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8)
2023(10623)
2022(9334)
2021(8870)
2020(7381)
2019(17073)
2018(16981)
2017(32477)
2016(17693)
2015(19821)
2014(19802)
2013(19598)
2012(17696)
2011(15939)
2010(15703)
2009(14088)
2008(13389)
2007(11550)
2006(9959)
2005(8488)
作者
(50709)
(42109)
(41531)
(39784)
(26542)
(20073)
(18900)
(16539)
(15991)
(14797)
(14466)
(14115)
(13210)
(13104)
(13075)
(12661)
(12650)
(12537)
(11971)
(11812)
(10491)
(10102)
(9989)
(9511)
(9367)
(9332)
(9259)
(9203)
(8360)
(8318)
学科
(66846)
经济(66772)
管理(49443)
(45752)
(38417)
企业(38417)
方法(31957)
数学(27486)
数学方法(27164)
(17513)
中国(17277)
(16228)
(15505)
业经(15242)
地方(15027)
理论(11942)
农业(11842)
(11505)
(11301)
贸易(11294)
(11129)
环境(11109)
(10902)
技术(10587)
(10458)
财务(10401)
财务管理(10384)
教育(10077)
企业财务(9838)
(9696)
机构
大学(245670)
学院(243117)
管理(99913)
(90840)
经济(88601)
理学(87274)
理学院(86198)
管理学(84670)
管理学院(84243)
研究(81005)
中国(57565)
(53115)
科学(52471)
(40728)
(39951)
(38380)
业大(37933)
研究所(36780)
中心(36476)
(34119)
(33755)
北京(33486)
师范(33482)
财经(33231)
(30300)
(30176)
农业(30158)
(28264)
师范大学(27409)
技术(26049)
基金
项目(175288)
科学(137582)
研究(127991)
基金(126557)
(110929)
国家(110019)
科学基金(94331)
社会(78604)
社会科(74467)
社会科学(74447)
基金项目(68721)
(68368)
自然(62820)
自然科(61317)
自然科学(61300)
自然科学基金(60178)
教育(58384)
(58213)
编号(52847)
资助(51192)
成果(42329)
重点(39206)
(38106)
(36951)
(36291)
课题(36094)
创新(33792)
科研(33554)
项目编号(32713)
教育部(32420)
期刊
(97181)
经济(97181)
研究(70104)
中国(44194)
学报(39579)
科学(36464)
管理(35079)
(34218)
教育(29468)
大学(29394)
(29203)
学学(27506)
农业(24534)
技术(20862)
(17035)
金融(17035)
业经(15781)
图书(15054)
财经(14875)
经济研究(14671)
科技(12743)
问题(12650)
(12647)
理论(12628)
(12527)
实践(11893)
(11893)
资源(11330)
技术经济(11262)
现代(11224)
共检索到343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伟  姚娜  
以“防—治—养”一体化视角对大健康空间及设施进行体系分类、功能界定,并对其与公众健康的关联性及影响机制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形成一套系统性、逻辑性的大健康研究框架与体系,为大健康在空间载体和设施保障的研究提供方向引导与方法支撑。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文献后发现:健康前期预防端通过减少环境风险暴露、促进健康行为活动影响公众健康;健康中期治疗端的设施可达性、服务质量、空间布局及设计等因素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后期康养端在提高心理恢复力、推动健康老龄化上起到重要作用;大健康空间及设施与公众健康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及因果关系的分析、健康评价体系中指标选取和混淆变量的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濮小英  顾亚明  王小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内涵上,借鉴经济领域的分析视角,采用"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拆词法进行研究。在改革方向上,以问题和结果为导向,利用国内外公开数据估测了建设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优化病人流向结构、改善医疗收入结构、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比和发展健康产业等5个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潜在红利。在逻辑框架上,采用"问题-结构-对策"的分析范式,从价值取向、改革内容、政治保障、制度支撑和改革动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绪计  王庆瑾  李雅倩  王一涵  林崇德  
健康是人首要和珍贵的财富,实现健康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保障人全面发展的必备素养,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体现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重要素养。健康素养具有综合性、层次性、互动性、终身性和目的性等特点。基于健康素养的不同界定,国际上开发了大量的以成年人为对象的健康素养评价工具。国际上的健康素养研究为我国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应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内涵,开发完善我国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评价体系,高度重视沟通性和批判性健康素养的培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晓瑛,宋新明  
健康人口学是一门正处于创立和发展之中的人口科学和健康科学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在人口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健康人口学的定义,认为健康人口学是一门研究人口特征变化和健康转变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规律的学科。在回顾国外学者一些相关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健康人口学产生的背景、原因、性质和特点、研究内容和范围等几个基本问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海  杨主恩  丁杰斌  
作为数字技术集成应用的最新成果,元宇宙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了全新场景,为商业模式创新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然而,关于元宇宙商业模式的研究刚刚起步,领域合法性的构建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此,本文开展如下研究工作: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元宇宙和元宇宙商业模式的概念与特征进行清晰界定。其次,基于数字技术与需求场景两大维度,总结元宇宙商业模式的主要类型,并结合典型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引入I—P—O范式提出了一个元宇宙商业模式的研究框架,并基于此进行了研究展望。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话题:第一,探索元宇宙商业模式的形成机理和内在逻辑。第二,关注虚拟现实融合场景对元宇宙价值创造方式的影响。第三,考察用户在元宇宙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第四,分析元宇宙商业模式的“双刃剑”效应。本文的研究贡献如下:第一,明确了元宇宙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为学术对话建立统一的基础,也有助于建立本研究领域的合法性。第二,将“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交互模型引入元宇宙商业模式研究中,回答了元宇宙商业模式如何塑造的问题。第三,结合I—P—O范式提出了元宇宙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框架,有助于推动后续研究。第四,有助于指导元宇宙的管理和创业实践。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海  杨主恩  丁杰斌  
