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5)
2023(13803)
2022(11387)
2021(10671)
2020(8717)
2019(20808)
2018(20769)
2017(38915)
2016(21374)
2015(24590)
2014(24870)
2013(24367)
2012(22850)
2011(20708)
2010(21333)
2009(19593)
2008(19610)
2007(17909)
2006(15644)
2005(13800)
作者
(62278)
(51941)
(51631)
(49425)
(32698)
(24980)
(23934)
(20346)
(19625)
(18990)
(17713)
(17584)
(16623)
(16241)
(16196)
(16027)
(15849)
(15245)
(14998)
(14981)
(12946)
(12919)
(12672)
(12034)
(11906)
(11723)
(11720)
(11476)
(10545)
(10540)
学科
(87867)
经济(87777)
管理(56796)
(54678)
(40504)
企业(40504)
方法(38677)
(35457)
数学(34262)
数学方法(33602)
中国(24854)
农业(23395)
地方(21820)
业经(20998)
(20910)
(17796)
(16848)
理论(15527)
环境(14582)
(14473)
贸易(14460)
(13921)
(13816)
(13044)
银行(13017)
(12924)
(12397)
金融(12394)
(12345)
(11850)
机构
学院(302899)
大学(298799)
(115145)
管理(112836)
经济(112062)
研究(99374)
理学(95839)
理学院(94673)
管理学(92546)
管理学院(91973)
中国(76962)
(66538)
科学(62738)
(55659)
(53462)
(50252)
(49482)
中心(48318)
业大(47081)
研究所(45146)
(43104)
师范(42711)
农业(42612)
北京(42532)
财经(41071)
(39776)
(36895)
(35976)
技术(35567)
经济学(34133)
基金
项目(196116)
科学(151762)
研究(147429)
基金(136298)
(117490)
国家(116370)
科学基金(99288)
社会(89325)
社会科(84101)
社会科学(84074)
(80257)
基金项目(72040)
教育(69439)
(66529)
编号(63888)
自然(62981)
自然科(61395)
自然科学(61381)
自然科学基金(60218)
资助(56004)
成果(52622)
课题(45305)
重点(44183)
(43365)
(41834)
(40305)
创新(37544)
科研(37177)
项目编号(37009)
(37005)
期刊
(136723)
经济(136723)
研究(88006)
中国(69324)
(55059)
学报(46702)
教育(43356)
(43332)
科学(42650)
管理(39177)
农业(36521)
大学(35871)
学学(32901)
技术(31280)
(27465)
金融(27465)
业经(26174)
经济研究(19899)
财经(19160)
图书(19036)
(18334)
问题(18334)
(16728)
(16438)
统计(15776)
技术经济(15238)
资源(14651)
(14286)
职业(13951)
商业(13743)
共检索到464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石坚  文剑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怎样强化区域协同、适应创新变化、将智慧与生态结合的理念运用到乡村规划中是急需探究的问题。通过对"北京绿十字"乡村规划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总结了多方参与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的特征,并综合比较德、日等国及中国安吉的乡村建设,从规划编制、多方协作、规划实施、产业发展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对这种模式做利弊分析,最后提出乡村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边防  赵鹏军  张衔春  屠李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使"三农"问题再次受到高度重视。针对目前我国乡村规划中公众参与不足所导致的农民主体利益诉求被忽视、切身利益遭到损害的情况,本研究对乡村规划中多元利益主体进行梳理,突出农民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利益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提出和构建适用于新时期适合中国本土乡村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客观诉求的农民公众参与模式,强化乡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多途径的参与模式在决策、规划和实施三个层面来提高农民公众参与的强度和深度,确保农民成为乡村规划的主要受益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光荣  
中心村作为农村居民集聚点及周边自然村服务中心,在建设美丽乡村、科学安排乡村用地布局,引导农村产业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实践中,政府决策与管理人员、规划设计人员、乡村干部与群众对于中心村选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目的]文章通过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科学合理选择中心村。[方法]以公众参与规划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鄂东平原地区乡村规划编制与管理为实践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中心村选择的主要因子,构建村庄质量模型(M)与总相互作用力模型(G)。然后结合住区选址限制性条件(R)与村民意愿(O),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并进行典型例证。[结果]用ROG模型计算各自然村的ROG数据,选择ROG数据最大的自然村为中心村。[结论]该模型可减少中心村选择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实现中心村选择的科学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为实际工作提供直接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光荣  
中心村作为农村居民集聚点及周边自然村服务中心,在建设美丽乡村、科学安排乡村用地布局,引导农村产业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实践中,政府决策与管理人员、规划设计人员、乡村干部与群众对于中心村选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目的]文章通过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科学合理选择中心村。[方法]以公众参与规划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鄂东平原地区乡村规划编制与管理为实践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中心村选择的主要因子,构建村庄质量模型(M)与总相互作用力模型(G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熊威  
以合理的尺度和科学的体系开展乡村规划建设,是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重点关注武汉市在乡村地区开展的"田园功能单元"规划,从背景、概念内涵、实践经验、成效思考等方面,初步分析了"编制管理结合、规划实施一体"的武汉乡村地区规划建设新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伟  徐建刚  陈浩  王水源  
