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5)
2023(3147)
2022(2706)
2021(2649)
2020(2328)
2019(5350)
2018(5294)
2017(9479)
2016(5673)
2015(6665)
2014(6784)
2013(6727)
2012(6328)
2011(5509)
2010(5784)
2009(5654)
2008(6254)
2007(6059)
2006(5510)
2005(5122)
作者
(17023)
(14149)
(14130)
(13267)
(9118)
(6719)
(6468)
(5544)
(5313)
(5285)
(4951)
(4776)
(4631)
(4484)
(4438)
(4373)
(4320)
(4185)
(4167)
(4077)
(3625)
(3512)
(3492)
(3486)
(3268)
(3143)
(3123)
(3029)
(2972)
(2860)
学科
管理(29253)
(22682)
(21438)
企业(21438)
(17548)
经济(17520)
(10790)
(8376)
财务(8353)
财务管理(8330)
方法(8157)
企业财务(7906)
(6327)
数学(5798)
数学方法(5632)
(5495)
(5134)
理论(5092)
(5088)
(4837)
中国(4796)
(4781)
银行(4775)
业经(4653)
经营(4364)
(4284)
人事(4193)
人事管理(4193)
(4082)
计划(3908)
机构
大学(80440)
学院(79062)
管理(32365)
(26870)
经济(25923)
理学(25219)
理学院(24910)
研究(24420)
管理学(24405)
管理学院(24225)
中国(22935)
(18538)
(17544)
科学(15558)
(14483)
(13019)
中心(12765)
(12745)
财经(12061)
北京(11949)
(11661)
研究所(11291)
(10842)
业大(10837)
(10625)
(10028)
师范(9903)
农业(9902)
公司(9352)
技术(9208)
基金
项目(43045)
科学(32773)
研究(30881)
基金(30254)
(26337)
国家(26070)
科学基金(22247)
社会(17791)
社会科(16733)
社会科学(16726)
(16484)
基金项目(15557)
自然(15260)
自然科(14914)
自然科学(14912)
教育(14794)
自然科学基金(14660)
(13955)
资助(13409)
编号(13054)
成果(11801)
重点(9447)
(9284)
课题(9084)
项目编号(8455)
科研(8307)
大学(8296)
(8184)
(8067)
(7887)
期刊
(37958)
经济(37958)
研究(24358)
中国(22580)
(18161)
管理(16724)
学报(13340)
科学(12156)
(11529)
教育(10716)
大学(10371)
(9727)
金融(9727)
学学(9502)
技术(8182)
农业(7370)
财经(6641)
会计(6421)
财会(6101)
(5923)
(5770)
图书(5718)
业经(4953)
(4874)
经济研究(4627)
(4443)
技术经济(4312)
通讯(4285)
会通(4254)
现代(4216)
共检索到140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蔡宁  魏明海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非"减持中的盈余管理为研究对象,考察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在原非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解禁或减持之前的季度期间,公司的可操控应计显著为正,解禁或减持的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强,并且盈余管理的程度与相应期间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正相关。这一发现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以配合减持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大小非"的交易监管和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蔡宁  
2005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6月,股改第一家试点企业三一重工的法人股东象征性抛售了100股三一重工法人股,由此拉开我国证券市场"大小非"减持的序幕。但在外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宁  刘玉红  
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2002年以前上市的共1106家非金融行业类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和大小非减持过程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征。证据表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在大小非减持之前的4个财政年度,与没有进行大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相比,都存在差异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针对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本文利用2007-2010年间沪深A股532家上市公司的2191个减持事件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非年报效应与大股东减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则大股东减持力度越高;而且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非年报效应,选择在中期报告或季度报告期间减持的大股东的减持力度更大;而考虑盈余管理对非年报效应的依赖性后,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而且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被明显放大了。而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大股东减持存在明显的"三季报效应",大股东会主动通过第三季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达到减持目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嘉成  王则斌  
文章以2006—2011年高管持股变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增减持股票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高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增持公告日前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负数,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减持公告日前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率;高管增持上市公司倾向于提前披露坏消息,或延迟披露好消息,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则相反;高管在增持股票过程中存在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而在减持股票过程中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证券监管机构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的监督和如何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凤英  孙阳  
股权分置改革旨在改变不健康的股权结构,然而原非流通股股东为了配合未来减持的需要,对解禁之前最近季度的财务数据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并且解禁的规模越大,其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高。无论是针对大非流通股的解禁事件还是小非流通股的解禁事件,上市公司都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监管部门应当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违规成本,以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戚拥军  袁小利  尹开国  
