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9)
- 2023(14197)
- 2022(11790)
- 2021(11003)
- 2020(8887)
- 2019(20282)
- 2018(20359)
- 2017(38695)
- 2016(21106)
- 2015(23681)
- 2014(23440)
- 2013(22676)
- 2012(20185)
- 2011(18068)
- 2010(17851)
- 2009(16519)
- 2008(15451)
- 2007(13368)
- 2006(11730)
- 2005(10070)
- 学科
- 济(81385)
- 经济(81281)
- 管理(58535)
- 业(55762)
- 企(45738)
- 企业(45738)
- 方法(35171)
- 数学(29992)
- 数学方法(29644)
- 农(26908)
- 中国(23644)
- 业经(21545)
- 财(20011)
- 农业(18015)
- 地方(17760)
- 学(17498)
- 制(14844)
- 理论(14317)
- 贸(13734)
- 贸易(13726)
- 易(13279)
- 和(13049)
- 环境(12487)
- 技术(12357)
- 发(12275)
- 务(12127)
- 财务(12053)
- 财务管理(12033)
- 银(11651)
- 教育(11642)
- 机构
- 学院(289874)
- 大学(289304)
- 管理(115841)
- 济(109399)
- 经济(106745)
- 理学(100835)
- 理学院(99763)
- 管理学(97903)
- 管理学院(97407)
- 研究(94418)
- 中国(68195)
- 京(61469)
- 科学(59881)
- 财(49076)
- 农(46341)
- 所(46227)
- 业大(43765)
- 中心(42690)
- 研究所(42371)
- 江(41610)
- 范(40068)
- 财经(39847)
- 师范(39725)
- 北京(38189)
- 经(36199)
- 农业(35850)
- 院(34704)
- 州(34180)
- 经济学(32025)
- 师范大学(31987)
- 基金
- 项目(204316)
- 科学(160450)
- 研究(152223)
- 基金(146753)
- 家(127146)
- 国家(126021)
- 科学基金(108578)
- 社会(95021)
- 社会科(89740)
- 社会科学(89719)
- 省(80601)
- 基金项目(78333)
- 自然(69708)
- 教育(69533)
- 自然科(68048)
- 自然科学(68033)
- 划(67378)
- 自然科学基金(66776)
- 编号(64083)
- 资助(58971)
- 成果(51426)
- 重点(45388)
- 部(44028)
- 发(43798)
- 课题(43715)
- 创(42581)
- 创新(39540)
- 项目编号(39253)
- 科研(38746)
- 国家社会(38528)
- 期刊
- 济(121603)
- 经济(121603)
- 研究(83166)
- 中国(53666)
- 学报(45683)
- 农(44794)
- 科学(42369)
- 管理(40875)
- 财(35838)
- 教育(35750)
- 大学(34677)
- 学学(32460)
- 农业(31322)
- 技术(24937)
- 业经(22478)
- 融(21880)
- 金融(21880)
- 经济研究(19154)
- 财经(18200)
- 图书(17252)
- 问题(16043)
- 经(15459)
- 业(14844)
- 科技(14388)
- 版(14082)
- 理论(13994)
- 现代(13430)
- 实践(13016)
- 践(13016)
- 技术经济(13015)
共检索到411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陈绍军
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Z社区的"深描",作者从生活空间变迁及社区治理模式转型两个维度展示了一种新型城镇化社区样态,首先,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聚落模式置于"城乡连续统"框架下,抽象出此类社区的基本特征,即动力机制市场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生计模式多元化、社区基层建设"新型单位化";其次,不同于学术界既有城乡人口迁徙聚落模式,Z社区在动力机制、组织转型和生计变迁等维度均有其特殊性,并指出其与传统新农村社区的区别和联系;最后,作为中原地区一种特殊的人口聚居模式,Z社区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面临"走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杨 严金明 石义
研究目的: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土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与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土生态文明战略框架,并进行了详细阐述与解释。研究结论:在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中,要以国土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积极探索与新型城镇化道路相契合的国土生态文明战略与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向建 吴江
城乡统筹发展本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其实现有赖于推进城镇化。传统粗放式、速度型城镇化不可持续,新型集约式、质量型城镇化呼之欲出。新型城镇化是有别于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新模式,已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强力的助推器,如何选择推进路径便显得尤为重要。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需要结合区域实际,分清推进的优劣势,坚持"一个统领,五个重点"原则,运用协调路径、高效路径、多样路径三条路径组合推进,最终实现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协调 高效 多样 路径 重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杨春玉 吴琼 高玲 葛察忠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是我国传统粗放、无序式城镇化发展模式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转型与变革。在评述总结我国及国际上典型国家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战略框架应包括普及生态文化、维护和保育健康安全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型人居、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加速产业生态化以及建设运营绿色基础设施六大重点领域。指出绿色城镇化进程需解决好发展质量与速度,空间格局优化等六大关键问题。建议绿色城镇化要以建设成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为根本目标,推进实施城镇生态环境总体规划,重视科研创新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功能,积极在浙江、贵州等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连平
本文以山东诸城市社区教育经验为例,阐述了城乡社区教育的开展在推进农村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诸城市社区教育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深入思考,指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城乡社区教育的作用,提出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城乡社区教育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教育;启动全民教育,社区教育助推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城镇化 新型职业农民 培养培训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永涛 杜建国 罗建强
