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62)
2023(5281)
2022(4209)
2021(4281)
2020(3722)
2019(8766)
2018(8819)
2017(18035)
2016(9674)
2015(10767)
2014(10801)
2013(10529)
2012(9345)
2011(8037)
2010(8394)
2009(7691)
2008(7596)
2007(6437)
2006(5409)
2005(4765)
作者
(24137)
(19900)
(19818)
(19422)
(12722)
(9437)
(9130)
(7618)
(7505)
(7303)
(6998)
(6694)
(6494)
(6303)
(6269)
(6124)
(5908)
(5785)
(5700)
(5584)
(4852)
(4817)
(4795)
(4709)
(4502)
(4431)
(4344)
(4257)
(4029)
(3866)
学科
(37141)
经济(37114)
管理(30887)
(24165)
(22372)
(20841)
企业(20841)
方法(19379)
数学(17946)
数学方法(17468)
财政(12818)
(10408)
中国(10045)
(9548)
(9033)
财务(9000)
财务管理(8951)
(8510)
企业财务(8474)
(8103)
土地(7754)
地方(7441)
理论(6956)
业经(6331)
(6221)
(6100)
农业(5484)
(5412)
制度(5403)
(5287)
机构
学院(122314)
大学(120769)
管理(50150)
(47866)
经济(46825)
理学(43457)
理学院(43050)
管理学(42013)
管理学院(41804)
研究(36199)
(31876)
中国(29578)
(25336)
科学(22151)
财经(20980)
(18993)
(18576)
(17710)
中心(17404)
(17214)
业大(17131)
北京(15697)
研究所(15516)
财经大学(15333)
经济学(14806)
(14448)
(14353)
师范(14244)
(13419)
农业(13332)
基金
项目(81356)
科学(63774)
研究(59948)
基金(58750)
(50410)
国家(50047)
科学基金(43832)
社会(37835)
社会科(35948)
社会科学(35935)
(32126)
基金项目(30342)
教育(28378)
自然(28195)
自然科(27590)
自然科学(27585)
自然科学基金(27042)
(26449)
编号(25492)
资助(25296)
成果(20880)
重点(17964)
(17815)
课题(17217)
(16747)
(16053)
项目编号(15849)
国家社会(15702)
创新(15686)
科研(15613)
期刊
(51447)
经济(51447)
研究(36083)
(29889)
中国(28768)
管理(17495)
学报(16023)
科学(15897)
(15295)
教育(13061)
大学(12894)
学学(12288)
技术(11844)
财经(10654)
农业(10399)
经济研究(9330)
(9262)
金融(9262)
(9038)
业经(8223)
统计(7981)
(7875)
财政(7875)
图书(7288)
(7238)
财会(7213)
会计(6957)
决策(6637)
问题(6353)
技术经济(5920)
共检索到184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左翔  殷醒民  
已有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垄断国有土地转让一级市场是造成中国公共品供给重基础设施建设、轻公共服务的重要原因。当前"土地财政"包括低价协议出让工业用地"以地引资增税"和招、拍、挂国有土地获取土地出让金两种模式。本文利用2003-2008年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后者对中国公共品供给结构有更大的扭曲作用。进一步探讨微观机制的经验研究发现,经济性公共品的增量供给能显著提升国有土地招、拍、挂价格,而非经济性公共品则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追逐高额的土地出让金就成为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扭曲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平新乔  白洁  
财政激励与预算外收入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考察了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政激励对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满足当地真实需要的敏感度(responsiveness)的影响。中国的财政分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规模巨大的预算外收入会扩大地方政府的规模,从而加重当地居民和农民的负担;其次,地方政府预算外支出的规模效应递减;第三,城市化水平 (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维护方面的支出负相关,表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并不一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志胜  金雪涛  
理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从公共文化产品的决策者、生产者和提供者三位一体的角色向政策制定者、资金供应者和生产安排者的角色转变。该文从公共文化多元化供给模式的形成机理入手,阐释公共文化多元化供给的类型及公共财政直接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间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领域的有效方式,并对如何发挥公共财政的积极作用提出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跃卿  
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效率普遍不高,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支出因受到预算外支出的影响相对较高,财政分权的激励制度并没有显著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经济性公共品支出相对较高也是因为财政分权制度缺陷所形成的。因此,通过差别化的财政分权,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约束,并且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的结构,是提高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解决财政分权促进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有效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华  任龙洋  
利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1996-2010年中国省级政府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的相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地方政府的维持性和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效率普遍偏低,而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相对高效,且预算外支出比预算内支出更有效率。由此可见,财政分权下的激励机制没有普遍提升公共品的供给效率,而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软预算约束的制度缺陷。因此,在加强预算约束的同时,必须通过相关机制设计维持地方的经济增速,而对于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的问题,则需要通过差别化的分权甚至一定程度的集权来解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欢  张晨  
在对财政分权与人口流动对软公共品供给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相关理论假说。经区分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分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发现,财政资源配置并未与人口流动相匹配,一地区人口流出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其人均软公共品供给水平的提升。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是影响人口流动的根本因素,进一步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与人口流动与软公共品供给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分权造成了软公共品供给随人口流出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相反,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分权则造成了软公共品供给随人口流入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且财政分权度越高,人口流入对软公共品供给的负效应就越明显。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燕  王蒙  张杰  
