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9)
2023(12845)
2022(10920)
2021(10315)
2020(8555)
2019(19705)
2018(19254)
2017(37006)
2016(20050)
2015(22770)
2014(22668)
2013(22299)
2012(20936)
2011(19183)
2010(19298)
2009(18344)
2008(18350)
2007(16539)
2006(14934)
2005(14101)
作者
(56175)
(46772)
(46320)
(44612)
(30002)
(22164)
(21277)
(17983)
(17924)
(16992)
(16119)
(15625)
(15240)
(15235)
(15205)
(14505)
(13974)
(13687)
(13540)
(13228)
(12177)
(11445)
(11307)
(10775)
(10588)
(10569)
(10506)
(10277)
(9415)
(9315)
学科
(78565)
经济(78448)
管理(58928)
(51861)
(42866)
企业(42866)
方法(31616)
数学(27924)
数学方法(27576)
(27217)
中国(26282)
(24147)
银行(24002)
(23441)
(22670)
(21532)
(18396)
贸易(18379)
(18057)
(17888)
金融(17881)
业经(16750)
(16113)
(14975)
制度(14968)
(14801)
(14117)
农业(12992)
(12956)
财务(12912)
机构
大学(283611)
学院(280286)
(126493)
经济(123936)
研究(103788)
管理(103319)
中国(88907)
理学(86337)
理学院(85409)
管理学(84085)
管理学院(83534)
(64630)
(61356)
科学(56324)
(51891)
财经(49216)
中心(47642)
研究所(46217)
(44834)
(44328)
(44095)
经济学(40801)
北京(39780)
(37290)
财经大学(36583)
经济学院(36548)
(35417)
业大(35340)
师范(35069)
农业(34536)
基金
项目(174928)
科学(138786)
研究(132200)
基金(129266)
(111741)
国家(110844)
科学基金(94444)
社会(86227)
社会科(81890)
社会科学(81877)
基金项目(65340)
(64108)
教育(61254)
自然(57643)
自然科(56333)
自然科学(56316)
(55408)
自然科学基金(55362)
资助(55111)
编号(52589)
成果(46078)
(41382)
重点(39879)
课题(38076)
(37381)
(37226)
国家社会(36844)
教育部(36154)
(35918)
(35376)
期刊
(143471)
经济(143471)
研究(97785)
中国(65744)
(50657)
(46893)
金融(46893)
管理(41889)
(41378)
学报(39990)
科学(38059)
教育(33052)
大学(31711)
学学(29498)
农业(26288)
财经(25998)
经济研究(24230)
技术(23678)
(22400)
业经(20177)
(18982)
问题(18512)
国际(17927)
世界(15888)
(14165)
理论(13908)
统计(13099)
技术经济(13036)
(12706)
论坛(12706)
共检索到462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家新  
通过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及脉冲响应的实证分析,比较流通中现金、广义货币和金融机构贷款对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预测能力和变动解释能力,发现1953-1984年"大一统"银行体制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备选指标中与产出和通货膨胀目标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变量均为流通中现金,因此在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的最优度量指标为流通中现金。论文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双奇  
体系改革是银行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这样重大的改革,需要从理论上、对现行体系的评估上、新体系的设计上进行反复论证。论证中不同观点的争论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而有益的。本文拟对当前有关争论谈一点看法。一、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如何看待马列的大银行理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董凯  王国林  吕礼涵  杜修立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实践、金融市场形态及银行业结构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围绕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特征、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愈发普遍。目前,探讨新时期中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特征的相关成果仍需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这对于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货币政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TVP—SV—VAR模型,并结合2002年至2019年相关数据探究了新时期间接调控机制下中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冲击能够显著影响银行的存款量、贷款量以及最终产出和通货膨胀,间接调控机制下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有效,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是有效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工具,现阶段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依旧畅通。本文提出适时转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重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加强金融监管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青召  林秀梅  
在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理论基础上引入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影响,从而得到一个包含影子银行、货币供应量、利率、CPI和GDP的动态系统模型。在考虑时间聚合问题后,利用混频抽样数据结构向量自回归(MIDAS-SVAR)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LR检验的结果显示MIDAS-SVAR模型优于季度SVAR模型。对比MIDAS-SVAR模型和SVAR模型中GDP方差分解的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在MIDAS-SVAR模型中对GDP预测方差的贡献要高于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要强于利率R。季度内第3个月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变量的影响与季度内第1个月和第2个月的影响存在差异。央行在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月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保证货币政策效果不被扭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晓兵  
一、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未来趋向——综合目标框架。中国没有选择单纯的复制是基于客观条件约束和主观判断甄别的,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应将中介目标拓宽至更为广义的范围,实施综合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框架。这个综合框架中至少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变量,但是两者要有主辅之分,即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琳  陈伟  刘波  
