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9)
2023(12793)
2022(10048)
2021(9324)
2020(7655)
2019(17122)
2018(17396)
2017(32212)
2016(18103)
2015(20084)
2014(20355)
2013(19302)
2012(17444)
2011(15778)
2010(16025)
2009(15183)
2008(15066)
2007(13763)
2006(12618)
2005(11659)
作者
(50879)
(43335)
(42538)
(40793)
(26883)
(20324)
(19267)
(16573)
(16427)
(15112)
(14846)
(14306)
(14031)
(13724)
(13662)
(13121)
(12607)
(12388)
(12323)
(12223)
(11040)
(10713)
(10542)
(9977)
(9713)
(9708)
(9557)
(9536)
(8702)
(8669)
学科
(68730)
经济(68625)
(54075)
管理(47854)
(47011)
(33786)
企业(33786)
农业(31187)
业经(22832)
中国(22178)
(21624)
方法(19266)
(18063)
(17083)
地方(16163)
数学(15989)
数学方法(15780)
(14499)
(13471)
(13280)
银行(13254)
(12769)
(12235)
金融(12227)
体制(12130)
(11330)
(11327)
贸易(11319)
发展(11222)
(11201)
机构
学院(249638)
大学(244899)
(101334)
经济(99054)
研究(90208)
管理(89817)
理学(76049)
理学院(75224)
管理学(73857)
管理学院(73411)
中国(70309)
(61826)
科学(54429)
(52480)
(49250)
农业(47234)
(46114)
业大(43083)
中心(41811)
研究所(41355)
(41158)
财经(36891)
(33995)
师范(33620)
(33336)
北京(32567)
(32293)
(31696)
(31167)
经济学(29879)
基金
项目(164010)
科学(128334)
研究(124478)
基金(116131)
(101973)
国家(100964)
科学基金(85213)
社会(78744)
社会科(74051)
社会科学(74035)
(66225)
基金项目(61148)
教育(56446)
(54588)
编号(52700)
自然(52112)
自然科(50782)
自然科学(50765)
自然科学基金(49834)
资助(45034)
成果(43746)
重点(37452)
课题(37335)
(37108)
(36129)
(35963)
(34108)
(33885)
国家社会(32852)
(32639)
期刊
(126297)
经济(126297)
研究(77015)
(65369)
中国(62715)
农业(43699)
学报(41777)
(38468)
科学(37964)
教育(33652)
大学(32828)
管理(31953)
学学(31016)
(28222)
金融(28222)
业经(26002)
技术(21881)
(21318)
财经(18478)
问题(17724)
经济研究(17469)
(15941)
农村(15196)
(15196)
(15071)
农业经济(14476)
世界(13536)
业大(12182)
经济问题(12061)
现代(11502)
共检索到397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丽  
由于基层多样的制度创新,传统农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超出了现行政策提倡的财产化改革的范畴,需要在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以两个村庄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案例为分析对象,通过治理视角考察宅基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宅基地地权集体化的政治社会效应及其结构性条件。研究发现,传统农区宅基地地权集体化超越了保障农民财产权的经济效应,具有提高宅基地管理效率,推进村庄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政治社会效应。宅基地地权集体化的实现,有赖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制度基础、“权责均衡”的治理基础及政府支持的政治空间。研究证明,传统农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不是扩大权能,而是实现宅基地有效治理。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集体”的权利可以被激活,因此,宅基地制度改革需要给村集体留出实践其所有权的空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萍  邱骏  宋澜  
研究目的:基于政策系统的分析框架,分别从改革环境与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宅基地制度改革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与定位要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应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对于发展环境不同的地区,要采取差异化的改革举措以应对住房属性与需求层次的变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不仅要寻求不同主体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还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以形成多主体利益耦合的改革合力,减少对改革带来的阻碍和制约。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一个新老问题交织、涉及面广且关乎农民基本利益的复杂问题,应从改革环境、改革利益相关者、城乡关系等多个视角进行讨论,并进行系统性研究,以明确改革目标和确定改革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美球  黄唱  张婷  郭细根  刘桃菊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系统推论。研究结果: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起点,构建有效的“三权分置”制度体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目标,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顺应人们对乡村高品质居住生活空间的需求、统筹好宅基地保障功能与资产功能的关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主线。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宅基地制度自身的特殊性及其改革的敏感性,改革路径主要包括:一是聚焦于制度建设,并确保制度能得以落实;二是以系统思维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三是立足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破解宅基地利用与管理中的难题;四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提升其行使所有权人的能力,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进锋  仝德  龙嘉骞  沈月  
县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探讨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宅基地制度改革助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结果表明:(1)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是城乡要素自由平等流动、功能深度融合以及权益均等化;明晰农村土地要素的产权结构,促进城乡“人—地—钱”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动力。(2)宅基地制度改革能够优化乡村空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城乡文化交流,倒逼乡村治理现代化,助力县域城乡多维度融合发展。(3)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需求下,宅基地制度改革需要明确不同类型县域改革的主攻方向,以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为导向,增强宅基地流动性;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统筹联动各项城乡融合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旭晖  郭晓鸣  
