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0)
- 2023(14787)
- 2022(12634)
- 2021(12328)
- 2020(10291)
- 2019(24063)
- 2018(24243)
- 2017(45338)
- 2016(25871)
- 2015(29469)
- 2014(30028)
- 2013(28504)
- 2012(26057)
- 2011(23361)
- 2010(23606)
- 2009(21224)
- 2008(21071)
- 2007(18848)
- 2006(16199)
- 2005(14307)
- 学科
- 济(90582)
- 经济(90478)
- 管理(68272)
- 业(62485)
- 企(53922)
- 企业(53922)
- 方法(46284)
- 数学(39536)
- 数学方法(38711)
- 中国(28808)
- 教育(25365)
- 学(23898)
- 农(23166)
- 财(22173)
- 理论(22068)
- 业经(20240)
- 地方(17135)
- 制(15994)
- 和(15825)
- 技术(15738)
- 贸(15507)
- 贸易(15497)
- 农业(15130)
- 易(15043)
- 务(14389)
- 教学(14325)
- 财务(14309)
- 财务管理(14277)
- 企业财务(13520)
- 银(13097)
- 机构
- 大学(359433)
- 学院(351864)
- 管理(133410)
- 济(123517)
- 经济(120266)
- 研究(116385)
- 理学(115956)
- 理学院(114529)
- 管理学(111796)
- 管理学院(111141)
- 中国(80611)
- 京(78123)
- 科学(75448)
- 所(58743)
- 财(57543)
- 范(57204)
- 师范(56696)
- 农(55150)
- 研究所(53878)
- 业大(53250)
- 江(52705)
- 中心(52371)
- 北京(49854)
- 财经(46335)
- 师范大学(45869)
- 教育(43983)
- 农业(43380)
- 州(43225)
- 技术(42368)
- 院(42226)
- 基金
- 项目(239819)
- 科学(188168)
- 研究(178349)
- 基金(169563)
- 家(147400)
- 国家(146043)
- 科学基金(124725)
- 社会(107265)
- 社会科(101315)
- 社会科学(101286)
- 省(95650)
- 教育(90007)
- 基金项目(89056)
- 自然(82196)
- 划(82050)
- 自然科(80350)
- 自然科学(80330)
- 自然科学基金(78833)
- 编号(75166)
- 资助(71328)
- 成果(64212)
- 课题(54674)
- 重点(54650)
- 部(53413)
- 发(50388)
- 创(49413)
- 项目编号(46700)
- 教育部(46150)
- 大学(45967)
- 科研(45928)
- 期刊
- 济(132540)
- 经济(132540)
- 研究(107795)
- 中国(75278)
- 教育(74084)
- 学报(58923)
- 科学(52160)
- 农(49226)
- 管理(49000)
- 大学(45626)
- 财(43700)
- 学学(40880)
- 技术(35104)
- 农业(34655)
- 融(24754)
- 金融(24754)
- 图书(23250)
- 财经(22237)
- 业经(21467)
- 经济研究(20652)
- 经(18988)
- 业(18411)
- 职业(18098)
- 版(17402)
- 科技(16842)
- 问题(16559)
- 技术经济(16083)
- 书馆(16034)
- 图书馆(16034)
- 理论(15940)
共检索到516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静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相关课程的体系化设计欠缺,课程学习时间较短等问题,使得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文章旨在探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途径,将"多元课堂"模式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从有利因素、存在问题和相关对策等方面来研究"多元课堂"模式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适应性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耿利敏
近现代大学对传统文化教育不重视,大学生普遍漠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通过改革大学课程结构,加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及充分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来致力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教育 教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婉莹
思政课程作为当下高校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媒介,正如《思政课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应用》一书所写的那样,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该书共分为三大部分,书中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在当下时代中,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尤铮
英国人崇尚传统,珍爱自己的文化遗产,将学校教育视为文化复制、保护、传承、创新或更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文化和身体方面的发展是英国国家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英国在中小学主要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与设计等正规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宗教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道德熏陶和绅士风范的培养,同时注重以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充实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
英国 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政策 绅士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和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 朱帅
教育场域的发展始终受政治、经济和文化场域的影响。在场域理论视角下透析政治、经济和文化场域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进行的合理移植和产生的可视效果发现,社会各场域的变革容易使自身陷入割裂、冲突、融合与重构之中,并进一步诱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政策失位、目标偏离、内容异化、评价滞后等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存,但客观原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的力所不及之域,只能提升自身场域稳定性来应对社会各场域的干扰。教育工作者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为中心,塑造场域环境,打造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充实课程场域,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育人价值;更新技术场域,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技术和方法;重构评价场域,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元评价体系,从而缓解社会各场域的波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的冲击。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场域理论 教育变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静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宽厚的文化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引领社团建设,可显著提高社团活动开展的质量,对社团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分析以社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探索具体的教育路径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
高校社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载体 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雪静 任焕茹
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领域的推行必将是一场艰巨持久的教育硬仗,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在高职课程和教材体系中添设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培养传统文化师承者,打造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坚持文化氛围熏陶,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浸润传统文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打造传统文化新媒体平台;汲取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高职逐渐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惯性和文化引力,使传统文化教育蔚然成风。
关键词:
完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潘妙辉
中华传统文化对滋养民族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第二课堂”,有责任主动配合、大力支持教学部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文章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实践现状,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琦 邓娜
地方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关系到一个城市本质精神与血脉的继承与发扬。文章通过对绍兴市青少年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现状的调研,结合图书馆读者活动开展中的情况分析,提出"家庭—学校—公共文化机构"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强调强化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将其作为青少年本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青少年 本土传统文化 传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茵茵
<正>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于培育现代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素养、道德修养和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现代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浪潮中保留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产,让它们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焕发生机,成为现代教育各界必须面对的课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晓平
本文尝试对在成人高校的商务英语写作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效用作一探讨。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资料并通过在线测试等完成知识的部分内化;在课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在电脑上进行现场作文,教师巡视课堂开展个性化辅导;在课后,教师进行教学评估时,着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核。从实践效果来看,"翻转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缓减成人高校普遍存在的工—学—家矛盾,同时,有利于营造自主与合作统一的学生文化,有利于创建新型教师文化。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成人高校 商务英语写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志娟
本研究阐释和分析了数字化转型时期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样态、新困境和新路径。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四维互动、跨越时空、个性和社会性相统一及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新样态。但也存在偏重学生认知发展、虚拟与现实教育场域存在“文化资源壁垒”、学习差异下的中华文化认同不强及数字文化资源应用不足等问题。构建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路径,要从认知单向度到生命全向度;从囿于学校“围墙内”到跨越时空;从重视教师的“教”,到突出学生的“学”;从依赖学校已有资源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来突破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不断增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作为文化的选择者、开发者、体验者和传播者的主体地位。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赵卓伦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是近些年来热议的话题。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虽具有多种表达,却拥有共同的内核,那就是"重理守道的思想传统""等级有序的伦理观念""顺遂自然的思维方式""中庸为公的处世哲学"以及"含蓄表意的内在修养"。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急剧变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出现新的特征,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也改变了既有的内涵。只有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适应性重塑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变革,符合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