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6)
- 2023(13618)
- 2022(10333)
- 2021(9205)
- 2020(7239)
- 2019(15752)
- 2018(15925)
- 2017(29795)
- 2016(16797)
- 2015(18785)
- 2014(18539)
- 2013(17969)
- 2012(16366)
- 2011(14703)
- 2010(14803)
- 2009(13733)
- 2008(13607)
- 2007(12439)
- 2006(11362)
- 2005(10535)
- 学科
- 济(65482)
- 经济(65380)
- 业(52597)
- 农(46839)
- 管理(44335)
- 企(31664)
- 企业(31664)
- 农业(31178)
- 业经(24728)
- 中国(21766)
- 制(19282)
- 方法(17896)
- 财(17680)
- 数学(14931)
- 数学方法(14770)
- 体(14206)
- 地方(13612)
- 发(13274)
- 学(13032)
- 银(12645)
- 银行(12624)
- 行(12113)
- 产业(11263)
- 融(11235)
- 金融(11233)
- 发展(10911)
- 展(10895)
- 农业经济(10786)
- 策(10512)
- 贸(10491)
- 机构
- 学院(234126)
- 大学(229333)
- 济(96126)
- 经济(94063)
- 管理(84242)
- 研究(83420)
- 理学(71740)
- 理学院(70955)
- 管理学(69709)
- 管理学院(69299)
- 中国(65590)
- 农(59656)
- 科学(50524)
- 京(48349)
- 财(45945)
- 农业(45581)
- 所(42405)
- 业大(40617)
- 中心(39645)
- 江(38801)
- 研究所(38069)
- 财经(34741)
- 经(31510)
- 范(31467)
- 师范(31108)
- 州(29827)
- 北京(29614)
- 院(29579)
- 省(29015)
- 经济学(28995)
- 基金
- 项目(155931)
- 科学(123287)
- 研究(118261)
- 基金(112184)
- 家(98378)
- 国家(97444)
- 科学基金(82895)
- 社会(75469)
- 社会科(71057)
- 社会科学(71044)
- 省(62728)
- 基金项目(59073)
- 教育(53209)
- 划(51708)
- 自然(50713)
- 编号(49872)
- 自然科(49467)
- 自然科学(49458)
- 自然科学基金(48579)
- 资助(42347)
- 成果(41229)
- 重点(35937)
- 发(35676)
- 制(34954)
- 课题(34597)
- 部(34339)
- 农(33616)
- 创(32857)
- 国家社会(32136)
- 性(30889)
- 期刊
- 济(116784)
- 经济(116784)
- 研究(69939)
- 农(63909)
- 中国(57393)
- 农业(42749)
- 学报(39227)
- 科学(35737)
- 财(35629)
- 大学(30744)
- 管理(29416)
- 教育(28990)
- 学学(28982)
- 融(26702)
- 金融(26702)
- 业经(24676)
- 业(20946)
- 技术(20615)
- 财经(17118)
- 问题(16507)
- 经济研究(16204)
- 农村(14833)
- 村(14833)
- 经(14678)
- 农业经济(14276)
- 版(14191)
- 世界(13132)
- 经济问题(11546)
- 业大(11335)
- 图书(10906)
共检索到368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宇阳
在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下,作为我国基本国情、农情的“大国小农”通常被视作一种结构性矛盾,普遍认为小农难以促进大国的现代化发展,“大国小农”呈现出“强国弱农”的关系内涵。步入数字社会,“大国小农”在农业、组织、生活、文化、治理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小农”行动逐渐跟上“大国”行动的节奏,“大国”与“小农”在现代化层面的区隔开始消解,逐渐从过去的结构性矛盾关系转化为数字时代的融合与互构关系。大国战略的数字化导向以及数字技术的社会性嵌入,促进了大国与小农的双向互构,形塑了适应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数字-小农”互构的动力机制。数字化是连通“大国”与“小农”的核心纽带,小农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逐渐成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之一,从而再造了“大国小农”的关系内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守勇 李锁牢
文章从国际发展趋势、国家战略布局、经济发展需求、数字实践基础等维度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阐明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要义,从技术跃迁、组织创变、价值共生三个层面归纳出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形态表征,并按照“分层推进”的原则,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企业六个层面探索了职业技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存玉 梁栋
在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背景下,有必要在学术争论中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小农终结论"的科学论述。古典马克思主义"小农终结论"的价值体现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小农生产个体性与社会化生产的矛盾运动、工业与农业的离合及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等范畴。但坚持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也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和限度,如现代经济对小农家庭生产的反作用、生产与流通的对立统一对小农存在的获准,现代农业也日益追求从土地规模到资本集约、从形式隶属到实质隶属的转向。社会主义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小农已不是古典意义上的自然小农了,而是工农、城乡、国内外市场体系中的一员,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劳动者;但仍然保留小块土地小农的独立性也在逐渐弱化,乡村振兴战略应当保障小农户作为直接农业劳动者的生产利益及小农户作为社会主义半无产化产业工人的权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袁宇阳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大国小农”的视角出发,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建立在广大小农的农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之上。基于结构化理论,小农在农业生产方面往往具有小农经济结构下的“惯例”,而农业数字化转型将重塑小农经济结构,改变小农的农业生产行动,可能带来小农传统“惯例”与现代数字农业之间的区隔以及结构性矛盾,使得小农经济向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研究发现,“大国小农”视角下的农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一定的高成本数字与低投入小农、同质性数字与异质性小农、大规模数字与小规模小农、变革性数字与保守性小农以及关联性数字与分散化小农等之间的内在矛盾。应该通过降低小农数字化转型投入成本,提供差异性数字化转型方案,创新小规模农业数字化转型方式,构建渐进性数字化转型模式,增进小农与各农业主体关联性等策略,将部分小农“惯例”融入数字化转型中,助力“大国小农”的农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晓霞 何少庆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教育类型,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为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助力,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基,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赋能。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以数字技术“驱动”专业建设范式变革,以数字资源“武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树立与教育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搭建智慧化专业教育服务平台,建立“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专业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数字化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中和
本文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实践为背景 ,通过对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等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辨析 ,研究了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在总结、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 ,重点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四种主要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城市化 内涵 动力机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帆 陈向明