乡村规划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长期以来单向需求导向下的建设模式致使乡村规划建设一度遇到瓶颈并流于表面。本文以当涂县龙山村美好乡村规划为实践基础,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居、生态、公共服务设施、体制和产业五个方面探求政府和本地乡村居民对村庄规划建设的多维期许,并基于总体和详细两个规划层面探讨了乡村规划中双向需求的落实与协调策略,以期能为目前的乡村建设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静  卓佳  
本文提出现阶段乡村规划研究的重点应当放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出现的空间调整或重构。将分析农村地区的重构原因、展望未来的重构趋势和采取合适的重构手段作为乡村规划的核心技术主线,并将这一思路运用到西昌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健  樊金萍  王丽波  张璐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推进,乡村绿地的功能特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乡村绿地规划对构建社会主义农村新风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乡村绿地"农业、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方面功能的认识,充分肯定了绿地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根据绿地景观、层次、文化原则对绿地规划中的宏观布局模式、中观布局模式及微观布局模式类型进行了深入考究;同时针对公共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宅前屋后绿地、庭院绿地等绿地构成要素的功能特征及景观特征,选择适宜的设计方法。文章还根据乡村绿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政策法规,强化基层宣传;丰富理论研究,创新规划设计方法;融入历史文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导农村土地利用的直接调控手段,也是实现和推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步骤。在实地调研浙北D村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基础上,研究发现浙北D村的村民参与型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注重提升村民参与的层次、增加参与的人员以及拓展参与的方式,通过组织支持、制度建设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保障来实现参与规划编制的绩效。尽管如此,村民参与型土地利用规划也面临着村民规划知识理解程度不高、村民参与方式不够完善、村民自利性威胁村庄公共利益、规划编制程序繁琐低效等问题。未来需要从提高村民对于规划知识的理解、健全村民参与规划的方式、规划的制定秉承公共利益的理念和缩减并优化规划编制流程四方面来完善村民参与型土地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飞  罗挽澜  
乡村规划的兴起与发展与国家大政方针息息相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规划建设是实现城乡互补及协调发展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来,乡村规划受到了各领域特别是规划界的空前关注。进入“十四五”,我国乘势而上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是扭转了之前以城市为核心的规划理念。由此,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日益活跃。由南阳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闫欲晓执笔、吉林人民出版社发行的《现代城乡规划设计与创新应用研究》一书,对城乡规划设计展开了系统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巍  胡敏  靳晓娟  
乡村建设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当前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角色"视角工具,探讨当前中国乡村建设中多元参与群体的总体情况和组成关系,从政府主导、社会推动、内生力量三个层面,分析不同角色主导乡村建设的模式特征,梳理其在乡村建设中的影响领域、组织结构、作用机制、实施路径和建设成效,归纳不同角色视角下建设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不同建设模式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提出未来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雪琪  徐逸伦  
本文基于环境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视角,构建了"人本感知"、"物本感知"结合的乡村建设感知评价体系,以南京市桠溪国际慢城为例,通过感知调查对桠溪慢城两主体人群(居民、游客)的感知特征与分异现象进行研究,探究感知分异原因并对此提出阶段性改进建议。研究发现,随着不同建设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逐步出现空间异化现象、文化异化现象和情感异化现象,主体人群之间、主体人群内部皆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知分异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价值观、程序、方法层面将感知评价体系引入乡村建设机制的创新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偏重于以空间规划为主导、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速度和规模型的物质规划,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城乡规划转型发展,需要解决如何融入国家治理的相关内涵、如何转变以往囿于空间和技术的传统思路、如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发挥自身作用等等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桂林  
发达国家在进行乡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蕴含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证其按照科学客观的方式发展。本文结合美国、韩国、英国的乡村规划和建设实践,对乡村规划和建设发展经验进行提炼,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中国乡村规划和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之枫  杨帆  
乡村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是实施乡村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作为公共品供给主要投入形式的“项目制”,已成为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的联系纽带。[目的]然而既有乡村规划在统筹策划大量乡村项目落地实施中,忽视了“项目制”的运行规律,出现了治理主体间结构不兼容、需求响应滞后、乡村建设运行内外脱节等问题,导致规划实施乏力。因此需要基于“项目制”特点,研究构建与乡村治理有效协同的乡村规划体系与方法。[方法]研究从“项目制”为切入点,分析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逻辑三个方面的关系,研究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的相互关联。[结果]分析得出乡村规划优化路径,即优化融入项目治理的规划层级结构、应对治理需求的综合规划过程、匹配外部投入的规划运行逻辑。[结论]以“项目制”为纽带,从乡村治理视域出发,应着力完善与治理结构兼容协调的乡村规划体系、形成与治理方式综合联动的乡村规划机制、制定与治理逻辑相互匹配的乡村建设规则,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在乡村建设中的统领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