本文以2012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2010~2013年为事件研究窗口,从盈余管理倾向和盈余管理程度两方面研究了创业板公司高管减持问题,结果表明:高管减持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倾向大于未减持公司,并且其减持比例和套现金额越大,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大;高管减持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同样也是大于未减持公司,并且其减持比例和套现金额越大,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高。该项研究的政策意义包括监管部门需要从制度上降低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空间、尽快建立高管减持的预披露制度和对投资者加强教育,使创业板的股价逐步回归到合理水平,以从根本上消除高管人员急于套现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彰  袁小利  戚拥军  
文章以上市已满三年、包括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内的原始股份都已陆续解禁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2010—2015年为事件研究窗口,分析和比较其高管减持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中小企业板中还是在创业板(二板市场)中,高管减持这一行为都会促进公司的盈余管理,与此同时高管们减持公司股份的规模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水平就随之越高。并且在创业板中的公司整体盈余管理程度比中小板的公司更大,高管减持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更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游春晖  厉国威  
运用2009-2012年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高管减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以配合高管减持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减持事件加大了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概率;高管减持幅度越大,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强;进一步区分高管与董事长两职合一情况后发现,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较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彰  袁小利  戚拥军  
文章以上市已满三年、包括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内的原始股份都已陆续解禁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2010—2015年为事件研究窗口,分析和比较其高管减持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中小企业板中还是在创业板(二板市场)中,高管减持这一行为都会促进公司的盈余管理,与此同时高管们减持公司股份的规模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水平就随之越高。并且在创业板中的公司整体盈余管理程度比中小板的公司更大,高管减持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更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朝晖  张亚妮  
本文以控股股东减持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投资者情绪理论分析了不同股市环境下以配合控股股东减持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不仅善于洞察市场情绪,择准时机在牛市高位减持;同时,通过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来提升股价,以"创造"减持良机,但这种基于盈余管理创造减持良机的行为只发生在熊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美辰  
本文以2009-2016年国内A股上市企业经验数据为依据,对高管减持行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将风险投资这一关键因素引入至两者关系的研究中。研究发现:高管减持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显著正相关,即高管在进行减持之前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最大利益,且减持行为越激烈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风险投资的引入能显著抑制高管减持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且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抑制作用就越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蔡昌  倪筱楠  
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减持、分析师关注与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融资约束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分析师关注弱化了大股东减持与应计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但强化了大股东减持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分组检验发现:上述结论只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样本公司中成立;在非国有公司,分析师关注对大股东减持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并无显著影响。研究拓展了内部人交易经济后果和分析师治理相关理论研究,为发挥分析师的外部监督作用、抑制大股东减持套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炳才  胡俏珊  
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对兼任高管的最终控制人增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中小板块2006—2012年兼任高管的最终控制人的增减持行为的统计数据,实证了兼任高管的控股股东的增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规范上市公司高管行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生年  王钦  
大股东与高管减持公司股票是内部人交易的主要形式,因其可能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而备受监管部门的关注。本文以中泰化学大股东减持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发现,伴随着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发布,大股东减持获得了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时机选择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定期报告的业绩增长推高了减持期间的公司股价,但盈利水平的改善存在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结果表明,内部人交易利用其信息优势与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正当权利,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