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1)
2023(4848)
2022(4033)
2021(4087)
2020(3434)
2019(7878)
2018(7716)
2017(13644)
2016(7851)
2015(9490)
2014(9271)
2013(8983)
2012(8550)
2011(8147)
2010(8142)
2009(7626)
2008(7539)
2007(6630)
2006(6076)
2005(5817)
作者
(20444)
(17092)
(17013)
(16653)
(10955)
(8124)
(7828)
(6652)
(6628)
(6173)
(6065)
(5776)
(5712)
(5497)
(5489)
(5340)
(5156)
(5017)
(4964)
(4679)
(4619)
(4076)
(4054)
(3937)
(3931)
(3826)
(3806)
(3806)
(3459)
(3448)
学科
(32689)
经济(32646)
管理(17637)
中国(14982)
(14721)
方法(13663)
数学(12591)
数学方法(12508)
(10615)
企业(10615)
(9342)
贸易(9333)
(9222)
(8529)
教育(7776)
(7585)
(6753)
(6603)
银行(6602)
(6465)
(5657)
金融(5656)
业经(5517)
关系(5485)
(5416)
(5411)
农业(5225)
(5071)
(4982)
环境(4808)
机构
大学(115821)
学院(106324)
(53099)
经济(52267)
研究(44587)
管理(36504)
中国(35428)
理学(30361)
理学院(29953)
管理学(29502)
管理学院(29290)
(25997)
(23903)
科学(22677)
(21603)
中心(19612)
研究所(19454)
财经(18838)
经济学(18358)
北京(17795)
(17429)
(16766)
师范(16687)
经济学院(16485)
(16048)
(15842)
(14507)
财经大学(14133)
师范大学(13832)
科学院(12665)
基金
项目(65530)
科学(52771)
研究(51876)
基金(49516)
(42491)
国家(42150)
科学基金(35537)
社会(35232)
社会科(33433)
社会科学(33428)
教育(25642)
基金项目(24461)
资助(21408)
(21319)
自然(19968)
(19852)
编号(19620)
自然科(19561)
自然科学(19555)
自然科学基金(19246)
成果(18800)
中国(17248)
(17200)
大学(15926)
国家社会(15744)
教育部(15389)
重点(15231)
课题(15039)
(14001)
人文(13897)
期刊
(58371)
经济(58371)
研究(44177)
中国(28883)
教育(22792)
(17437)
学报(15037)
管理(14709)
科学(14431)
(13730)
大学(13342)
(12709)
金融(12709)
学学(10631)
经济研究(10586)
财经(10449)
(9782)
农业(9514)
(9240)
国际(8735)
世界(8685)
问题(8211)
技术(7911)
图书(7806)
业经(6434)
书馆(6357)
图书馆(6357)
(6121)
(5286)
论坛(5286)
共检索到183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古代"大学"概念是对于所有古代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制度的统称,并不存在一个冠名为"大学"的实体机构。明代传教士艾儒略首次将其作为西语"university"的汉语对译词,从此"大学"概念就开始具有西方"university"的含义,而"university"却是东方原来没有的新事物。晚清时期清政府起初兴办的"大学",无论冠以何种名称,都是欲仿照西学体制而建。按照近代"大学(university)"概念去理解,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应该是1895年清廷创办的北洋大学堂,但也不能忽视1898年举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近代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 平,王雨潇  
从1840年林则徐翻译《四洲志》,到1912年京师图书馆开馆,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起源阶段。文章以图书馆史课程教学中的讨论与思考为问题源起,提出“明确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社会起源”是图书馆史教学的核心和中心,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解答。文章以史料文献为考察对象,采用文献调查法对史料文献内容展开质化分析,梳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萌芽和初创阶段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并以此为线索展开进一步分析。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起源的社会推动力量、社会变革环境、社会演变路径和社会存在意义四个角度得出初步研究结论:中国近代图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雁  
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虽有大学之形却缺大学之实。所谓的"形"是指京师大学堂从日本间接移植了现代大学相关制度、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而其"实",却依然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没有摆脱旧式官僚养成所的实质。1902年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均体现了这一点。直到民国初年蔡元培主持制订的《大学令》,才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上官剑  李海萍  
从发生学的历史维度来审视,西方大学有着鲜明的“内生性”表征,从产生到发展都是一种演进过程组合的结果,中国大学则更多地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制约,表现出明显的“外生性”特征。中西方大学的形成有着“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个相逆的路径,这对于大学精神的沉淀与大学制度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李金  
