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3)
- 2023(14420)
- 2022(12136)
- 2021(11141)
- 2020(9070)
- 2019(20601)
- 2018(20916)
- 2017(38742)
- 2016(21265)
- 2015(23816)
- 2014(24091)
- 2013(23471)
- 2012(22243)
- 2011(20407)
- 2010(20838)
- 2009(19581)
- 2008(19048)
- 2007(17182)
- 2006(15804)
- 2005(14987)
- 学科
- 济(101225)
- 经济(101098)
- 管理(58990)
- 业(51493)
- 企(40847)
- 企业(40847)
- 地方(30417)
- 中国(30230)
- 方法(27633)
- 农(26217)
- 制(23483)
- 业经(23229)
- 数学(23225)
- 数学方法(23013)
- 财(21876)
- 学(19850)
- 融(17625)
- 金融(17617)
- 银(17491)
- 银行(17459)
- 农业(17403)
- 体(17370)
- 地方经济(16965)
- 行(16962)
- 环境(15383)
- 发(14553)
- 理论(14172)
- 贸(13891)
- 贸易(13876)
- 易(13228)
- 机构
- 学院(298818)
- 大学(297109)
- 济(127891)
- 经济(124975)
- 研究(113234)
- 管理(105040)
- 中国(87456)
- 理学(86969)
- 理学院(85807)
- 管理学(84429)
- 管理学院(83825)
- 京(66080)
- 科学(65843)
- 财(63078)
- 所(57817)
- 研究所(51344)
- 中心(51001)
- 江(50096)
- 农(49175)
- 财经(46828)
- 范(43127)
- 北京(42860)
- 师范(42708)
- 经(41981)
- 院(41227)
- 州(40852)
- 业大(40151)
- 经济学(39618)
- 农业(37722)
- 省(37062)
- 基金
- 项目(185748)
- 科学(145025)
- 研究(141944)
- 基金(130175)
- 家(112234)
- 国家(111186)
- 科学基金(94239)
- 社会(89784)
- 社会科(84808)
- 社会科学(84790)
- 省(74640)
- 基金项目(68185)
- 教育(65047)
- 划(62037)
- 编号(58477)
- 自然(56745)
- 自然科(55300)
- 自然科学(55283)
- 自然科学基金(54256)
- 资助(52408)
- 成果(50103)
- 发(45907)
- 课题(43492)
- 重点(42565)
- 部(40579)
- 创(38262)
- 制(38208)
- 发展(37475)
- 展(36891)
- 国家社会(36753)
- 期刊
- 济(165831)
- 经济(165831)
- 研究(103197)
- 中国(76726)
- 财(50156)
- 农(47119)
- 管理(43253)
- 学报(43217)
- 教育(41946)
- 科学(40864)
- 融(34895)
- 金融(34895)
- 大学(33502)
- 农业(31371)
- 学学(31015)
- 技术(28410)
- 经济研究(26317)
- 业经(25902)
- 财经(24410)
- 经(21209)
- 问题(21002)
- 业(16471)
- 贸(15529)
- 世界(15089)
- 技术经济(14718)
- 坛(14111)
- 论坛(14111)
- 国际(14110)
- 现代(14063)
- 图书(14014)
共检索到500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波
郑州市"大交通经济"的发展已具雏形,这种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行政体制改革,即经济领域的"大交通"离不开行政体制领域的"大交通"。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大交通经济"应进一步借力行政力量,在合乎法治的框架下着力改革,为经济发展模式的再定位创造好前行时机。
关键词:
大交通经济 行政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蕾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郑汴一体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楠
人口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郑州市人口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稳定,使郑州人口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郑州市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数据分析 关联度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毛继周 冯德显 张震宇 杨迅周
一、建立中原经济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中原经济区建立的客观必然性中原经济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有过突出贡献,北宋时成为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形成了繁荣发达的衣业经济基础和往来密切的经济联系。建国后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现代的工商业经济基础。但农业为主体的基本经济特点却仍旧未改。现代经济建设布局对工业中心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建设投资和骨干项目的作用及发展配套工业、完善区内工业体系,影响了大型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建立与发展,降低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凝聚功能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永锋 刘俊峰
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通过比较郑州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情况,以及省内各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来分析郑州市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借助区域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郑州市与河南省内各地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根据实证结果结合现有河南经济金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引力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旭 李俊杰 李明宝 张赢丹
随着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房地产市场渐趋平稳。本文研究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质量对郑州市房价的影响,选择郑州市城镇常住人口比重、郑州市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得分、郑州市住宅商品房平均价格作为三个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质量均会对郑州市房价产生影响,前者的影响程度较小,后者的影响程度较为显著。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会对郑州市的房价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促进郑州市的房价上涨;提高郑州市经济发展质量,前期会促进房价上涨,但经过短期的过渡之后反而会对郑州市房价产生长期的抑制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孝花