作为数字技术集成应用的最新成果,元宇宙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了全新场景,为商业模式创新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然而,关于元宇宙商业模式的研究刚刚起步,领域合法性的构建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此,本文开展如下研究工作: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元宇宙和元宇宙商业模式的概念与特征进行清晰界定。其次,基于数字技术与需求场景两大维度,总结元宇宙商业模式的主要类型,并结合典型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引入I—P—O范式提出了一个元宇宙商业模式的研究框架,并基于此进行了研究展望。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话题:第一,探索元宇宙商业模式的形成机理和内在逻辑。第二,关注虚拟现实融合场景对元宇宙价值创造方式的影响。第三,考察用户在元宇宙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第四,分析元宇宙商业模式的“双刃剑”效应。本文的研究贡献如下:第一,明确了元宇宙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为学术对话建立统一的基础,也有助于建立本研究领域的合法性。第二,将“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交互模型引入元宇宙商业模式研究中,回答了元宇宙商业模式如何塑造的问题。第三,结合I—P—O范式提出了元宇宙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框架,有助于推动后续研究。第四,有助于指导元宇宙的管理和创业实践。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冒刘燕  成虎  
立足于工程全寿命周期,构建大型工程健康管理框架;从工程系统分解和健康风险因素分解两个角度对健康监测点进行设计,创建工程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矩阵和评价流程。以期对实现大型工程"建—管—养"一体化管理、节约维护成本、增加使用寿命、提高工程性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丁玲   王江萍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和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设施在医疗卫生保障中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建设力度关乎城市公民健康及城市健康发展。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基于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设施的POI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数据库,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局域)方法,从高度集聚区域、热点区域空间分布展开分析,归纳武汉市定点设施的空间布局特征与不足,并基于健康城市视角,从政府主观调控空间布局、政策侧面引导社会发展两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天尧  张衔春  洪世键  许顺才  
我国快速城镇化导致的环境危机引发了诸多公共健康问题,渐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常态问题。基于2000年后西方学者对城市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其关系的论述,从医学地理学、公共卫生学、城市规划学3个视角对健康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述评;并在现有可持续发展研究维度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健康维度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理论基础,整合并重构健康与可持续性研究框架。我国应以广义城市环境系统为平台,以健康与可持续性的两重性为出发点,基于健康维度重构可持续性的研究框架,为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海阳  邱航帆  杨龙  钱文荣  
健康是农民工需要依存的重要人力资本,如何促进农民工的健康水平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现有关于农民工健康的文献以实证研究为主,系统的文献述评还比较缺乏。本文梳理了2006—2016年国内外农民工健康的相关研究,一方面了解国内外学者关注的最新主题,另一方面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民工健康研究的趋势和主要方向。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民工健康研究的主题大体上趋于相同,主要可概括为农民工健康的测量与现状、农民工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健康后果,但是在内容、方法和研究深度上有所区别。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农民工健康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天尧  张衔春  洪世键  许顺才  
我国快速城镇化导致的环境危机引发了诸多公共健康问题,渐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常态问题。基于2000年后西方学者对城市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其关系的论述,从医学地理学、公共卫生学、城市规划学3个视角对健康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述评;并在现有可持续发展研究维度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健康维度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理论基础,整合并重构健康与可持续性研究框架。我国应以广义城市环境系统为平台,以健康与可持续性的两重性为出发点,基于健康维度重构可持续性的研究框架,为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贝妮  
本文从特质观、行为观和权变观三个视角对健康促进型领导的特点进行梳理,提出健康促进型领导的内涵包括健康观念、健康知觉和健康行为三个维度。通过对493名企业员工进行调研,得出如下结论:健康观念、健康知觉和健康行为是三个对于"下属健康关心"和"下属自我健康关心"具有区分效度的结构维度;下属健康关心与工作特征、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显著正相关,下属自我健康关心与过度承诺显著负相关;在下属健康关心对员工健康状况起作用的过程中,下属自我健康关心起到了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领导者需要从健康观念、知觉和行为三个方面实践组织健康管理,承担下属健康关心责任,通过"仪式性"活动推进企业健康组织的建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党晨睿   李欣   吴江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在2035年的总体目标之一为建成健康中国,合理的公共医疗设施配置对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大约每2000多人里有一个人因心脏疾病发生死亡。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方法除了心血管手术等措施之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公共场所配置AED (公众体外除颤仪)。文章结合POI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可达性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对南京市AED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人口、相关设施点布局的关系进行探究。结论如下:(1)AED设施在秦淮、玄武和鼓楼区等中心区呈现高密度和“高—高”集聚分布特征;在高淳、溧水和六合区等边缘区呈现低密度和“低—低”集聚的分布特征;(2)AED配备情况满足其人口数量需求特征的街道数量占全市街道总量的2/3以上;(3)通过对住房与公共设施这两类设施点对AED的可达性分析发现,大部分设施点对AED的可达性较低,远远低于目前医学界规定标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导致南京市AED配置现状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志诚  牛海山  欧阳华  
"生态健康"、"土地健康"、"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概念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期望它们能为环境管理提供明确的目标,为生态系统的状态评估提供客观的尺度,为决策者、大众以及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提供方便的"平台"。但是,对于如何理解"生态健康"或者"生态系统健康"这些概念,研究者们尚存在根本性的分歧,直到目前生态健康、生态系统健康还没有一个确切公允的定义。本文着重对"生态系统健康"概念进行了探讨。文中首先介绍了围绕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内涵而展开的相关争论,然后分析了"健康"概念之所以难于定义的原因。通过对"概念"的产生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健康"是作为"疾病"的对立物而被建构出来的一个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