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4)
- 2023(2885)
- 2022(2270)
- 2021(2473)
- 2020(1915)
- 2019(4446)
- 2018(4563)
- 2017(6288)
- 2016(5077)
- 2015(6124)
- 2014(6443)
- 2013(5169)
- 2012(4807)
- 2011(4453)
- 2010(4630)
- 2009(3842)
- 2008(3693)
- 2007(3560)
- 2006(3156)
- 2005(2956)
- 学科
- 教育(21591)
- 中国(10720)
- 理论(8177)
- 教学(7408)
- 研究(4753)
- 思想(4737)
- 政治(4611)
- 管理(4494)
- 思想政治(4458)
- 政治教育(4458)
- 治教(4458)
- 德育(4416)
- 济(4343)
- 经济(4337)
- 学校(3997)
- 高等(3986)
- 学(3860)
- 文化(3710)
- 革(3590)
- 改革(3499)
- 学法(3459)
- 教学法(3459)
- 发(3384)
- 发展(3284)
- 展(3161)
- 教育改革(2847)
- 学理(2736)
- 学理论(2736)
- 企(2652)
- 企业(2652)
- 机构
- 大学(60978)
- 学院(51631)
- 教育(29999)
- 范(21899)
- 师范(21861)
- 研究(21581)
- 师范大学(18234)
- 京(15226)
- 职业(11903)
- 科学(11894)
- 教育学(11461)
- 北京(10859)
- 管理(10801)
- 技术(10587)
- 江(10166)
- 所(9842)
- 理学(9011)
- 研究所(8941)
- 理学院(8685)
- 教育学院(8529)
- 职业技术(8178)
- 管理学(8153)
- 中心(8090)
- 济(8052)
- 管理学院(8002)
- 院(7926)
- 州(7800)
- 中国(7439)
- 经济(7413)
- 技术学院(7093)
共检索到96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樊浩一、道德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道德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更是中国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重大难题。从逻辑上说,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不外两个方面:“教什么”与“怎么教”。“教什么”是教育的内容问题,即以什么样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文化全球化不是同质化,又不是西方化。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应是多元文化的共处,但这又不是文化的自我封闭和文化的民族主义,而是文化间的“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人们对待文化,尤其是对待具有价值指向的道德文化的态度,构成了文化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核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则胜 李萍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道德教育责任主体之外,文化始终是型构人类价值理性的强大力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分别具有不同的道德教育功能,但在通常情况下,文化因素是以文化模式的方式形成文化合力,进而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文化机制,文化也因此而成为道德教育的责任主体。文化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粗放模式",二是"集约模式"。在当代社会,集二者于一体的"混合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机制,折射出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政策和道德教育理念变迁的大趋势。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文化机制 道德教育主体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谭维智
针对儒家的仁义道德教育,老庄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减法原理。他们认为,道德境界是不可以通过教来达到的:人们不能像传授自然知识那样,通过传授道德知识让一个人变得道德;在道德教育上,知识的积累是无效的,儒家的道德教育不仅没有使人变得更道德,反而造成了道德的进一步堕落。符合自然的道德教育,应该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即通过减损知识进而减损人的欲望,清除文明对于人的心灵的污染,复现人的素朴本性。
关键词:
老庄 道德 道德教育 “减法”原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道勇 霍雨佳 李子建
现代文明的兴起伴随着自然观的转变。"人类中心"的自然观,对古老的"人向自然学习"的态度是排斥的。因此,尽管现代学校教育有一些与自然事物相关的教育活动,但往往都是对自然的误用,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生态"的眼光帮助我们重新看待自然事物。学习生态主题的过程,也是向自然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相处规则的过程,这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备选模式。文章基于一项全国范围的项目研究经验,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些实务建议。
关键词:
生态主题 道德教育 人向自然学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明
本刊本期以较大篇幅发表张晓明同志的这篇论文,不仅是因为目前如此全面系统地研究美国大学道德教育的文章尚属少见,而且主要是由于本文用大量事实澄清了美国大学无德育的错觉,说明美国大学也是把德育放在极为重要地位的.文章通过对美国大学道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基本内容的分析研究,比较充分地揭露了美国大学教育的阶级实质;文中介绍的美国大学进行道德教育的多样化途径和方法,对于我们高等学校改进和加强德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庆
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敬重自然,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的基本内涵。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缺失现象,进行"孝"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生教育以及就业指导教育。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应该采用编著适合大学生"孝"德教育特色的读本、利用网络以及加强教师"孝"德等多渠道加强"孝"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 孝 思想道德教育 解读与传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羊守森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 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汉卫
多元文化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一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学校道德教育进行必要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意识,明确文化立场,提升文化厚度,彰显文化特色。
关键词:
多元文化 道德教育 文化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道德是有理性相伴随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与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正是对人、物、事及其关系有所认知才形成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
关键词:
道德 理性 知识 道德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嘉祺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爱民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道德教育研究 价值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贤君
儒家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深入人心。弘扬儒家孝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人格的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分析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涵,探讨儒家教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提出儒家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和措施。
关键词:
儒家孝文化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