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0)
2023(8305)
2022(7097)
2021(6680)
2020(5421)
2019(12592)
2018(12203)
2017(23111)
2016(12828)
2015(14284)
2014(14280)
2013(13773)
2012(13238)
2011(11630)
2010(11578)
2009(10684)
2008(10748)
2007(9625)
2006(8464)
2005(7670)
作者
(37007)
(31013)
(30897)
(29506)
(19850)
(15228)
(14330)
(12159)
(11937)
(11151)
(10689)
(10435)
(10132)
(9872)
(9559)
(9536)
(9321)
(9215)
(9187)
(9031)
(7921)
(7662)
(7526)
(7186)
(7018)
(6927)
(6914)
(6876)
(6320)
(6246)
学科
(52415)
经济(52362)
管理(37790)
(33575)
(28170)
企业(28170)
方法(21453)
数学(18218)
数学方法(17948)
地方(15691)
(14947)
(13386)
中国(13343)
(11877)
业经(11807)
(11394)
(9815)
贸易(9801)
农业(9677)
(9414)
(8718)
财务(8699)
财务管理(8679)
理论(8640)
(8415)
企业财务(8264)
环境(7891)
地方经济(7691)
(7616)
(7602)
机构
大学(179763)
学院(178459)
管理(67030)
(66153)
经济(64439)
研究(61392)
理学(57714)
理学院(56915)
管理学(55654)
管理学院(55318)
中国(45933)
(39712)
科学(39607)
(31103)
(30723)
(30618)
中心(29335)
(28217)
研究所(27865)
业大(27198)
(26411)
师范(26146)
北京(25125)
财经(24716)
农业(23772)
(23241)
(23107)
(22286)
师范大学(21277)
(20104)
基金
项目(121857)
科学(95622)
研究(87760)
基金(87537)
(77125)
国家(76479)
科学基金(65482)
社会(55330)
社会科(52150)
社会科学(52133)
(47333)
基金项目(46886)
自然(43277)
自然科(42208)
自然科学(42194)
自然科学基金(41460)
教育(40758)
(40471)
编号(35879)
资助(35470)
成果(29396)
重点(27751)
(26378)
(26101)
课题(25221)
(24488)
科研(22957)
创新(22927)
大学(22444)
教育部(22406)
期刊
(77628)
经济(77628)
研究(51415)
中国(40065)
学报(30709)
科学(28234)
(27526)
(24615)
管理(23982)
大学(23184)
教育(22900)
学学(21602)
农业(18636)
技术(15145)
(14412)
金融(14412)
业经(12680)
财经(11945)
经济研究(11458)
图书(10980)
(10397)
问题(10291)
(10022)
资源(9971)
(9862)
(8783)
科技(8185)
现代(8077)
技术经济(7907)
(7852)
共检索到271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波  方奕华  彭瑾  
社区"多元共治"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层体现,是社区多元力量的有机整合而非机械限定与简单叠加,其本质是多治理主体间互动有序、合作充分的集体行动网络的构建。因此,如何配置结构适当、关系良好的社区多元共治网络就成为了当前社区治理创新的关键。通过构建包含网络结构、关系质量两个维度的社区多元共治效果影响因素框架,探讨三者间的联合作用机制而非一对一的二元相关,以期回应当前相关研究的碎片化与结论不稳定问题,并为有效社区多元共治网络的构建提供系统指导。研究发现:关系质量是网络结构与治理效果间的重要中介。决定社区多元治理主体联结形态的网络结构应当是动态发展的,只有与具体关系质量状况相适配的网络结构才是能带来良好社区多元共治效果的"优质结构",而社区治理的具体情境将对二者间的适配性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麦旺枝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龙岗区的经济、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推进龙岗区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围绕促进龙岗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龙岗城市化水平这个中心,全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使执政意识更强化,执政方式更科学,执政机制更完善,执政环境更优化,执政基础更巩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志坚  
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而言的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生态经济为理论基础,融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以低投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少排放甚至零排放为特征,对物质、能量闭路循环使用。本文以龙岗为例,积极探讨加快龙岗区循环经济建设步伐的对策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现学,林惠华  
以龙岗区中心组团为例,理论结合实际,由区域角度出发,从城镇功能性质、产业布局、城镇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大型配套设施的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城镇体系、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促进城镇职能分工体系的形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正国  王仰麟  吴健生  张小飞  李莉  
土地供应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充足而稳定的土地供应是城市发展的必要保障,而其定位的合理也是提升城市健康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当前土地供应科学性不足、缺乏时序性及与相关部门工作无法衔接等问题,选择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龙岗区为例,整合卫星影像、数字地形、地籍、交通以及各类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模型,并利用人口预测为基础的城市用地类型增长预测,构建土地供应决策支持系统。结果可得龙岗区近期(2003~2005)和中期(2006~2008)可供应土地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提供龙岗区未来土地供应决策参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段小贝  
