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9)
2023(5032)
2022(3980)
2021(3706)
2020(2811)
2019(6546)
2018(5971)
2017(11192)
2016(5628)
2015(5850)
2014(5473)
2013(5184)
2012(4648)
2011(4137)
2010(4249)
2009(3779)
2008(3659)
2007(3031)
2006(2855)
2005(2542)
作者
(14643)
(12451)
(12143)
(11867)
(7802)
(5880)
(5451)
(4737)
(4648)
(4229)
(4200)
(4180)
(3953)
(3935)
(3801)
(3683)
(3603)
(3577)
(3548)
(3421)
(3049)
(2961)
(2912)
(2866)
(2758)
(2747)
(2688)
(2579)
(2474)
(2404)
学科
(22307)
经济(22295)
管理(13267)
(10981)
(8674)
企业(8674)
中国(7087)
(6503)
地方(6436)
方法(6135)
业经(5382)
数学(5067)
数学方法(4883)
农业(4548)
(4405)
(4160)
理论(3758)
(3751)
关系(3626)
环境(3501)
(3446)
(3436)
(3305)
贸易(3301)
地方经济(3274)
(3132)
教育(3068)
(2853)
金融(2850)
对外(2812)
机构
学院(72387)
大学(71804)
研究(27292)
(26970)
经济(26165)
管理(25187)
理学(21560)
理学院(21164)
管理学(20637)
管理学院(20484)
中国(19619)
科学(16618)
(16364)
(12851)
(12771)
中心(12147)
(11982)
师范(11901)
研究所(11524)
(11433)
(11181)
北京(10319)
(10254)
师范大学(9868)
财经(9860)
业大(9829)
(9316)
(8961)
研究院(8637)
技术(8363)
基金
项目(51180)
科学(41309)
研究(38399)
基金(37225)
(32932)
国家(32685)
科学基金(28279)
社会(24724)
社会科(23437)
社会科学(23432)
(20076)
基金项目(19800)
自然(17960)
教育(17809)
(17653)
自然科(17588)
自然科学(17585)
自然科学基金(17214)
编号(15612)
资助(13825)
成果(12470)
重点(11892)
课题(11689)
(11677)
(10831)
(10546)
国家社会(10464)
创新(9990)
(9901)
规划(9758)
期刊
(32369)
经济(32369)
研究(24121)
中国(17896)
教育(11921)
科学(10643)
学报(10386)
管理(10226)
(10080)
(9563)
大学(8335)
学学(7560)
农业(6988)
技术(6720)
经济研究(5443)
业经(5425)
(5319)
金融(5319)
(4704)
财经(4341)
城市(4166)
问题(4123)
资源(4019)
现代(3885)
(3852)
职业(3824)
(3800)
(3684)
科技(3630)
(3622)
共检索到113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陈昊  夏方舟  
研究目的:立足"多规合一"改革的背景,针对当前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所面临的挑战,剖析空间规划的本质认知,明确空间规划的改革导向,并据此提出未来空间规划的改革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当前空间规划的建构面临着转型压力加大与改革诉求众多,理论储备不足与实证检验缺乏,部门共识尚未达成与磨合机制有待建立,技术标准不一与共享平台缺乏。空间规划本质上是对国土空间利用、行业政策协调和政府治理过程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可以理解为国土空间格局的综合优化。研究结论:未来空间规划应当以国家意志、政府治理、永续发展、市场主导和城乡统筹为导向,建构"1+X"的空间规划体系,将"优化‘三生’"作为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将"智慧空间"作为空间规划的基础平台,将"三条底线"作为空间规划的关键界限,将"自然资源空间管制"与国土综合整治作为空间规划的实施抓手,将立法保障作为空间规划的法律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陈昊  夏方舟  
研究目的:立足"多规合一"改革的背景,针对当前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所面临的挑战,剖析空间规划的本质认知,明确空间规划的改革导向,并据此提出未来空间规划的改革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当前空间规划的建构面临着转型压力加大与改革诉求众多,理论储备不足与实证检验缺乏,部门共识尚未达成与磨合机制有待建立,技术标准不一与共享平台缺乏。空间规划本质上是对国土空间利用、行业政策协调和政府治理过程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可以理解为国土空间格局的综合优化。研究结论:未来空间规划应当以国家意志、政府治理、永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GZPI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GZPI)创于1953年,是华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规划勘测设计高新技术单位,致力于向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城乡规划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GZPI业务涵盖了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与景观、岩土工程、工程管理与咨询六大领域,并始终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宗旨,兼顾质量标准、法律法规、业主期望和公众利益的统一,重视城市空间和地域文化对具体项目的要求。GZPI作品与项目遍及全国各地,乃至国际。拥有多名院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衍庆  姚月  
"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是厘清各层级政府的空间管理事权、打破部门藩篱和整合各部门空间责权,实现空间资源保护、空间结构优化、空间效率提升的重要措施。空间规划体系如何构建、空间规划如何编制、如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等问题日益受到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并引发了热烈讨论。从空间规划的本质出发,总结了广东省多年来基于"多规合一"形成的"一套目标体系、一张规划蓝图、一套项目库、一套实施协调机制、一个信息平台"的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路径,"全地域"覆盖、"全领域"衔接、"全过程"管控和"大数据+"的空间规划编制评估方法,以及"指引+标准+协调机制"的空间规划政策保障等有益经验,并探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的总体思路,以期为全国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志强  张辉  杨枫  
当前,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的市县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市县层面上位承接、侧位对接、下位衔接已成为规划管理发展趋势。"上位承接"即落实上级空间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侧位对接"即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部门规划,"下位衔接"即指导规划区交通、水利、电力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修建性等详细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德宝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化推进,以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为核心的规划体制机制改革越发迫在眉睫。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探索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技术途径和机制体系保障。结合大理市"四规合一"实践,试图界定"多规合一"工作的范畴和成果形式,为各地"多规合一"开展提供借鉴。