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5)
2023(5182)
2022(4142)
2021(3791)
2020(3037)
2019(6704)
2018(6218)
2017(10722)
2016(6061)
2015(6566)
2014(6477)
2013(6253)
2012(5854)
2011(5498)
2010(5386)
2009(5020)
2008(4865)
2007(4268)
2006(3832)
2005(3467)
作者
(19717)
(17022)
(16961)
(16000)
(10457)
(8350)
(7342)
(6444)
(6422)
(6028)
(5835)
(5795)
(5557)
(5411)
(5369)
(5231)
(5078)
(4917)
(4914)
(4881)
(4375)
(4253)
(4170)
(3886)
(3869)
(3682)
(3667)
(3599)
(3521)
(3474)
学科
(23791)
经济(23734)
管理(12688)
(12140)
(11287)
(8599)
企业(8599)
(8351)
农业(7819)
方法(7662)
业经(7313)
中国(7268)
数学(6800)
数学方法(6679)
地方(6489)
(6406)
(6125)
(4871)
农业经济(4636)
(4054)
(4030)
发展(3988)
(3983)
(3764)
土壤(3751)
税收(3745)
土地(3744)
(3701)
(3647)
(3629)
机构
大学(89324)
学院(88896)
研究(36343)
(31129)
经济(30269)
管理(28056)
中国(26138)
科学(25721)
理学(24097)
理学院(23660)
管理学(22960)
管理学院(22808)
(21544)
(19656)
(19564)
研究所(18193)
农业(16765)
业大(16725)
中心(16194)
(15889)
(13996)
(13867)
(13707)
师范(13555)
(13199)
财经(12214)
北京(12145)
科学院(11380)
师范大学(11319)
(11128)
基金
项目(65786)
科学(51195)
基金(48498)
(45610)
国家(45292)
研究(42772)
科学基金(36875)
社会(27420)
基金项目(26346)
社会科(25813)
社会科学(25811)
自然(25330)
(25166)
自然科(24696)
自然科学(24688)
自然科学基金(24221)
(22533)
教育(18329)
资助(18286)
重点(16076)
编号(15657)
(14462)
计划(14048)
(13641)
科研(13238)
(13124)
科技(12755)
成果(12551)
创新(12382)
国家社会(12005)
期刊
(37527)
经济(37527)
研究(25327)
(22264)
学报(21446)
科学(18868)
中国(18497)
大学(15430)
农业(15060)
学学(14976)
(11070)
管理(8747)
(7369)
业经(6904)
(6485)
金融(6485)
教育(6458)
资源(6343)
业大(6252)
(6221)
林业(6013)
财经(5925)
经济研究(5287)
问题(5173)
(5040)
科技(4951)
农业大学(4894)
技术(4718)
(4227)
现代(4015)
共检索到130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柳云龙  章立佳  庄腾飞  韩晓非  卢小遮  
为揭示城市化、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能反映上海城郊乡梯度差异的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和远郊,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表层土壤样品Cu、Zn、Pb的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壤Pb、Cu、Zn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24~0.62,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徐汇区土壤Cu、Pb、Zn符合正态分布,闵行区土壤Cu、Pb和Zn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奉贤区土壤Zn呈正态分布,土壤Cu、Pb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由中心城区到远郊,城市土壤Cu、Pb、Zn的各项统计特征值和变异系数均有较大差异,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徐汇区作为中心城区,土壤Cu、Pb、Zn符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益  舒英格  秦松  柳小兰  
为城郊乡级尺度高强度利用菜地的土壤氮素管理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样调查研究与室内化学分析,研究其土壤的有机质、氮素含量特征及其对蔬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平丰富,均值分别为67.72和3.11 g/kg,且变异程度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5.30%和29.81%。不同蔬菜品种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依次为叶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瓜果类蔬菜,平均含量为606.56 mg/kg。蔬菜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全氮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5。城郊乡级尺度下菜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程度大,应采取精细化的氮素管理措施,对不同地块实行差异化管理,实现蔬菜的高产与高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庄腾飞  柳云龙  章立佳  卢小遮  韩晓非  
为揭示城市化、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上海城郊结合部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表层土壤样品Cu、Zn、Pb、Cr、Mn 5种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u、Cr、Mn、Pb、Zn均属中等变异,土壤Mn含量服从正态分布,土壤Cr、Cu、Pb、Zn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土壤Mn符合指数模型,土壤Cr、Cu、Pb、Zn符合线性模型、其中土壤Cu、Pb、Zn为纯块金效应模型,反映了城郊结合部土壤污染空间变异的复杂性。通过泛克里格插值可直观反应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土壤Cr、Mn呈岛状,土壤Cu、Pb、Zn呈多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琼峰  李明德  吴海勇  秦红灵  魏文学  吴小丹  