社区健康服务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基层卫生服务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期,龙岗区立足区情,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职能,在构建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培养社区人才、规范管理职能、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逐步摸索出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冷娟  
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例,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梳理存在的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强化文化积淀和人文涵养,特别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保留住珍贵的乡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明洁,林炳耀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大农村依靠比邻香港的区位优势 ,大量发展“三来一补”企业 ,以土地换效益 ,走上快速城市化道路 ,但由于经济发展模式和土地管理制度等原因 ,城市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为例加以说明 ,并提出若干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丹竹头是一个历史悠久、政通人和,并有着古老风情民俗的田园村庄。全村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928人,常住户数352户,暂住、流动人员20000人。该村始建于明末清初时期,自解放后命名为丹竹头村。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丹竹头是一个历史悠久、政通人和,并有着古老风情民俗的田园村庄。全村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928人,常住户数352户。暂住、流动人员20000人。该村始建于明末清初时期,自解放后命名为丹竹头村。从昔日的自然村发展成现在的行政村,经历的几个时期为:1958年至198O年,沙西大队管摆时期;1980年至1987年为沙西乡政府管辖时期:1987年至1991年,由沙西村民委员会管辖。1991年8月.沙西村民委员会划分成四个独立行政村:丹竹头村民委员会、南岭村民委员会、吉厦村民委员会和沙塘布村民委员会。此后,丹竹头村民委员会就一直沿用至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肖磊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研究区,通过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Moran’s I指数来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未来用地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用地除园地保持增长外均逐渐减少,面积最大的林地是各类新增用地尤其是园地的主要土地来源;建设用地持续扩张,除林地外未利用土地是其主要来源,而在2000年后建设用地扩张大量侵占园地与耕地;各类用地均呈分散趋势;建设用地将成为主导用地类型,其余类型用地均显著减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在规划影响下工矿仓储用地与居住用地间存在着相互转换;园地在占有林地空间的同时被建设用地侵蚀,而短期呈现难以持续的增长势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莉  温勇  戴明忠  陆根法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2003年深圳市龙岗区生态承载力和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结果显示,龙岗区居民六项生活消费(食物、衣着与生活用品、生活用能、水资源、住区和生活污染物)的足迹总和为1.5061hm2/人,而生态承载力仅为0.0717hm2/人,生活消费足迹约为生态承载力的21倍,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居民的食物、生活用能、生活用品消费以及生活污染物的生态足迹较大,从而对耕地资源、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产生较大环境压力,是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方面。为了减少居民生活消费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建议适度控制区域人口规模,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并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向骑龙  
监督规范、体系完善;工作清正廉洁,受监项目100%合格且无一投诉。前不久,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协会授予深圳市龙岗区质量监督检验站“质量、信誉、服务、优秀会员单位”光荣称号。龙岗区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是龙岗区建设局属下的副处级事业单位,现有员工156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31人,工程师38人,技术员及助理工程师46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坤赤   岳隽  
<正>核心提示本文以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为例,总结了近年来低效存量土地成片统筹再开发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具体项目对成片统筹再开发实施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思考,以期为各地推进低效存量土地成片统筹再开发提供参考。全面实施节约战略、聚焦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进行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重要任务。龙岗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北部地区,自1993年撤县建区之后,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