构建了城乡物流一体化的配送网络,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点,考虑配送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立了以配送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运营成本及建设成本等为最小和以配送时间为最短的多目标网络优化模型,采用GAMS软件对所建模型求解,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配送中心的选址及网络配送的线路与实际配送特点相符,能为城镇一体化的配送网络设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配送网络 双向流通 多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丁焕峰 刘心怡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推导得出城乡劳动力、资本投资、市民化缺口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随后采用静态及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已具有一定效果。其中,城镇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流动确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城市建设、教育和科技等措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较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丁焕峰 刘心怡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推导得出城乡劳动力、资本投资、市民化缺口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随后采用静态及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已具有一定效果。其中,城镇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流动确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城市建设、教育和科技等措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较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红玲
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惠民工程,首当其冲关涉的是人的城镇化,它不仅意味着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转移、农民职业的转换,即把农村的户籍变成城市户籍,还意味着农村人口从价值观、生活观到思想理念、思维模式以及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彻底发生质变,真正转为市民。基于社区教育所禀具的开放性、全纳性、覆盖性、渗透性、庶民性、公平性的功能属性,当前,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社区教育 推进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红玲 张利纳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化人。我国农村人口素质偏低是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短板。社区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阵地,而课程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粗放、随意,功利化、形式化严重。服务于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对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集约化建构,真正打造出满足传统农民转为新市民、传统农民转为职业新农民、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切合农村实际的、实用性课程体系。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社区教育课程 建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南 刘嘉娜 张晨
针对中心镇公用事业建设问题,在"城镇等值化"的全新概念框架下,剖析当前建设状态及原因,提出中心镇公用事业的建设准则,并以供水服务为例具体说明其操作要点。
关键词:
城镇等值化 中心镇 公用事业 建设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一、引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新时代城乡关系演变的现实背景。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快速城镇化持续发展,积累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显现,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从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课题组 连飞
本文基于城乡二元分析框架,构建用于研究中国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的影响显著地存在基于工业化水平的"双门限效应",即在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下,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的影响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工业化水平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城镇金融效率对城镇化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市场化程度已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改善投资环境,从而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郁姣娇 吕军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流动,且这种流动应该是双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了资源流动的速度,但优质资源要素的单一方向流动问题依然存在。为改善这一现状,应整合城乡资源要素,优化投入与发展机制,积极搭建城乡融合平台,构建一体化的资源市场,科学诊断差异性诉求,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资源 双向流动 资源整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远索
研究目的:在理论总结和政策解读的基础上,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土地市场统筹构建途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土地市场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农村土地市场很不成熟,区域性交易需求强烈但受制度抑制;城乡两个土地市场之间连通不畅,城市用地现实需求与农村用地理论供给并存;新型城镇化为统筹城乡土地市场带来契机。研究结论:在完善城乡两个市场内部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方案设计,更应该借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乡镇级城镇化,以此在城乡两个市场之间修建镇域带,推动城乡土地市场的统筹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