高职专业设置应当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郑州市高职高专院校现有专业体系健全,但是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重复性和稀缺性并存的局面,不能充分满足郑州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郑州市地方经济的特点,区域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农林牧渔类专业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构造技能性强的专业体系,促进工业和服务业规模化;建立经济需求导向的专业信息服务,规避重复设置专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建慧 雷星晖 李金良
通过建立起城市低碳交通系统动力学模型,描述各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以郑州市为例对城市低碳交通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发现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交通碳排放增加的重要驱动因素。加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实现城市低碳交通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城市低碳交通 系统动力学 仿真模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晓刚
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严重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发展权价值补偿的缺失,可见补偿标准制定中将农地发展权价值纳入考虑范围对实现公平补偿有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农地发展权价值应为由用途变更而产生的自然增值,其价值量化可以城镇综合用途末级土地基准地价减去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和农地现状用途经济价值;其价值分配应兼顾国家、集体和失地农民,具体分配情况因农业内部安置和脱农安置两种不同的假设前提而异。郑州市的实证研究表明,与现行征地平均区片地价标准相比,脱农安置前提下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依然偏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娄世娣
会展旅游是都市旅游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郑州市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等有利于发展会展旅游。树立市场观念、加大促销力度、培养专门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是郑州市会展旅游顺利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
郑州市 会展业 会展旅游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娅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已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2 0世纪 80年代初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在高等教育拔款体制、高等学校经费使用制度、经费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应符合透明性、公平性和效率性的三项基本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将会不断深化 ,不断完善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高等教育 财政体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家瑶 李宏伟
基于中国内地城市航线数据及现有的城市间网络关系和城市群落分布特点,根据相关系数阐述航线密度、航线连接度、运输能力、活力指数等因子的内涵及关系,对城市跨区域发展进行分析,丰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的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并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此外,研究利用可视手段直观展现地理空间现象,以郑州市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城市间距离与航线密度不相关,利用航线数据研究城市跨区域发展是合理的;(2)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距,通过城市跨区域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发展,弥补城市群结构的不足,实现优劣互补;(3)城市跨区域发展配合时间因素,能在时空关联角度上辅助城市规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黎 王江彦 杨俊峰 吴明作
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掌握这一过程中的CO2收支动态对于制定相应减缓策略进而增强城市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为例,对其1999到2008年间的CO2排放量和吸收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市区CO2净排放量平均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长2,008年市区CO2总排放中有85%以上来自于化石燃料,2006年以来交通运输业已取代发电业成为市区内最大的CO2排放源。在CO2排放量不断攀升的情形下,创建森林生态城的举措对减少CO2净排放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针对郑州资源与CO2排放特点提出减排增汇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发展 CO2排放 CO2固定 郑州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建平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规模扩招带来校舍明显不足,校园拥挤不堪导致高校纷纷寻求空间扩张。高校新区的概念就是在这一实践中应运而出。高校新区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又引发了政府、理论界、高校等各方面的思考。作者首先介绍了大学城发展的起源,并对高校新区与大学城2个概念及其关系给予了界定;其次,在对郑州4个高校新区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利弊分析;最后,针对我国高校新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高校新区 大学城 措施 郑州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