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0)
2023(6130)
2022(5317)
2021(4829)
2020(4132)
2019(9892)
2018(9719)
2017(18846)
2016(10354)
2015(11796)
2014(12204)
2013(12431)
2012(11871)
2011(10950)
2010(11274)
2009(10751)
2008(10930)
2007(10369)
2006(8925)
2005(7603)
作者
(32095)
(27150)
(27078)
(25957)
(16913)
(13138)
(12518)
(10704)
(10062)
(9635)
(9153)
(9027)
(8716)
(8540)
(8521)
(8409)
(8409)
(7792)
(7774)
(7745)
(6808)
(6681)
(6621)
(6265)
(6179)
(6157)
(6141)
(5955)
(5642)
(5543)
学科
(49270)
经济(49226)
(29908)
(26561)
管理(25079)
方法(23183)
数学(20992)
数学方法(20837)
(19235)
企业(19235)
农业(17495)
业经(12571)
中国(11851)
(11236)
地方(10729)
(9739)
(9696)
(8880)
贸易(8879)
(8622)
(7415)
(7250)
银行(7230)
农业经济(7188)
(6874)
金融(6872)
(6864)
(6551)
(6383)
财务(6370)
机构
学院(160478)
大学(159227)
(66638)
经济(65108)
管理(60216)
研究(53648)
理学(51821)
理学院(51227)
管理学(50347)
管理学院(50040)
中国(41043)
(35752)
科学(33471)
(32897)
(29548)
(27895)
农业(27265)
业大(26783)
中心(26114)
研究所(25378)
(24911)
财经(23565)
(21741)
师范(21544)
(21210)
经济学(20807)
北京(20511)
(19773)
经济学院(19066)
(18127)
基金
项目(103627)
科学(80332)
研究(76365)
基金(73902)
(63856)
国家(63247)
科学基金(53094)
社会(48227)
社会科(45371)
社会科学(45355)
(41801)
基金项目(39544)
教育(34713)
(34457)
自然(33053)
编号(32595)
自然科(32217)
自然科学(32205)
自然科学基金(31623)
资助(29962)
成果(26887)
(23374)
(23275)
重点(23255)
课题(21999)
(20866)
(20744)
科研(20025)
教育部(19586)
创新(19532)
期刊
(77439)
经济(77439)
研究(43878)
(38375)
中国(30182)
学报(26891)
农业(25051)
科学(24319)
(22889)
大学(20254)
学学(19256)
管理(17349)
业经(16192)
(15884)
金融(15884)
教育(14332)
技术(13011)
财经(11441)
经济研究(11040)
问题(10987)
(10730)
(10043)
(9785)
农村(8776)
(8776)
农业经济(8625)
技术经济(8491)
统计(8010)
理论(7953)
商业(7736)
共检索到233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志恒  李世平  
“城中村”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影响,有正面的,有负面的。人们长期以来把焦点放在了负面影响的讨论上,而它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往往被忽视、被低估,这些值得我们加以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灿城  
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甚至被许多人称为"毒瘤"。文章从城市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对城市化的重新理解,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城市化应首先体现其内在的变化,其本质应该体现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与文明程度的提升体现在人的城市化程度的提升。进而提出"城中村"的本质并不是阻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城中村"的城市化是一个继续城市化过程,即是一个内涵城市化过程,而不是"以旧换新"的表象城市化过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爱荣  
按照现有法律的规定,城中村存在农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种成员权,但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两种成员权具有混合的特点,并在宅基地的处理问题上集中表现出来,产生了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在改造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的决议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效力问题、宅基地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叶文香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断扩张的产物,城中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深圳城中村违法建筑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城中村违法建筑的形成与城中村的土地供求、土地权属、地价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土地供求关系是人地关系最直接、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而土地价值则是土地供求实现的基础。为更好地推动深圳城中村改造理论与实践研究,应针对城中村制定完善的土地、规划、建设等管理制度,充分运用法律、市场、社会、文化等各种手段,综合管理城中村;应针对历史遗留土地和房屋产权问题,彻底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制定相关处理政策和程序,及早理顺历史遗留的土地和房屋产权不清问题;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国家二元土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制度以及政府无度征地政策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廉租房供应职能缺失的表现,也是城中村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更是失地又失业的城中村村民自我救赎的结果。只要城中村产生的制度基础存在,其在可见的未来并不可能完全消失。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林  
城中村的形成既源于城乡差距导致的穷人进城,也植根于我国严格的城市管理制度、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传统城中村改造由政府主导,容易过于追求速度,见物不见人,耗资巨大,成为"绅士化运动"。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在政府对庞大新移民住房保障仍有困难的情况下,应探讨城中村存续下的再生策略,通过借鉴"城市针灸法"来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实现原地再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津逵  
空间上的“脏乱差”,不过是城中村冰山之一角。中国可能有一夜之城,却不可能有一天内完成的城市化。在城市化中还农民以发展的权力,他们自己就会因应市场,成为城市化中积极行动的主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新海  
“城中村”土地很值钱,“城中村”改造苦于没钱,打通两者间的鸿沟,关键在于注入经营理念,积极显化“城中村”土地资产,以规划引导这些土地得以高效合理利用,并使农民得以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边宝莲  张和利  
城中村是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特殊怪异现象。它不仅对城市规划建设带来重大影响,而且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本文以太原市为例,深入剖析了城中村现象及其问题所在、产生根源,指出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地解决农民转制和改善居住条件,而是从解决城中村农民生活出路入手.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在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金岩  
城中村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特有城市空间现象,以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双重膨胀与分层为特征。通过对济南沃家片区的调研,我们发现形成城中村形态困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利益驱动,制度因素所导致的政策真空和身份认同,以及粗放、失效的规划控制与管理等。因而,城中村的改造需要重新检核时代的话语权以及空间的公平、正义,并进行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共同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华  吴瑶  管宁  
研究目的:探究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研究结果:通过探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和博弈关系,构建博弈模型对三者的利益均衡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效益是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矛盾焦点,规划容积率是三方利益均衡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要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政府要科学地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引导村集体和村民自觉参与改造,吸引开发商主动参与改造,均衡参与改造的各方利益,实现各方的合理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翟珊珊  曹斌  毛加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普遍问题,“城中村”改造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城中村改造的诸因素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并筛选出关键影响因素,改变了以往利用经验判断主观性较大的缺点,为进行“城中村”改造时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了崭新思路和科学的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晶  
城中村问题己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梗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研究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村民的三方博弈过程,通过构造效用函数分析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在村民支持的基础上政府介入并承担改造费用,原则上不鼓励开发商介入改造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