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7)
2023(13059)
2022(10863)
2021(10323)
2020(8462)
2019(19228)
2018(18914)
2017(36028)
2016(19267)
2015(21620)
2014(21491)
2013(20596)
2012(18901)
2011(16791)
2010(16839)
2009(15354)
2008(14872)
2007(13228)
2006(11393)
2005(9570)
作者
(54220)
(45375)
(44941)
(42914)
(28464)
(21480)
(20421)
(17669)
(17305)
(15960)
(15475)
(15386)
(14312)
(14013)
(13911)
(13820)
(13293)
(13279)
(13053)
(12898)
(11134)
(11026)
(11024)
(10638)
(10058)
(10000)
(9925)
(9782)
(9161)
(9109)
学科
(74352)
经济(74244)
管理(53803)
(53276)
(40765)
企业(40765)
方法(32971)
(31855)
数学(28834)
数学方法(28319)
(21194)
农业(21180)
中国(20765)
业经(19603)
(17027)
(16247)
地方(14797)
(13437)
银行(13407)
(13085)
财务(13023)
财务管理(12984)
理论(12882)
(12697)
(12577)
金融(12569)
(12357)
贸易(12352)
(12314)
企业财务(12303)
机构
学院(268502)
大学(266873)
(105388)
管理(103305)
经济(103044)
理学(88962)
理学院(87981)
研究(87834)
管理学(86169)
管理学院(85676)
中国(67736)
(55129)
科学(54044)
(50985)
(48828)
(43077)
中心(42356)
业大(41165)
(40891)
财经(40282)
研究所(39150)
农业(37291)
(36770)
(36588)
师范(36354)
北京(33708)
经济学(32281)
(32256)
(32062)
财经大学(29900)
基金
项目(185991)
科学(147637)
研究(138163)
基金(135579)
(118283)
国家(117225)
科学基金(101073)
社会(88009)
社会科(83064)
社会科学(83046)
(73432)
基金项目(71557)
自然(64781)
教育(64065)
自然科(63263)
自然科学(63242)
自然科学基金(62082)
(61733)
编号(56532)
资助(53944)
成果(46326)
重点(42298)
(41184)
(40189)
课题(39145)
(39129)
国家社会(36600)
创新(36537)
科研(35905)
教育部(35560)
期刊
(117956)
经济(117956)
研究(75721)
中国(51963)
(48863)
学报(43031)
(40547)
科学(39540)
管理(36320)
大学(33767)
农业(32386)
学学(31960)
教育(30769)
(26818)
金融(26818)
技术(23564)
业经(22921)
财经(19625)
经济研究(17232)
(16879)
问题(16047)
(14949)
(14014)
理论(12427)
图书(12151)
科技(11982)
统计(11727)
技术经济(11646)
业大(11506)
财会(11433)
共检索到393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继亮  李录堂  
本文沿着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分析前提——根源和症结——化解逻辑与对策这样一个思路,从城中村改造中集体资产功能重新分类和定位的角度,分析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及其根源。认为要解决好城中村改造问题,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关键,社会保障是前提,就业居住是目标。最后提出了化解逻辑和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赖丽华  
城中村集体经济由于企业财产权属不明,所有权主体错位以及具有严重的排外性和封闭性等严重的体制弊端,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融资功能,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我国现行城中村集体经济的改造主要采取合作社制和股份合作制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带上了意识形态的标签,存在严重的缺陷。现代公司制模式能够彻底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将企业转化成资本开放的社会性企业,让企业彻底回归市场。公司制模式是实现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的最佳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朝阳市《城中村、城郊村集体资产处置对策研究》课题组  谢平  
城中村、城郊村所处地理位置特殊,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成果的辐射下,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资产存量较大。处置好城中村、城郊村的集体资产,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利益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们党是不是执政为民和践行三个代表的政治问题,以及能否继续保持农村稳定大局的社会问题。目前,对"城中村""、城郊村"这个我国特有的社会化产物的资产处置问题,国内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一些学者正陷于理论和国家法律政策的盲区之中,各地在工作中也基本处于边摸索边干的状态。本课题从朝阳市的实际出发,针对全市城中村改造阻碍因素中的症结,研究提出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方俊才  
城中村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城中村,简单地说就是"城市中的农村",是在城市市区范围内,仍保留农村生活习惯和农村管理方式,使用集体土地,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行政村落。城中村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完全没有农用地的村庄,且已经被城市包围;第二类是有少量农用地的村和处于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的村庄;第三类是处在城市中但有较多农用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傅晨  刘梦琴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用"城市的眼光"看待"城中村"及其问题,把"城中村"归结为城市问题。本文将"城中村"定义为制度意义的农村,将"城中村"作为一个特殊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是突破"制度瓶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海玲  陈建成  肖永红  
农业增长缓慢,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已成为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都市农业是突破"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的快速发展为都市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都市农业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要求,并肩负起改造的重任。虽然都市农业不是促进"城中村"改造的直接动因,但都市农业的发展也有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都市农业也给"城中村"的改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出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必良  
“三农”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影响农民收入的根源在于农业效率低下。而较低的农业效率,一方面内生于农业特性所决定的可分工程度小,从而就业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外生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约束。因此,“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与滞留。通过中心城镇的建设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通过分工深化来改善农业效率,是化解“三农”问题的三把钥匙。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元斌  林泉  
加快城中村改造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城市化趋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从土地发展权的视角,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动力的角度分析城中村的形成机制,对城中村改造各参与主体在改造的制度选择中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集体土地的发展权属收益成为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博弈的关键;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中村改造的必然选择;城中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城中村改造的根本保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文杰   李吉墉   麦泳贤   马琪茹  
围绕促进城中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微更新模式,分析总结了现行机制存在即时利益与长效改善、住房保障与人员流失、整体改造与局部修葺三大主要矛盾,提出加强计划管控、探索有机更新、推广多元经营、引导租赁业务四个探索方向,并以珠海市会同村和夏村为例,解析了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微更新模式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工业组团内村庄等不同类型城中村中的应用,总结得出城中村改造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的转向的必然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各时期对应的猎德村改造方案相结合进行剖析,以期探讨改造背后主体的利益格局、权力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变动的原因。城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目标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其实现有赖于对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多元激励和约束的均衡,为此城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管理权对改造容积率进行控制,居于支配地位;村民聚焦于巨大的既得土地利益,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属性赋予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开发商所获利益是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润,因为掌握改造的资金,其角色不可或缺。在上述利益与权力关系下,满足村与开发商的土地利益必然使改造容积率过高,主体间的合作空间非常有限。"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在于依法依规界定村民合法的土地利益,并采取规划手段降低改造容积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国家二元土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制度以及政府无度征地政策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廉租房供应职能缺失的表现,也是城中村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更是失地又失业的城中村村民自我救赎的结果。只要城中村产生的制度基础存在,其在可见的未来并不可能完全消失。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津逵  
空间上的“脏乱差”,不过是城中村冰山之一角。中国可能有一夜之城,却不可能有一天内完成的城市化。在城市化中还农民以发展的权力,他们自己就会因应市场,成为城市化中积极行动的主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