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9)
- 2023(5871)
- 2022(4700)
- 2021(4359)
- 2020(3469)
- 2019(7830)
- 2018(7525)
- 2017(14382)
- 2016(7831)
- 2015(8365)
- 2014(8673)
- 2013(8646)
- 2012(8537)
- 2011(7971)
- 2010(8443)
- 2009(7990)
- 2008(7831)
- 2007(7390)
- 2006(6750)
- 2005(5908)
- 学科
- 济(38131)
- 经济(38087)
- 农(26805)
- 业(24655)
- 农业(18113)
- 管理(17190)
- 方法(13441)
- 企(13280)
- 企业(13280)
- 数学(11876)
- 数学方法(11751)
- 业经(11569)
- 中国(10577)
- 制(9317)
- 地方(8630)
- 财(8164)
- 学(8127)
- 结构(7815)
- 体(7279)
- 农业经济(7150)
- 收入(7027)
- 发(6854)
- 贸(6535)
- 贸易(6532)
- 融(6501)
- 金融(6500)
- 易(6312)
- 银(6298)
- 银行(6279)
- 行(6102)
- 机构
- 学院(123705)
- 大学(122322)
- 济(52939)
- 经济(51934)
- 研究(45142)
- 管理(44269)
- 理学(38422)
- 理学院(37927)
- 管理学(37188)
- 管理学院(36975)
- 中国(34446)
- 农(29663)
- 科学(27569)
- 京(25225)
- 财(23905)
- 所(23253)
- 农业(21885)
- 研究所(21307)
- 业大(20298)
- 中心(20198)
- 江(19340)
- 财经(18863)
- 范(18272)
- 师范(18082)
- 经(17102)
- 经济学(16824)
- 北京(15679)
- 院(15514)
- 经济学院(15257)
- 州(15039)
- 基金
- 项目(81753)
- 科学(65166)
- 基金(60731)
- 研究(59790)
- 家(53168)
- 国家(52653)
- 科学基金(44508)
- 社会(40230)
- 社会科(37801)
- 社会科学(37791)
- 基金项目(32074)
- 省(32062)
- 自然(27503)
- 自然科(26869)
- 自然科学(26860)
- 划(26621)
- 教育(26618)
- 自然科学基金(26395)
- 编号(24139)
- 资助(24055)
- 成果(19891)
- 发(18752)
- 部(18674)
- 重点(18601)
- 农(17735)
- 国家社会(16964)
- 课题(16624)
- 创(16385)
- 教育部(15895)
- 人文(15404)
共检索到187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年猛 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年猛博士、孙久文教授在《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3期撰文指出,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相反,居民消费绝对量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其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同时城镇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消费占比则呈不断下降趋势,可见,中国整体消费结构呈现"国退民进、城强村弱"现象。本文对这种现象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考察,其基本结论如下:1.城乡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中国居民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恒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区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得到逐步的改善。据对农村住户收支的抽样调查,1986年,平均每人纯收入达到316.10元,比1954年增加250.82元,增长3.84倍,平均每年递增5.22%,其中:1979年至1986年平均每年递增12.73%。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986年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83.87元,比1954年增长3.36倍,平均每年递增4.86%。其中:1979年至1986年平均每年递增13.18%。农民生活明显改善,生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春学 杨新铭
随着国有企业整体脱困目标的完成,"国退民进"进程的放缓及局部的"国进民退",触发了学术界的大讨论与思考,也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之所以产生这么广泛的争论,源于当前理论界乃至整个社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在梳理"国进民退"争论的产生背景、表现形式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国进民退 国有企业 改革 效率 比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国进民退"是讨论得最热烈的一个问题,从局部的意义上,"国进民退"不是假命题,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从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情况出发来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彼此消长必须经历以下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民营经济。第二阶段,在国企经过改革效率提高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逐步上升,民营经济的比重逐步下降,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并不否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平等竞争导致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互存在的有进有退的正常现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盖凯程 周永昇 刘璐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是一个由历史形态主体性、现实结构多元化和实现形式多样性等构成的辩证逻辑体系。它与中国所有制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体系以及与之相一致的政策体系、实践体系和法律体系。这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规定并描刻着中国所有制结构演进的主要脉络、外延边界和演绎方向,形塑了中国所有制结构在规模和质量上"国进民进"的历时性时空演绎总体特征。将"国进民退"作为一个实然命题,置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序空间里运用历史数据进行全景式、历时性实证观察可以发现:"国进民退"是一个伪命题。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国进民退 国民共进 历时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东亮
