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6)
- 2023(16964)
- 2022(14995)
- 2021(14291)
- 2020(12022)
- 2019(27744)
- 2018(27745)
- 2017(53612)
- 2016(29389)
- 2015(33275)
- 2014(33253)
- 2013(32629)
- 2012(30092)
- 2011(27005)
- 2010(27056)
- 2009(25192)
- 2008(24582)
- 2007(21663)
- 2006(18655)
- 2005(16323)
- 学科
- 济(116187)
- 经济(116057)
- 管理(81205)
- 业(76243)
- 企(63331)
- 企业(63331)
- 方法(55234)
- 数学(46910)
- 数学方法(46359)
- 农(31779)
- 财(29514)
- 中国(29313)
- 学(26638)
- 业经(25924)
- 地方(25792)
- 贸(21578)
- 贸易(21568)
- 理论(21467)
- 农业(21238)
- 易(20858)
- 制(20176)
- 和(18859)
- 务(18165)
- 财务(18086)
- 财务管理(18040)
- 环境(17590)
- 企业财务(16953)
- 技术(16801)
- 银(16442)
- 银行(16389)
- 机构
- 大学(413328)
- 学院(412899)
- 管理(161457)
- 济(158598)
- 经济(154908)
- 理学(139944)
- 理学院(138323)
- 管理学(135771)
- 管理学院(135034)
- 研究(134692)
- 中国(99686)
- 京(89084)
- 科学(86636)
- 财(73290)
- 所(67906)
- 农(67161)
- 业大(62474)
- 研究所(62157)
- 中心(61950)
- 江(60507)
- 财经(58900)
- 范(57265)
- 师范(56752)
- 北京(56353)
- 经(53329)
- 农业(52953)
- 州(49516)
- 院(48803)
- 经济学(47547)
- 师范大学(45692)
- 基金
- 项目(280936)
- 科学(219266)
- 研究(205784)
- 基金(201168)
- 家(174702)
- 国家(173236)
- 科学基金(148223)
- 社会(127117)
- 社会科(120142)
- 社会科学(120111)
- 省(110832)
- 基金项目(107892)
- 自然(96944)
- 教育(95328)
- 自然科(94604)
- 自然科学(94580)
- 划(93253)
- 自然科学基金(92846)
- 编号(85984)
- 资助(82757)
- 成果(69707)
- 重点(62911)
- 部(61298)
- 发(60160)
- 课题(58837)
- 创(57942)
- 创新(53956)
- 科研(53847)
- 项目编号(52477)
- 大学(52458)
- 期刊
- 济(173470)
- 经济(173470)
- 研究(116979)
- 中国(75734)
- 学报(66458)
- 农(60387)
- 科学(60228)
- 财(56462)
- 管理(55445)
- 大学(49237)
- 教育(48472)
- 学学(45933)
- 农业(41743)
- 技术(35512)
- 融(31409)
- 金融(31409)
- 业经(29943)
- 财经(27759)
- 经济研究(27343)
- 图书(23922)
- 经(23697)
- 问题(23162)
- 业(21911)
- 版(19742)
- 技术经济(19573)
- 理论(19519)
- 科技(19206)
- 商业(19071)
- 资源(18860)
- 现代(18026)
共检索到592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郎朗
近年来针对网络游记的研究逐渐增加,网络游记已经成为地方感量表以外,另一个研究旅游地地方意象和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手段。大多数网络游记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关键词的抓取形成定量数据,以此判断旅游地在游客中形成的地方意象,为旅游地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类研究以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地方"概念为依据,利用对旅游者的主观地方感受和个体地方认知来勾勒旅游地的地方性,然而又并非对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全面应用。文章重新梳理了人文主义、社会建构学派和结构化理论3种不同研究视角下的"地方"概念,并尝试以不同的"地方"理论视角对蚂蜂窝网站上关于北京三里屯的游记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游记研究的多种可能性。除了体现个人地方经验以外,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同样可以深入到社会结构对个人地方感受的影响,以及撰写和传播网络游记这一实践行为本身是如何将个人地方经验转化为社会建构的地方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梦君 乌恩
以旅游凝视为理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婺源的官方宣传文本和游客网络游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政府凝视和游客凝视视角下,官方部门及游客对婺源旅游形象感知的异同。结果显示,婺源的旅游形象主要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与氛围、旅游活动、生态保护、旅游接待与服务5大主题。两种视角对婺源形象的解读在整体上保持一致性,但政府更侧重对文化的宣传,而游客则更注重对资源与服务的感知。两者对婺源的情感形象评价都以正面为主,但政府的积极情绪高于游客。此外,游客的消极情绪主要体现在交通、餐饮、人流量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内容,从宣传内容与途径、基础设施与服务、游客分流与管理三个方面对婺源的管理部门提出建议。
关键词:
旅游凝视 网络文本分析 目的地形象 婺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传东 李露苗 罗尚焜
骑自行车旅行是当下游客体验风景道的重要方式。318国道川藏线在国家级风景道中居重要地位。网络骑行游记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游客的骑行体验过程。文章以网络骑行游记为素材,采用内容分析法,从骑行动机、感知维度、高峰体验及拍照指数4个方面,研究骑行游客对川藏线风景道的旅游体验规律及其特点。研究表明,游客骑行高原风景道的主要动机在于获得认同;骑行川藏线的体验可划分为自然、挑战、畅爽、美丽、传奇和升华6个维度,以及景观感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超越3个层面;骑行高峰体验是骑行的客观条件、骑行者的主观认知与身体状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阳 刘文超 刘明菊 辛欣