教育变革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变革的意义在学校层面遭遇"衰变"和"扭曲"。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跟踪北京市某小学引入主题教学的课例研究过程,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教师的对话进行分析,以考察主题教学这一"变革性实践"的意义在学校层面是如何发生变化的。研究发现,教师在日常研讨中使用的描述和解释体系构成了一套为新旧教学方法赋予意义的学校话语。这套话语作为学校的本土解释模式,通过"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等机制,对外来的变革性实践的意义进行重构,使教师能够以本土的方式理解变革。本文将这一意义赋予过程称为学校话语的"表征"功能。
关键词:
变革 学校话语 表征 去情境化 再情境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
在介绍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机制改革的基础上,根据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从优化数字化渠道、提高数字化活客能力、创新金融产品、开展生态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实现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靳成达
数字技术崛起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教育也进入数字化转型升级阶段。依托数字技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但是对教育数字化改革做出的必要回应,更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从政策、价值、发展三个层面理解其内涵,并遵循类型教育的教育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开放化和管理决策清晰化三个显著特征,以数字化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为根据,从推动职业教育业务系统全方位重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以及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进行创新改造,提升职业教育供给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晨 李瑾
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前沿技术对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驱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式,创新性地提出"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业的新内涵,深入剖析在与互联网跨产业、跨领域、跨业务结合以后,现代农业服务业展现出高增值性、高渗透性和强外部性的新特征。重新梳理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分类,着重分析利用信息感知、数据传输、智能处理和优化决策等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理,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阳 柯小华
教学数字化转型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关键,是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重要突破口。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包括课堂、课程和专业三个层面,是一个涉及多要素的复杂系统。依据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者要素及其功能,认为组织行动者的协同共生是转型的推力,个体行动者的数字能力是转型关键,物质范畴非人类行动者的联通共享是转型的支撑,意识范畴非人类行动者的文化重塑是转型的保障。基于“转译”原理,从动力激发、动力合成与动力保障三个阶段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并从推动数据融通、强化产教融合能力、培育数字素养、培植数字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体两翼一擎”的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勇
文章从分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入手,利用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框架提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框架图,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走出关键第一步,最主要是要通过创新的培训机制来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认知水平,提高其对数字化转型的感知有用性,借助数字化转型鼓励政策的精准实施,以及创新的数据商业平台和提供匹配的数字化转型工具的中介服务供应商,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让中小企业实现敢转、会转、能转的认知状态,通过初期转型后正向的预期收益,促使企业进行良性循环,并带动其他企业加入数字化转型行列,共同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商业环境,并更广范围地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课题组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外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视角的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模型。基于131家商业银行2011—2020年的年报数据,本文创建了商业银行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本文研究发现: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提升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水平,存在商业银行利用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成果降低经营可变成本,从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外部金融科技发展对盈利能力较弱的商业银行边际影响更大;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外部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本文建议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和应用环境,引导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实际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前瞻性地做好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的有效监管。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数字化转型 动力机制 转型指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皓 郑厚天
跨境电商是利用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壮大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驱动农业产业数字转型的动力载体。智慧农业时代,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需要依托跨境电商的平台优势、载体优势,不断集聚先进技术、乡村数字人才和金融力量等优质要素,通过培育新业态,拓宽农业产业边界,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捷 郝志远 李丽华 张羽
[目的 /意义]“数据价值”作为数字化转型视域下一种不断深化的概念,当前与之直接相关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对既有研究进行解构梳理、认知辨识,有利于开掘激发数据潜力、释放数据活力的全新数字化范式。[方法 /过程]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索数据价值的概念内涵,并结合数字化转型的现实特征以及既有研究所呈现出的热点态势,明晰数据价值的作用机制,厘清数据价值在不同外化场景中的应用表现,同时洞悉数据价值驱动下的数据创新行为,最终剖析出当前数据价值研究存在的局限与桎梏。[结果 /结论 ]当前关于数字化转型视域下的数据价值研究总体呈现出分散化、模块化的态势特征,相关研究的聚焦性不强、侧重性不明显。未来还需要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特征、数据价值“形成、释放、实现”的理论逻辑以及科学设计数据价值驱动的数据创新路径与实现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数据价值 数据创新 研究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