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9)
- 2023(7771)
- 2022(6386)
- 2021(5854)
- 2020(4754)
- 2019(10503)
- 2018(10363)
- 2017(18735)
- 2016(10374)
- 2015(11728)
- 2014(11792)
- 2013(11527)
- 2012(10646)
- 2011(9791)
- 2010(10141)
- 2009(9781)
- 2008(9550)
- 2007(8903)
- 2006(8006)
- 2005(7081)
- 学科
- 济(40265)
- 经济(40183)
- 业(34819)
- 管理(32641)
- 农(27373)
- 企(23649)
- 企业(23649)
- 农业(18495)
- 制(14574)
- 财(14400)
- 业经(14049)
- 中国(13304)
- 方法(12560)
- 数学(10602)
- 体(10540)
- 数学方法(10494)
- 地方(8449)
- 银(8120)
- 银行(8115)
- 体制(7779)
- 行(7774)
- 收入(7648)
- 融(7568)
- 金融(7564)
- 发(7517)
- 务(7411)
- 财务(7392)
- 财务管理(7370)
- 农业经济(7300)
- 理论(7245)
- 机构
- 学院(150758)
- 大学(147516)
- 济(61078)
- 经济(59578)
- 管理(55841)
- 研究(49387)
- 理学(47411)
- 理学院(46919)
- 管理学(46131)
- 管理学院(45838)
- 中国(38594)
- 财(32202)
- 京(30097)
- 农(28173)
- 科学(27080)
- 江(24661)
- 财经(24049)
- 中心(23641)
- 所(23476)
- 经(21579)
- 业大(21302)
- 研究所(20629)
- 农业(20227)
- 范(19993)
- 师范(19838)
- 州(19232)
- 经济学(18934)
- 北京(18543)
- 院(17579)
- 财经大学(17336)
- 基金
- 项目(97432)
- 科学(77529)
- 研究(77451)
- 基金(69658)
- 家(58725)
- 国家(58089)
- 社会(50565)
- 科学基金(50560)
- 社会科(47516)
- 社会科学(47507)
- 省(39870)
- 基金项目(36658)
- 教育(36305)
- 编号(33123)
- 划(32114)
- 自然(29173)
- 自然科(28450)
- 自然科学(28445)
- 成果(28373)
- 自然科学基金(27932)
- 资助(27036)
- 制(25266)
- 课题(23505)
- 部(21972)
- 重点(21932)
- 发(21291)
- 国家社会(20915)
- 创(20904)
- 性(20644)
- 教育部(19435)
共检索到238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丽桂
构建乡村人才回流机制,要把乡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引回来"、"留下来"。"城归"是近年来我国精英人才的首次"人才回流",是"三农"政策富集的成效,是我国城乡关系的"自我调节",其在一定程度实现了人才的"引回来"。研究认为,当前构建乡村人才回流机制,关键在于如何把人才"留下来",实现向村民与"新村民"的身份转化与意识转化,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研究提出,"留住"人才,需要不断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应加强乡村规划与执行,促进乡村建设有序化;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配套,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加快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发挥"乡愁"文化的粘性。在人才内部机制建设方面,应加快树立乡村共治共享理念,促使新老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建立双重诚信体系,提升政府与村民诚信意识;建立人才长效培育机制。
关键词:
城归 新村民 乡村振兴 人才回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贺 马丽娟
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力资本出现积累迟滞、增量流失、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等多重困境,乡村振兴面临较大的人力资本缺口。推动城市人力资本向农村流动是化解农村人力资本缺口的重要路径。对此,需要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完善畅通人力资本回流的体制机制,构建贯通人力资本流向农村的全域、全流程政策框架体系,探索推动人力资本流向农村的最优路径,确保人力资本“流得进、有业成、留得住、能沉淀”,实现农村人力资本从“外生”向“内生”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东平 田北海
经过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洗礼,回流农民在推动经济发展、传播先进文化、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厘清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行为逻辑,对于应对乡村建设行动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失难题、缓解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约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鄂、湘、黔、川四省的回流农民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和机制分析模型,考察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等社会资本对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回流农民的乡村建设参与程度偏低,接近三成的回流农民从未参与过本村的公共事务活动;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对促进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具有积极影响,且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动员”和“制度引导”特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通过增进回流农民的村社认同进而促进其乡村建设参与;主体意识的提升显著削弱了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对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动员与引导作用,而基于行动意义的主体价值表达在二者的关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则是人际信任促进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重要条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东平 田北海
经过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洗礼,回流农民在推动经济发展、传播先进文化、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厘清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行为逻辑,对于应对乡村建设行动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失难题、缓解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约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鄂、湘、黔、川四省的回流农民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和机制分析模型,考察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等社会资本对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回流农民的乡村建设参与程度偏低,接近三成的回流农民从未参与过本村的公共事务活动;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对促进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具有积极影响,且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动员”和“制度引导”特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通过增进回流农民的村社认同进而促进其乡村建设参与;主体意识的提升显著削弱了正式网络和制度信任对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动员与引导作用,而基于行动意义的主体价值表达在二者的关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则是人际信任促进回流农民乡村建设参与的重要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人力资源回流 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人力资源回流 效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燕 肖红波