本文基于江西省余江区和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传统农区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路径。两个试点地区在宅基地所有权上强化了治理单位和产权单位的关联性,在宅基地资格权上基于成员资格认定引入有偿取得机制,在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上探索了使用权流转和指标交易的不同方式。在分析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四点改革路径:明确村集体在宅基地监管中的主体性作用;以有偿使用为抓手优化宅基地资源配置,在宅基地退出补偿中引入收益分享机制,以宅基地"三权分置"为指导合理利用结余宅基地和农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晓勇  
宅基地改革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任务。试点地区在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时,应关注“价值发现”和“价值实现”两个维度。既要解决价值的“欠账”,提供对新增农村人口的居住保障,延续宅基地制度的福利功能;又要回应乡村的实际需要,探索过去并未发现、或已发现但无法实现的价值。试点地区在“三权分置”探索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现价值和实现价值的经验,下一步,建议继续充分给予地方灵活制定宅基地政策的空间,引导地方探索有效的价值实现路径;更加注重保护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益,进一步合理把握宅基地改革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间的衔接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乔陆印  
让农民受益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基于农民权益变化视角审视宅基地制度70年变迁历程发现,自“两权分离”后宅基地制度表现出“房地分离、差别赋权、产权管制”的特征,即同一时期宅基地与农房的限定性赋权并不同步,国家逐渐加强对宅基地及农房的产权与权能管制,农民宅基地权益在产权管制中受到损害。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向是放松产权管制与还权赋能,改革的逻辑思路是以维护国家公益(保障居住功能)为基点,以发展农民私益(显化财产功能)为驱动力,以“三权分置”产权结构重塑为总统领,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本质上是宅基地权利体系的重构过程,即通过三权的重新设置发挥其独特功能和整体效能。在实践路径方面,强化集体所有权重点在于明晰权利主体,赋予完整权能;保障农户资格权首先要厘清权利性质,明确入法路径;适度放活使用权,亟需进一步放宽使用权流转范围与用途功能,实现有偿使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并强调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政策思路。尽管这一政策思路甫一提出,也曾有"语惊四座"之效应,但短暂的学术讨论与争议后,业界便已基本形成共识,确认"三权分置"是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树荣  景丽娟  
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宅基地资格权的界定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应将宅基地资格权定义为现行农户手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将农户转让给第三方的权利定义为宅基地经营权,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应重点关注"确权公平、还权赋能、产权清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九兴  
农村宅基地是政府国土行政管理的重要对象,其管理效能高低对国土管理整体效能有很大影响。从制度演进与农民权益关系视角,分析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演进的四个阶段以及其演进的政治和经济逻辑。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所有制度演进经历"私有——半私有——公有——半私有"过程;土地制度改革应在保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明确农村宅基地可转让性,增强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农村宅基地管理应采取市场化原则来创新制度,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宅基地资源。研究结果对当前和未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以及农村宅基地政策改进可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九兴  
农村宅基地是政府国土行政管理的重要对象,其管理效能高低对国土管理整体效能有很大影响。从制度演进与农民权益关系视角,分析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演进的四个阶段以及其演进的政治和经济逻辑。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所有制度演进经历"私有——半私有——公有——半私有"过程;土地制度改革应在保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明确农村宅基地可转让性,增强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农村宅基地管理应采取市场化原则来创新制度,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宅基地资源。研究结果对当前和未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以及农村宅基地政策改进可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超  谭峻  
本文通过回顾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历史,理清宅基地三大功能演变趋势,即政治稳定功能保持不变,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经济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参考上述宅基地功能演变路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保持政治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宅基地制度设计;加快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手中土地财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勇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乡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制度变迁的"内卷化"提示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性。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还权赋能,着眼点在于走出宅基地保障维稳功能的惯性及财产功能限制性的"双重困境",打破农民与农村宅基地之间的"脐带"关系,进一步细化和充实宅基地产权权能,将宅基地权能由目前的"两权"拓展为可以促进宅基地合理配置和节约利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及加快农民市民化和乡村振兴的"三权",并按照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思路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