旅游综合体是中国新兴的旅游产业供给方式,学术界却很少从旅游体验的角度研究其经营管理。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度假型综合体,使用内容分析法和主题分析法,根据网络游记,分析游客在综合体的旅游体验。结果表明:长白山旅游综合体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度假区、酒店、雪和旅游者;旅游动机是亲雪体验和游览长白山。游客行为主要为娱雪和休息放松,游客偏好体现在消费和休闲娱乐。这些行为和偏好特征表明,寻求精神和身体的休息、放松、娱乐是度假型旅游综合体旅游体验的核心和主要诉求,而游客的满意度和这种诉求能否实现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度假型旅游综合体未来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英 姜祎周 杨娜
我国的城市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交通噪声扰民,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通过对三里屯地区交通噪声所进行的具体考察和测试,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现状,进而深入剖析了城市设计因素对交通噪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对交通噪声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
三里屯地区 交通噪声 控制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湘云 史怡 杨占东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的地品牌个性成为目的地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本文以成都为例,采用词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得出成都目的地品牌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成都在"智"的个性上表现最突出,其次为"仁"、"雅"和"乐",在"勇"上则表现最弱。同时,通过探究成都目的地个性的具体来源,揭示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良好文化传承的蜀文化和三国文化是构成成都目的地个性的核心要素;成都已经成功打造出以休闲为代表的"智"和"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针对这一结论,文章就成都目的地品牌个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湘云 史怡 杨占东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的地品牌个性成为目的地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本文以成都为例,采用词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得出成都目的地品牌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成都在"智"的个性上表现最突出,其次为"仁"、"雅"和"乐",在"勇"上则表现最弱。同时,通过探究成都目的地个性的具体来源,揭示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良好文化传承的蜀文化和三国文化是构成成都目的地个性的核心要素;成都已经成功打造出以休闲为代表的"智"和"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针对这一结论,文章就成都目的地品牌个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万宝军
正值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阳节,我有幸去上海参观世博会。6月17日清晨七点吃过早餐,我们搭乘出租车,赶到后滩8号门入口处。虽距开馆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但街道马路上已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我们随人流涌到离入口较近处,拿到了一份园区导览图,边看边等待开馆。入园后,首先来到了意大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平芳 周怡心
在花海旅游已成为一种风潮的时代背景下,相关媒体报道和书籍也日益增多,但是对于花海旅游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旅游者赏花行为研究甚为匮乏。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携程旅行网中的网络游记为研究文本,使用内容分析软件ROST CM6分析旅游者赏花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花海旅游的季节性以及游览空间的开敞性,使得旅游者的赏花行为复杂多样,在旅游者性别、赏花线路、赏花时节、赏花地点、赏花动机、景观偏好、感知态度上表现出明显的行为特征;赏花不仅是注重风景美的观光旅游形式,也是追求身心愉悦的情感体验方式。
关键词:
旅游者 赏花行为 网络游记 内容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布倩楠 杨勇 滕茜 许鑫
本文以上海市20个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点)为研究对象,以游客和上海政府旅游部门在有关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游记和要闻动态为研究样本,利用计算机平台统计景区(点)在样本中的出现次数,研究其在游客感知和政策重点中的冷热均衡状况及差异,并通过景区(点)在研究样本中的共现次数分析不同景区(点)间的联动效应及在不同类型样本中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游客感知和政府旅游部门要闻动态中都具有冷热不均衡性,热门景区(点)在不同样本类型中呈现较大差异,而非热门景区(点)则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政府旅游部门政策中的联动性与其在游客感知中体现的实际联动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在热门景区...