当前四川农村人才回流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回流人才去哪里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四川农村人才回流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发展四川地区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从四川农村人才回流原因和现状出发,分析农村人才回流的机遇,最终提出四川农村人才回流路径的建议,让回流人才能够在家乡站得住脚,对四川经济建设起着一定作用。
关键词:
四川 农村人才 回流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萍嘉 苗晏凯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面临诸多困境,村民参与是新时代乡村物质空间持续改善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基于村民参与视角,以徐州市吴邵传统村落为例,在科学界定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基础上,针对乡村建设缺乏村民的有效参与等问题,提出"外部刺激,内外协同"的影响机制策略,并且强调要根据村庄现实制度土壤,因地制宜分类引导村民参与,实现从乡村规划单项编制到多元主体共同建设的转变。
关键词:
村民参与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内外协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旭晖
在世界金融风暴影响下,大批农民工返乡,带来农村人力资本的回流。通过构建行为动机模型,从自身驱动力、推动力、拉动力,以及增强力角度出发,分析农村人力资本回流动的动力机制,以期为政府把握其动力来源提供解释。
关键词:
金融风暴 农村人力资本 回流 动机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帅帅 尹冠球
[目的]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剖析资本下乡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2014、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资本下乡对劳动力回流的影响,探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资本下乡显著促进了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且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资本下乡可以通过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两条路径吸引外出劳动力回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水平正向调节了资本下乡的劳动力回流效果;资本下乡显著增强了回流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意愿,更能吸引创业型、务工型劳动力回流。无论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纯农型,还是以非农就业为主的Ⅱ兼型家庭,资本下乡均可以促进其劳动力回流。且相较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效果显著。[结论]应进一步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构建城—乡劳动力流动机制,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进而拉动“智力回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帆 曹阳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农村居民对于自我利益的追求与实现将植根于社会整体收益的显著改善,而乡村振兴作为聚合多元要素力量而创新实施、加速发展的手段,为聚合多元要素和分散力量提供了有利渠道路径。推进乡村振兴共同体建设就应强化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与组织功能,并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础上实现受益面扩展,以及完善乡村振兴共同体的治理机制,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共同体的内生动力。为加强共同体人才队伍建设,未来应采取“量”“质”政策、优化要素配置、拓展就业领域、强化职业培训、加大科技投入,使返乡回流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祖云 姜姝
在乡村空心化的背景下,"城归"所引发的乡村人力资本革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城归"作为乡村"人的回归",它是一种主体性的回归。"城归"之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以倾向于乡村的姿态而出现,二是他们对中国乡村问题具有深切的社会知觉。以"城归"为核心,在乡村振兴的策略上,需要保持文化的"乡土性",需要培育乡村的"情感共同体"与塑造"新乡贤"的角色。
关键词:
城归 乡村振兴 主体性 人的回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琪
我国农村智力资源一直呈现向城市流动和转移的态势,其结果是使农村智力资源十分缺乏,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对农村智力回流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农村智力回流的概念、引致机制及如何加快农村智力回流步伐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工的回流无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然而,面临新的政治经济环境,回流农民工能否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农民工回流的时代背景、意义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需多方努力:建立回流农民工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备且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科学规划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工回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弘 苏倩
基于MOA理论构建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模型,选取湖南省368份村民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动机、机会、能力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利益感知、外部压力、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主观能力、客观能力等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一因素并不构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必要条件,而是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多种并发形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四种组态,即动机-能力型、动机-机会型、机会-能力型、动机-机会-能力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