近年来,我国在一些行业领域出现了结构性国进民退现象。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实体经济改革所导致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而造成的。我国以利率控制和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为特征的金融控制体系在信贷资源的分配上具有极强的所有制倾向,国有企业资金充裕,民营企业借贷困难。廉价的信贷资源刺激了国有企业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扩张,由此导致这些行业出现了结构性国进民退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和利率控制,营造竞争性的金融市场。
关键词:
金融控制 信贷歧视 国进民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晖 赵峰
通过在现有研究中加入生产负外部效应和市场结构等因素,笔者构建了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即使在存在较大负外部效应的情况下,部分民营化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佳策略,全部国有化或全部民营化都不是政府的最佳选择。当经济体中负外部效应的影响不可忽视时,过度民营化必然会导致"国进民退"①现象的发生,这是对经济结构的微调,并不能取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包振强 范金 周青春
论农村消费结构的优化──江苏农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包振强,范金,周青春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及全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93年江苏农民人均年收入为1267元,比1954年增加13.4倍,其中,从...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伟
近年来,我国少数行业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2009年这一现象变得更为明显。"国进民退"并非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而是受国有企业过多的留存利润、歧视性的产业政策、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对中央国企的支持等体制性因素扭曲所致。因此,"国进民退"不仅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进,还会在民营企业的发展、收入分配、产业结构优化、金融风险和增长方式的转型等方面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为防止"国进民退",应对国有企业进行合理定位,划定其必要的经营范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为
本文探讨了 90年代农民消费结构 ,说明消费结构改变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收入的提高 ,而是农民的大幅度流动 ,并通过模型验证了经验假说。作者阐述了农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它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将是暂时的。要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城市化将农民转移出去 ,发展第三产业 ,改变收入的增长源 ,变自给性消费为市场消费。农民消费结构的自主性改变才能真正启动中国的内需 ,才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城市化 内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珊珊 王德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消费结构逐步优化,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国农民消费仍处于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低水平阶段,总体消费质量仍然不高。农民消费直接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发展,从而关联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农民消费水平与结构升级,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农民 消费结构 消费质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国政 杨峰
本文以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消费结构的事实为基础,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二者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基本生活类支出产生负效应,且前者不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发展类支出存在正效应,但影响不大,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是农民发展类支出的格兰杰原因。整体上农村金融对提升农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基于此,需要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优化农村金融结构,促进农民消费需求提高。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民消费结构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凯
从2009年以来,在经济学界、舆论界掀起了一股质疑、批评"国进民退"的热浪。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国进民退"是改革的倒退,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国进民退"是旧体制的复辟,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国进民退"只是暂时现象,有的专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腾 詹博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并购此起彼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由此引发激烈的"国进民退"争辩。争辩主要就"国进民退"存在与否、形成原因、价值判断以及竞争性行业的国企退出等问题展开。关于"国进民退"存在与否,有总体没有论、潮流大戏论和个别现象论;关于"国进民退"的形成原因,有市场扭曲论、宏观调控论、"玻璃门"现象论、金融差异论和多因综合论;关于"国进民退"的价值判断,有肯定论和否定论;关于竞争性行业的国企退出,有退出论和不退论。当然,我国经济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国""民"共存、进退自由。
关键词:
国进民退 国有经济 民营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