明确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三方面重点:建立上下互动、左右协作的空间管制体系,建立覆盖全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基于各级空间事权的机制体系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创琳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城市多规分治导致的空间冲突加剧问题和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缺失理论指导等科学问题,提出科学认知城市多规合一的理念和技术路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认为:城市多规合一是支撑多规协同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最主要基石,是解决多规分治矛盾、缓解"多国演义"的现实需求,是化解空间冲突、终结多规分治时代、提升城市空间配置效率的长远需求,也是城市政府开展正常业务工作的现实需求。城市多规合一的核心实质是绘制一张核定地块主体功能并自由行使权力的约束蓝图,"一张蓝图"不是建设蓝图,是保护约束蓝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创琳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城市多规分治导致的空间冲突加剧问题和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缺失理论指导等科学问题,提出科学认知城市多规合一的理念和技术路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认为:城市多规合一是支撑多规协同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最主要基石,是解决多规分治矛盾、缓解"多国演义"的现实需求,是化解空间冲突、终结多规分治时代、提升城市空间配置效率的长远需求,也是城市政府开展正常业务工作的现实需求。城市多规合一的核心实质是绘制一张核定地块主体功能并自由行使权力的约束蓝图,"一张蓝图"不是建设蓝图,是保护约束蓝图,不是总体蓝图,是核定地块主体功能的蓝图,不是抓总蓝图,是利益相关方自由行使权力的蓝图。城市多规合一具有对冲性、耦合性、持续性、包容性、传递性和管制性6大基本属性。推动城市多规合一的技术路径包括:一张蓝图绘制到底,两类空间上下协同,三生空间无缝对接,四种目标精准统一,五条红线刚性约束,六大统一推动落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岸君  王兴平  
为解决市县层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探讨了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在县域空间规划中的关键性作用,从地域系统功能的空间组织规律出发,阐述了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的科学原理,提出了"多规合一"对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的要求。本文以江苏省如东县为案例,介绍了通过国土空间功能分区来推动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并对该方法的应用推广提出了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龚蔚霞  钟红梅  
城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是涉及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公共政策,如何达成规划的共识及保障可操作性一直是难点。本文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实践,提出将"多规合一"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贯彻于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工作中,包括法理层面梳理和构建与生态空间相关的法理法规体系,体系层面协调空间规划体系的管制分区,并明确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对应空间范畴,以及技术层面对部门数据、专项规划、空间格局等三方面采取"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控制线的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志芳  许云飞  蔡扬  沈楠  李晓晖  
景观规划作为协调自然环境保护、景观体验、土地利用等多学科内容的空间规划工具,在德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当今德国创造高质量人居环境具有积极的贡献。本文分析了德国景观规划的演变历程、规划体系与内容,并以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市为例,探讨了其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融合过程,以期为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对环境保护问题、构建景观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提供启示与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志芳  许云飞  蔡扬  沈楠  李晓晖  
景观规划作为协调自然环境保护、景观体验、土地利用等多学科内容的空间规划工具,在德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当今德国创造高质量人居环境具有积极的贡献。本文分析了德国景观规划的演变历程、规划体系与内容,并以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市为例,探讨了其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融合过程,以期为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对环境保护问题、构建景观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提供启示与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蒋晶容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不断深入,我国城乡总体规划发展蓝图也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如何在新城、城乡融合规划发展中寻找到合适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当下城乡总体规划协同发展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三规合一"作为目前城乡总体规划的主要指导方向,对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文章在分析目前"三规合一"实践工作开展不协调的基础上,尝试从多维视角、空间管理、体制建设等多方面提出城乡总体规划协同发展的创新型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吉勇  
以分权化为切入点,聚焦于从分权到新区成立、发展的逻辑演变,思考城市规划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未来的路径选择。首先对分权下的深圳新区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分权化、新区发展及城市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思考,提出城市规划的战略性引导和综合性实施两种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认为新型功能区的出现将是深圳城市治理和空间优化的主要空间平台,并为"多规合一"编制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实施平台,而基于"多规合一"的综合发展规划将成为引导新型功能区发展的主要路径。最后,从组织机制、规划编制、规划实施三个方面对新区综合发展规划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克  
市县"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其目标是解决市县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各地探索形成了机构整合型、行政协调型与上位规划型等改革模式。然而,改革试点仍存在政策目标、管理体制、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应在空间规划体系中划分战略发展单元与开发管理单元,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并实现对规划研究、编制、审批和实施全过程法律控制,通过完善智慧规划信息联动平台强化"多规合一"业务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