为了研究城郊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质量状况,采用ArcGIS缓冲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模型分析了长沙城郊农田土壤Pb、Cd的空间变异规律;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土壤Pb、Cd的质量状况进行了现状评价;采用Hakanson法对农田土壤Pb、Cd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Pb、Cd含量大部分处于Ⅰ级水平(背景状况),但两种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尤其是Cd的累积程度更为突出。土壤Pb、Cd的平均含量在20km以内、20~40、40~60km的缓冲区由近至远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城市人类活动在一定空间尺度内对城郊区农田土壤Pb、Cd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半变异函数分析,土壤Pb、Cd在较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绍文  韩宝文  和爱玲  金继运  李春杰  邢素利  唐浩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70 hm2城郊公路边菜田土壤和韭菜中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Cu,Zn,Pb和Cd总量一般随距公路距离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但其含量均未达到对土壤和作物构成潜在威胁的二级超标水平。韭菜可食部分Pb含量总体上也随距公路距离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距南边公路往北280 m和距西边公路往东90 m范围内韭菜可食部分Pb含量普遍超标。韭菜可食部分Pb含量普遍超标主要与土壤中Pb含量和韭菜叶片吸收尾气Pb有关;自南边公路往北和自西边公路往东韭菜可食部分Pb含量空间变异的差异,可能与树木遮挡差异对尾气Pb运动影响范围的不同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俊梅  刘奋武  周俊  卜玉山  
寻求高效廉价重金属吸附材料在污水重金属去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摇瓶试验,研究了山西省石灰性黏壤土、石灰性砂壤土及碱性膨润土对Cu、Zn和Pb的等温吸附效果,并利用土柱吸附试验进一步研究了3类吸附材料对污水处理厂入厂污水中重金属的实际吸附去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性黏壤土、石灰性砂壤土及碱性膨润土对污水中Cu、Zn和Pb的等温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显著拟合。吸附材料对Cu、Zn和Pb的吸附作用力与吸附容量呈现石灰性黏壤土>碱性膨润土>石灰性砂壤土的变化趋势。石灰性黏壤土、石灰性砂壤土及碱性膨润土对3类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力表现为Zn>Cu>Pb、Cu>Zn>Pb与Cu...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庞夙  李廷轩  王永东  余海英  郭其灵  陈东明  
【目的】研究县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可为保护农田环境质量提供有效信息。【方法】本研究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双流县623个土样铜、锌、铬含量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1)农田土壤铜、锌、铬含量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明显;(2)土壤铜、锌、铬含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8281、45613、45892m,且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子的共同影响。【结论】普通Kriging插值表明,土壤铜、锌、铬含量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接近,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县境内西北部。影响因子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丹  谢宗强  樊大勇  熊高明  张爱英  
为揭示水位涨落形成系列淹水梯度对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论文采集三峡水库忠县消落带土壤,分析了不同淹水深度土壤Cu、Zn、Cr、Cd含量,并探讨了这些重金属元素物质来源及其与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淹水深度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长期淹水土壤Cu、Zn、Cd含量远远高于短期淹水和未淹水土壤,Cr则在不同淹水深度略有变化;2)除Cr相对独立外,不同淹水深度下土壤SOM、p H与土壤Cu、Zn、Cd含量密切相关,但p H、SOM间仅有微弱的相关关系;3)因子分析中因子1和因子2对Cu、Zn、Cr、Cd的累计贡献率为93.47%,Cu、Zn、Cd在第一轴载荷值为0.962、0.967、0.925,Cr在第二轴载荷值为0.998。研究发现:1)重金属输入来源和流向异质性是决定不同淹水深度Cu、Zn、Cr、Cd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长期淹水显著增加了土壤Cu、Zn、Cd含量,但对Cr效应并不明显;2)区域土壤内Cr主要来源为自然源的土壤侵蚀和母岩风化,Cu、Zn、Cd来源于人为输入的库岸输入和长江上游来水悬浮颗粒沉积,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宗达  刘世荣  史作民  刘兴良  何飞  
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皮条河上游巴郎山3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的土壤颗粒组成、总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属中质地土壤;3个海拔梯度表层土(0~15cm)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亚层土(15~30cm);在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增加呈现由低到高,再变低的趋势,亚层土则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表层和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均随海拔降低而减少;巴郎山高山栎林土壤碳氮比值较小,平均为12.77;在2个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随海拔梯度递减由极显著正相关(P<0.01)到不相关;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海拔3549m处与粗粉粒含量呈极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冬碧  余常兵  熊桂云  胡时友  鲁剑巍  肖习明  杨永成  田仕平  陈防  