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里,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起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先河。山西大学堂以其一校两制、以新化旧的独特办学模式,取法英国的教学风格和开内省举办大学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中国近代大学以 1 898年为起点 ,1 92 8年为一转折 ,1 949年终结。在这半个多世纪里 ,近代大学校长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平台 ,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辉煌 ;同时也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唯有培养出一流的大学校长才能建成一流的大学。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认为 ,大学校长是一个大学发达的灵魂与枢纽 ;大学理想是一个大学发达的动力泉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在全  
本文通过对福建协和大学的乡村建设意识理路的转变、组织机构的沿革以及诸多实验个案的考察,来探讨教会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与近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关系,并在分析其乡村建设运动特色和评价其绩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的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定论进行了初步省思。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川  
中国近代大学建制大体经历了“堂 -科 -门”、“校 -科 -门”、“校 -科 -系”、“校 -院 -系”四个主要发展阶段。中国近代大学建制的发展过程 ,是不断摆脱古代官学影响而逐步引入西方现代大学模式的过程 ,是对“大学”的本质不断探索、对“大学”本质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 ,也是通过法律形式不断加以规范的体制化过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正峰  
教授治校是我国近代大学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认为我国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是少数精英设计的,并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而它的实现也主要是依靠少数精英。且由于它是一种代议制度,先天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我们今天要注意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中国近代大学的"教授治校"制度,孕育于清末民初,成型于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普遍推行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不断修正一直持续到40年代末。中国近代大学的"教授治校"制度,虽然有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局限性,但它有助于确立教授在大学里的主人翁地位,实现治校民主,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卫护大学的自治和独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中国近代著名大学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八大特色。即把握大学使命,彰显大学精神,办理想、境界高远的大学;尊重学术研究规律,维护学术尊严,办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的大学;重视学校管理的建章立制,办运行有序的法制化大学;注重教授治校与学生自治,构建富有活力的、民主的大学;严格培养过程管理,努力办高质量的大学;既重视开源,更重视节流,办节约型大学;集中力量,形成优势、办有特色的大学;通盘筹划学校发展,创建环境优美、校风纯正的大学。中国近代著名大学校长的办学特色蕴含着大学校长办学治校的基本规律,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侯怀银  
大学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使命历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革。从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近代大学创立和发展的路径——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1902—1937)的考察》(王李金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可以说是中国大学研究史上的一部独特的"微型断代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李金  段彪瑞  
西方传教士在华兴教办学,是他们试图用基督教征服中国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极创办教会大学,主动参与国立大学的创建,把西方大学教育的理念、管理、课程、内容、方法等引介和移植到中国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对中国近代大学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民祥  
中国近代大学的学术诉求,缺乏相应的外缘条件与学者内在的人格因素。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在实践中面临多重矛盾。这些矛盾在急剧动荡的近代中国变得异常尖锐,表现为诸多悖论。蔡元培的"不合作主义"正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显示了中国近代大学学术诉求所遭遇的困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卫兵  顾海良  周川  
答辩时间2011年9月本文在大量已有的个别性研究基础上,尝试对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进行专门的整体性研究,文献研究法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本文所搜集的文献主要包括年鉴、民国档案汇编、大学校史、人物传记等,尽可能翔实地将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这一群体展现出来。本文研究的"国立大学校长",特指从1912年至1949年间中华民国的国立大学校长。在短暂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诸多变迁,社会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