究了“五化”协调发展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五化”和城市韧性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均处于稳定提升态势,但地区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五化”发展大体上呈现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的格局,而城市韧性则表现出“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的发展格局。(2)“五化”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好,耦合协调类型占研究区的81.48%,失调衰退类占比为18.52%。(3)单因子探测显示,影响城市韧性水平的强弱顺序为城镇化(0.782)>信息化(0.497)>绿色化(0.275)>工业化(0.162)>农业现代化(0.151),“五化”协调因子影响力大小为0.643;交互探测结果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型,其交互影响力均强于单因子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友良
本文在府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借助资源位理论原理,提出府际竞合概念及测量指标;接着采用2009-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的市际面板数据,分析珠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通过构建SDM模型检验府际竞合指标对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府际竞合明显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第三产业结构与府际竞合的交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且第三产业结构对府际竞合的调节作用影响最大。据此,本文对珠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列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对象,应用经济溢出模型,研究1992-2007年期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协调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发现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经济的关联性强,经济溢出作用明显。城市的总溢出效应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负相关,城市经济规模较低,总溢出较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协调发展 经济溢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春兰 石珊珊 李祥 李光亮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来研究双重环境规制对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产业的协调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存在区域及城市异质性。(2)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中的收入水平能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区域视角下,双重环境规制在中心区产生的影响与整体视角下一致,非中心区正式环境规制能推动生态—产业协调发展,非正式环境规制未产生推动作用。(3)以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时,在整体和中心区域,正式环境规制和生态—产业协调发展之间均存在非线性关系;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槛值,其调节作用还未发挥到极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春兰 石珊珊 李祥 李光亮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来研究双重环境规制对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产业的协调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存在区域及城市异质性。(2)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中的收入水平能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区域视角下,双重环境规制在中心区产生的影响与整体视角下一致,非中心区正式环境规制能推动生态—产业协调发展,非正式环境规制未产生推动作用。(3)以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时,在整体和中心区域,正式环境规制和生态—产业协调发展之间均存在非线性关系;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槛值,其调节作用还未发挥到极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修岩 马宁 陈露
城市群多中心一体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构建相应指标对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和多中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综合一体化水平逐年稳步提升,特别是2016年前后出现大幅上升;而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水平则呈现出震荡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4年前后出现大幅下滑。与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对比发现,在一体化、多中心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上,长三角城市群都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一体化水平、增强科技基础设施连通性、加快培育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动能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江丽 李子联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锅合协调度函数.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其锅合协调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水平总体上在波动中演进.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以产业为主导、以空间为主导到产业、空间与人口系统发展失调等三个阶段。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格局逐步演进成为以上海为轴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三角区域.但是由于空间发展过速.三角区域内高水平协调发展城市普遍存在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特征.而外围城市主要暴露出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发展 人口发展 空间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喻定权
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鉴于目前对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综合国内外对城市群发展演化阶段的划分方法,借鉴生命成长规律,把城市群发展划分为雏形发育阶段、快速发育阶段、趋于成熟阶段和成熟发展阶段,并对城市群各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概述。结合城市群各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城市群发展阶段评判指标体系,并制定了指标评判的界定标准。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与泛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实证评判。评判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已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但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的中前期;泛长株潭城市群仍处于雏形发育阶...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阶段 模糊综合评判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栾贵勤 黄敬跃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群,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更是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本文将利用反映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的17个统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出1999年到2009年长三角城市群梯度格局的演变进程,确定城市群增长极的核心与外围,为更好地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定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长三角 中心城市 核心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巍 钟晓阳 高景鑫 王磊
建立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珠三角9市20062015年间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相关性和时空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使房地产业的发展战略、规模与当前城市竞争力水平相适应,进而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靖 贾雪莹 陈伟
文章运用熵值法,基于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这4个维度共16个指标测度了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协同水平,采用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及空间局部自相关LISA指数考察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协同水平及绿色金融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珠三角城市群绿色金融水平对其一体化协同水平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协同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负相关性,存在“高-低”及“低-高”集聚趋势;绿色金融发展呈现显著区域不平衡现象;广州、深圳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水平及绿色金融水平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均属于较高水平;绿色金融水平对区域的一体化协同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地区的一体化协同水平存在显著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群元 喻定权
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总结国内外学者划分城市群发展阶段的方法,借鉴生命成长规律,把城市群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对城市群发展具有的共性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的量变与质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表述。最后,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提出了宜采取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阶段 发展特征 开发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玉清
生态文明为发展中的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一条科学之路。作为世界工厂重镇的大珠三角经济区,未来不仅应该在经济增长中领先,更应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领先,发展方向应是建设生态珠三角,成为生态文明从理念见于现实的试验田。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珠三角 生态化发展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