影子银行的存在增加了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规模,形成了对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对冲或扩大作用的势力,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受到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背景,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构建分阶段VAR模型,分析在不同货币政策区间,即货币紧缩阶段和货币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存在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通过对不同货币政策阶段及考虑影子银行影响与否的四种情形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同阶段、不同工具的实施效应存在差异。目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较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货币紧缩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对冲影响,货币扩张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放大影响。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熊劼  
理论和实证证据表明,银行业的稳健程度和信贷行为可以改变货币政策影响通货膨胀和产出的方式。近年来,一些理论研究还表明,银行资本监管在银行贷款决定中可能发挥潜在作用。本文的实证分析主要通过引入资本缓冲率与货币政策代理变量的交互乘积项来识别货币政策的银行资本渠道,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资本约束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信贷发放的调节效应。同时,考虑到我国资本监管制度的施行与效力发挥时间点上的不一致,本文引入时间虚拟变量,对2004年前后和2008年前后我国的银行资本渠道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马亚明  王虹珊  
影子银行规模急剧膨胀与社会金融杠杆率持续升高,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规则实施的难度。通过构建包含影子银行、金融杠杆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宽松的价格规则和紧缩的数量规则都可以有效地抑制影子银行信贷规模,提高商业银行为经济运行提供流动性的能力,同时有效调控金融杠杆。若货币政策盯住金融杠杆,数量规则就会提高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调控的力度,但也会增大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社会福利损失反而会增加。因此,为了兼顾增加社会福利与防范金融风险,货币政策规则应当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不断调整与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丽巍  
中国现行货币政策决策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决策中枢系统与决策咨询系统定位不够清晰,中央银行的法定独立性较弱,决策信息系统不发达。改进中国的货币政策决策体制,应从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几方面构建货币政策决策体制的整体框架,在理顺货币政策决策体制中各机构之间关系的同时,重点完善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孟宪春  张屹山  李天宇  
准确识别中央银行政策偏好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适应"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意义重大。文章在央行二次分段损失函数和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框架下,推导出转型时期我国最优非线性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中央银行的政策反应特征,估计结果发现:第一,我国央行存在明显的"促增长"和规避经济收缩的非对称偏好,当经济增长缺口发生正向偏离时,货币当局整体上仍增加货币供给以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而当增长缺口发生负向偏离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强度大幅增加以规避经济收缩;第二,央行对通货膨胀目标反应相对不足,致使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的功能受限;第三,中国兼具转轨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特征,故我国央行更加偏好经济增长目标,但随着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也将随之调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均丽  刘枭  
简单的最优货币政策是促使通货膨胀与产出二者之间达到"神奇巧合"的货币政策。本文立足于最优货币政策共识和预期的异质性,全面分析了中央银行预期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中的问题主要是信息问题,透明度与交流是预期管理的关键货币政策工具,着重于信息提供和中央银行的意图表达,能够盯住更多的目标。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依靠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作用于价格稳定目标,比较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形成预期管理的内生机制。本文建议,当下中国在经济疲弱、价格剧烈动荡之际,应率先推出"准通货膨胀目标制",管理经济下行风险,从而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卞志村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通常有"相机抉择"和"规则"两种方式,但究竟哪种方式更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相机抉择性货币政策和规则性货币政策成分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是:中国目前是以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操作为主。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对采用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可以明显减少中国经济的波动。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应由目前的相机抉择型操作向规则型操作转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郡  阳洁  
文章总结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阐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生成背景,以及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强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必然性。文章着重分析了近期货币政策时滞延长、效力受损的具体原因,分析了传导机制不顺畅的制约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文理  王曦  
准确度量货币政策立场是货币政策实证研究的基础,文章通过总结货币政策立场度量指标的发展历程,借鉴加拿大中央银行构建的货币条件指标方法构建了符合中国特色的MCI。MCI综合考虑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种重要的货币政策指标,克服单一货币政策度量指标的片面性,使货币政策指标的度量指标更为全面和可靠。此外,研究还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仍然不够有效,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问题上效果更好,在刺激实体经济方面效果欠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