关键词:
旅游景区 联动效应 社会网络分析 上海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姚占雷 许鑫 李丽梅 杨勇
本文以游客发表在网络中的游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记中呈现的景点共现次数和烈度指标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华东地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热门景点的分布状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描绘了这些景区之间的共现关系,并依据各景区距共现核心位置的远近及其所辖景点的冷热均衡状况这两项指标将景区划分为4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景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
关键词:
5A级景区 网络游记 共现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尹丕安 梅钰鑫
生态翻译学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视角,来对翻译进行整体性纵观和审视。它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翻译学说,是一种自足的、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视为一个由译境、译本和译者构成的翻译生态共同体,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一个活的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的英译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写作风格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对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发扬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生态 翻译 老残游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相曌 谢霞 禄安楠 王姣姣 刘欢欢 热依汗·热西提
本文以网络游记为研究样本,对新疆旅游流空间结构进行动态分析,用Ucinet导出路径图,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旅游流空间网络的中心性、结构洞和网络密度,实现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旅游流网络密度逐年增加,节点持续更新,但疏密不均问题较为严重;新疆旅游资源禀赋、交通通达度、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是影响旅游流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轴向前推进,新疆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呈现出结构趋于完整、节点关联耦合紧密的趋势。由此提出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与景区景点联系,增强政府与旅游发展网络关系;提高旅游景区景点互动,加强资源共享;旅游企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等对策,以实现新疆旅游流网络的均衡。
关键词:
网络游记 旅游流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柯健 华哲铭 许鑫
“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吸引力和旅游品质,有必要对城市旅游文化元素深入解构,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携程网站的上海游记文本,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三级编码过程生成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分类体系,并结合上海旅游文化元素关键词表,分析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各维度的作用和具体内容。研究发现:(1)城市旅游文化元素是一个由“资源—体验—获得”建构的完整体系,具体包含文化地标、居民生活、文娱活动、文化印记、文化感知5个主范畴。(2)文化地标奠定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资源基础,是吸引游客的旅游“第一空间”;居民生活加强游客地方性认知,文娱活动丰富游客多层次旅游体验,延伸文旅产业链,文化印记丰富文化叙事体系,提升文旅资源吸引力,这3个维度综合反映城市文化旅游“体验”的内容和过程;文化感知反映游客对文化识别、认知、感受、内化后的“获得”感。本文丰富了旅游地理学科中的旅游文化理论,有助于厘清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布局方向和着力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婷婷
网络游记在表达和反映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关于西藏的游记为研究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对80篇游记样本进行质性分析,探讨国内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均以积极感知为主,但仍有提升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公众参与情境下的政府数字治理创新路径——以北京网络问政平台主题分析为例
基于硕博士论文的网络免费学术资源引文分析与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利益网络治理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街区为例
基于网络分析的大城市轨道交通特征对比——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之聚类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在城市建成区面积预测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游客凝视视角下反思性记忆场域怀旧意象研究-以北京旧物仓为例
社会交换视角中的权力、信任对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以北京前门社区为例
品质旅游时代的游客诉求与趋势分析——以北京为例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科技创新系统效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