利用“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地统计学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了湖北省 1个自然村 (光芒村 )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 :(1)土壤有机质、NH4+ N和有效K的含量普遍较低 ,有效P的含量相对较高 ,土壤有效S、B、Mn和Zn的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 4 8.8%、4 9.6 %、6 4 .3%和73.6 % ;(2 )土壤 pH及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按如下顺序逐渐增大 :pH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薛博晗  李娜  宋桂龙  李诗刚  濮阳雪华  李金波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铅(Pb)浓度(0、500、1 000、1 500mg·kg~(-1))、不同修剪次数(不修剪、1次、2次、5次)下高羊茅(Festuca elata)Pb含量变化、土壤中Pb形态变化以及亚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b胁迫下,修剪处理提高土壤酸度,土壤中Pb酸溶态及可还原态含量随修剪次数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其中5次修剪的酸溶态及可还原态含量显著大于其他修剪处理(P<0.05)。修剪显著提高了高羊茅根系及留茬部位Pb含量,且转运到地上的Pb主要积累在留茬部分。修剪处理下的高羊茅根尖细胞壁积累了大量Pb,致密电子层更加明显。留茬成熟叶片叶绿体内质体小球数量骤增,氧化伤害加重。综合分析表明,修剪处理可以提高土壤中Pb的生物有效性,促进高羊茅根系对Pb的吸收,以及向留茬部分的转运及积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轶  巩俊璐  张辉  杨晓桐  谷士艳  张镇  
为了研究施用沼肥对受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以Pb、Cu、Zn为研究对象,用盆栽的方式,以抗病苏州青油菜为种植作物,选取污灌区土壤,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形态,通过基肥与追肥配合施用,研究沼渣与沼液配合施用和猪粪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为沼肥的合理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沼渣沼液配合施用可以降低污灌区土壤中Pb、Cu、Zn含量,其含量分别为47.65,178.31,589.13mg·kg(-1),过量施用沼渣沼液后土壤中Pb含量进一步降低,达到36.23mg·kg(-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丹  郑海峰  王果  董慧娟  赖云莲  
采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福建省酸性耕作土壤中Zn、Cd、Cu、Co、Ni和Pb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元素水溶态和交换态所占比例均很小,Zn、Co、Ni和Pb均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Cu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Cd以碳酸盐结合态与专性吸附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交换态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形态有较大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元素而异.Zn、Ni和Co的形态受游离氧化铁、阳离子交换量和粘粒含量的影响较大;Cd和Pb的形态受土壤pH、游离氧化铁和粘粒含量的影响较大;Cu的形态与土壤粘粒含量呈较显著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志辉  李法云  荣湘民  范志平  李霞  张营  
基于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辽河保护区3种土壤类型(草甸土、潮土和沼泽土)、4种土地利用方式(旱田、水田、林地和草地)下土壤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新生   刘广全   许浩   董立国   郭永忠   安钰   万海霞   王月玲  
【目的】定量认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在坡面上的空间异质性及尺度效应,探索“由点及面”估算坡面平均SOC含量的精确便捷途径,为细致刻画坡面土壤资源状况、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制定土壤高质量管理方案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在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选择3个相邻的由退耕还林工程形成的典型坡面,从坡顶向坡脚设置连续样点,调查各样点的土地利用、植被特征、立地条件及表层(0~20 cm)SOC含量,分析其坡向差异、坡位变化;以“离坡顶的水平距离或相对距离”为自变量,以表层SOC含量的顺坡滑动平均值为因变量,定量描述坡面尺度效应;再以坡面上任一样点表层SOC含量与坡面平均值的比值为因变量,实现由“点”到“面”的尺度上推。【结果】研究区表层SOC含量存在明显的坡向差异、坡位变化、尺度效应。表层SOC含量的坡面平均值在南坡(7.60 g·kg~(-1))最高,东坡(6.42 g·kg~(-1))次之,西坡(5.65 g·kg~(-1))最低,其坡位间变幅在东坡(15.95 g·kg~(-1))最大,其次为西坡(11.34 g·kg~(-1)),最小为南坡(9.72 g·kg~(-1)),说明东坡的坡面效应最强,其次为西坡,南坡最弱。东坡、西坡、南坡表层SOC含量的坡位变化大致相同,均由坡顶向下逐渐减小,至离坡顶水平距离200、150、280 m(相对距离0.73、0.45、0.76)后趋于稳定,主要与坡面“上部为自然状态的坡地+林草植被+恢复年限长、下部为人工梯田+林农植被+扰动频繁”的空间格局有关。在东坡、西坡、南坡上,距坡顶水平距离每增加100 m,SOC含量的滑动平均值分别变化-3.40、-2.50、-1.51 g·kg~(-1);距坡顶相对距离每增加0.1,SOC含量的滑动平均值分别变化-0.96、-0.75、-0.55 g·kg~(-1)。构建3个坡向不同坡位样点表层SOC含量与坡面平均值的比值随离坡顶水平距离或相对距离增加而变化的数量关系(R~2>0.7,P<0.001),籍此可由坡面上任一样点表层SOC含量精确便捷地估算坡面平均值。将所有位点数据融合得出,离坡顶相对距离0.4的位点表层SOC含量最接近坡面平均值。【结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面表层SOC含量沿坡从上至下基本呈先减小后稳定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恢复年限的坡面分布格局有关。以顺坡(相对)水平坡长增加为尺度变量可较好地定量刻画表层SOC含量的坡面变化特征及尺度效应,藉此可实现坡面表层SOC含量平均值的精确便捷推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