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4)
2023(11375)
2022(9875)
2021(9384)
2020(7788)
2019(18104)
2018(18301)
2017(34763)
2016(19174)
2015(21773)
2014(22150)
2013(21548)
2012(19711)
2011(17704)
2010(17518)
2009(15796)
2008(15284)
2007(13531)
2006(11770)
2005(9803)
作者
(55589)
(45884)
(45600)
(43353)
(29039)
(21952)
(20822)
(18224)
(17571)
(16462)
(15840)
(15342)
(14646)
(14444)
(14112)
(14110)
(13694)
(13620)
(13066)
(13005)
(11514)
(11272)
(11135)
(10505)
(10277)
(10269)
(10260)
(10015)
(9266)
(9163)
学科
(70241)
经济(70138)
管理(53635)
(47642)
(39668)
企业(39668)
方法(31843)
数学(27070)
数学方法(26754)
(20220)
中国(19982)
(17529)
(17404)
地方(16265)
业经(16124)
理论(13886)
(13728)
农业(12910)
(12628)
教育(11999)
环境(11498)
技术(11295)
(11270)
贸易(11264)
(10895)
(10758)
银行(10712)
(10636)
财务(10558)
财务管理(10539)
机构
大学(263605)
学院(262458)
管理(104766)
(95318)
经济(92887)
理学(90500)
理学院(89459)
研究(88041)
管理学(87836)
管理学院(87363)
中国(63932)
(57296)
科学(57159)
(44576)
(44294)
(44252)
业大(41772)
研究所(40530)
中心(39783)
(38850)
北京(36174)
(36174)
师范(35787)
财经(35191)
农业(34921)
(32731)
(31965)
(31637)
技术(30817)
师范大学(28751)
基金
项目(184648)
科学(143259)
研究(136601)
基金(130674)
(114109)
国家(113090)
科学基金(96254)
社会(82271)
社会科(77530)
社会科学(77509)
(73658)
基金项目(70089)
自然(63255)
教育(63039)
(61876)
自然科(61716)
自然科学(61699)
自然科学基金(60543)
编号(57523)
资助(53431)
成果(47305)
重点(41030)
课题(40144)
(39790)
(38864)
(38160)
创新(35488)
科研(35270)
项目编号(35247)
大学(34225)
期刊
(106640)
经济(106640)
研究(76432)
中国(53847)
学报(44827)
(40883)
科学(39713)
管理(37869)
教育(36699)
大学(33325)
(32568)
学学(30893)
农业(28590)
技术(24141)
(19802)
金融(19802)
业经(18374)
图书(17810)
财经(16135)
经济研究(15955)
(13950)
问题(13699)
科技(13623)
(13611)
理论(13302)
(12663)
实践(12471)
(12471)
书馆(11898)
图书馆(11898)
共检索到383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萍  杨申茂  刘君敏  
文章介绍了美国《通用住宅设计》、日本《应对长寿社会的住宅设计指南》和中国《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通过比较,试图提出适合我国"在宅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指引,以期能为我国"在宅养老"住宅体系的建构提供依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忠富  何雨薇  
总结串行生产方式的缺点与并行工程思想的特点,讨论并行工程应用在SI住宅建设全寿命周期中的必要性和目标;研究并行工程思想在SI住宅建设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应用,建立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SI住宅全寿命周期生产、运营系统;研究认为并行工程对于提升SI住宅建设效率有显著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熊国经  周敏建  
在日本国民的实际生活中,公营住宅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在政府的主导下,日本形成了以公营住宅、公团住宅、公库住宅为三大支柱的公共住宅供应体系。政府在财政、金融和税收制度上,对公营住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解决日本住宅短缺问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小波  刘禹  
针对建筑工业化典型产品SI住宅的项目管理特征和建筑信息化BIM技术优势,架构基于BIM技术的SI住宅项目管理体系,并分析BIM技术在SI住宅项目管理中的工程价值流。研究表明,BIM技术优势与SI住宅项目管理特征及需求契合性良好,BIM-SI住宅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信息化的融合与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武振  冯仕章  刁宁  
构建高品质住宅评价指标体系是高品质住宅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息息相关。本文按照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分析了住宅建设长期存在的痼疾,从居住者感受角度出发,以绿色、健康、舒适、质量品质和智能化为最大公约数,借鉴现行国内外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住宅乃至住区等相关标准合理内核,按照"接力赛"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引导格局研究了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探索了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线,助力提升居住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玲珍  韩国栋  
采用1998~2009年中国豪华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普通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和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豪华住宅售价、普通住宅售价和经济适用房售价三者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豪华住宅售价波动对其他售价的影响相对较大,而长期内经济适用房售价波动对其他售价的影响相对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亚臣  徐晓晴  刘宁  
本文在对村镇住宅建设技术服务体系的界定和目前我国村镇住宅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针对村镇建筑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制度建设、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和科学技术的普及等对策来加强村镇住宅建设技术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颖  吴玉璇  张颖  赵金平  许志钢  
基于住宅模块化部品设计的尺寸标准化及建筑模数化,尝试建立轻型木结构住宅标准化设计体系,以期推进木结构住宅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出18种模块化墙体与8种楼盖部品,建立模块化部品数据库;提出模数化的设计方法,并建立了基本模数1 M=610 mm;开展单层现代轻型木结构住宅的理论计算,通过模型制作验证了本标准化结构体系的可行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沈良峰  龙晴  
建筑产业现代化处于大发展的机遇期,传统住宅向装配式住宅发展成为建筑业的必然选择。基于装配式住宅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工具,将装配式住宅全寿命期阶段进行分解。结合集成理论,分析其全寿命期阶段间的集成关系,构建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过程集成管理体系模型,以实现装配式住宅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的一体化管理。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廖奇云  胡沙沙  
基于物业管理服务研究现状,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重庆市3个住宅小区中发放问卷调查并整理数据,结合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廖奇云  胡沙沙  
基于物业管理服务研究现状,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重庆市3个住宅小区中发放问卷调查并整理数据,结合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卢梅  刘秀吾  吴纯玺  
特征价格模型是国外广泛应用的制定住宅价格的模型,我国在住宅价格方面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住宅均价的制定。结合前人的经验,将特征价格模型推广到制定住宅分套定价,通过传统的特征价格模型得出西安市分套住宅定价体系,并对因变量数BOX-COX转换,得出新的特征价格模型。研究结果有效地说明住宅分套价格和住宅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说明通过BOX-COX变换后的特征价格模型拟合度优于传统的特征价格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家瑞  
住宅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期以来,我国住宅质量管理体系落后于住宅市场化的发展步伐,在住宅产权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质量控制的主体关系却不甚清晰,这使得政府至今仍然对住宅的质量承担着无限责任。这一角色定位夸大了政府功能,误导了社会公众,不仅违背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初衷,不符合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也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因此,重新梳理住宅质量控制的主体关系,明确政府在住宅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重塑和再造住宅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十分紧迫和必要的课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双华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商品住宅消费的现状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推动商品住宅消费的措施,提出了完善个人住宅消费的构想:其一,由政府出面建立适合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消费的政策性金融体系,资金运用低来低去;其二,建立一般性的个人住宅消费金融体系,资金来源可包括长期债券等多种形式。本文在此基础上就个人住宅金融消费体系的立法、执行办法和区分两类住宅体系的建筑标准等也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