地方公共品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辖区居民福利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政府发挥职能的重要抓手。然而,与基础设施等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教育、医疗等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远远不足。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的经济偏向,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会导致民生类公共品供给不足,进而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将导致居民储蓄率升高,消费比重下降,不利于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土地财政作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导致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偏向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就能发现,"土地财政"仅仅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的主要资金来源,激励机制可能才是导致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这一政府行为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探讨不同激励水平下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理解,从政府官员及其激励出发,利用2004-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官员年龄、学历、任期和来源地等不同特征所引致的晋升激励差异下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非经济性公共品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没有影响。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作用随所在地官员特征呈现出差异,年龄较小、任期较短、学历较高和本省来源等晋升预期更强的官员辖区内,土地财政对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结论意味着,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在土地财政与公共品供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重构激励是优化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政府需弱化对经济增速的考核,加大民生类指标的权重,引导土地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等民生类公共品倾斜,从而促进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白璐璠  王春成  
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对项目的全程参与,有力提升公共财政的项目投融资能力,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升公共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毫无疑问,PPP模式将形成对财政投融资模式及公共项目运行模式的实质冲击,尤其将切实影响到公共债务管理。梳理PPP模式下公共财政负债管理转型的现实土壤和制度需求,发现当中的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探索通过PPP模式改进地方财政债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尧  
在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与卫生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机理。对1995—2008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面板3SLS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财政分权度越高,且卫生公共品的供给总量和人均卫生决算费用也会增多,但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降低;市场化程度与财政分权度和卫生公共品供给正相关;竞争程度越激烈的地区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越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夏策敏  
有关财政分权对公共品供给影响的研究,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特征,以及不同公共品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关系,得出地方政府偏好基础设施类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而轻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现实中,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目标的差异、地方政府扩张预算外收入的策略性行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支出竞争、行政管理支出的扩张、腐败等因素都影响公共品的供给。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琪  汤玉刚  
本文以中国的城镇化为背景,运用公共品资本化原理,分析了地方土地财政制度,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制度与房地产相关税收制度,对地方公共品提供激励的传导机制。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地方公共品提供具有结构性的激励效应,但该激励机制建立在土地和房产交易之上,地方财政努力程度被交易时点截然分割。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实现从交易型向保有型"土地溢价回收"制度转换,将有助于建立对称的、可持续的地方财政激励制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靖  
土地财政主要是指地方政府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转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以获得市政建设资金,或作为抵押品获得银行贷款,用于弥补财政收入不足。土地是稀缺性的生产要素,根据市场经济理论,经济行为主体利用其获得经济收益属理性行为,且我国当前又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势必会增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所以,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出让收入本质上并无问题。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国富  卿志琼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运用征地权取走源于农村土地的全部租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我国城市的公共品供给水平显著提高。尽管在理论上这种公共品供给模式得到了“亨利定理”的支持,但其激励结构和社会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不可持续性。当城市化进入成熟期,地方政府的房产税收入与地方公共品支出之间逐渐形成稳定的对应关系,迫切需要推进地方公共品供给模式的转型,即构建以房产税取代土地租金作为融资来源的地方公共品供给模式。但公共品供给模式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这一转型依赖于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推动,因此,必须同步推动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舒成  
文章以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级地方公共品供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的制度设计、分配体制、管理机制对地级政府提供地方公共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财政分权体制对地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下,地级政府受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负担重和治理效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并未由经济发展型政府转向社会服务型政府。因此,在推进地方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时,应致力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效率,改善地方财政体制运行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财政体制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