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14)
2023(20560)
2022(16729)
2021(15438)
2020(12902)
2019(29237)
2018(28662)
2017(54876)
2016(29426)
2015(32765)
2014(32666)
2013(31862)
2012(29324)
2011(26011)
2010(26492)
2009(24687)
2008(23803)
2007(21297)
2006(18813)
2005(17186)
作者
(81745)
(67933)
(67381)
(64130)
(43564)
(32264)
(30731)
(26376)
(26050)
(24187)
(23108)
(22974)
(21562)
(21533)
(21077)
(20981)
(20134)
(19722)
(19551)
(19487)
(16953)
(16648)
(16620)
(15779)
(15296)
(15155)
(15117)
(15034)
(13571)
(13503)
学科
(129369)
经济(129228)
(104647)
管理(95346)
(91960)
企业(91960)
方法(54807)
数学(45164)
数学方法(44726)
中国(40280)
(38604)
(37923)
业经(37054)
(30172)
金融(30165)
地方(29590)
(28842)
(28567)
银行(28538)
(27565)
(27202)
财务(27128)
财务管理(27082)
农业(26702)
企业财务(25836)
技术(22376)
理论(22281)
(21767)
贸易(21747)
(21677)
机构
学院(412014)
大学(406845)
(174602)
经济(171168)
管理(163151)
理学(139334)
理学院(137968)
管理学(135841)
管理学院(135078)
研究(134454)
中国(110214)
(85501)
(84564)
科学(77068)
财经(66539)
(65749)
(65368)
中心(64153)
(63699)
(60494)
研究所(58745)
业大(56226)
北京(53724)
经济学(53483)
(51565)
师范(51025)
(50969)
农业(50718)
财经大学(49324)
(48868)
基金
项目(268648)
科学(214410)
研究(201252)
基金(196325)
(169122)
国家(167419)
科学基金(146356)
社会(130397)
社会科(123735)
社会科学(123705)
(105842)
基金项目(102911)
教育(93077)
自然(92159)
自然科(90117)
自然科学(90096)
自然科学基金(88550)
(87700)
编号(81643)
资助(79786)
成果(66144)
(60840)
重点(59961)
(59753)
(58198)
课题(56613)
国家社会(54426)
创新(53779)
教育部(52269)
人文(51228)
期刊
(197615)
经济(197615)
研究(124040)
中国(86281)
(69516)
管理(66188)
(61184)
学报(56751)
科学(55202)
(52568)
金融(52568)
教育(45556)
大学(45282)
学学(42752)
农业(41201)
技术(39058)
业经(34487)
财经(34065)
经济研究(31172)
(29360)
问题(25878)
(23667)
技术经济(21332)
(20029)
商业(19609)
现代(19434)
统计(19338)
世界(19329)
财会(19121)
理论(18510)
共检索到635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乔贵涛  杜英巧  
以2015—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金融化视角考察“国家队”持股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信息环境是“国家队”持股抑制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投机动机下的金融资产持有以及“国家队”持股比例较高时,其抑制作用越强;在抑制金融化趋势后,企业的研发投入显著提高。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国家队”持股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亦为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光贵   韩嘉欣  
“国家队”持股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选取2015—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被“国家队”持股的企业是否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改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国家队”持股通过分析师关注以及媒体关注双重渠道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市场化环境更好的地区时,“国家队”持股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的效果更加显著。研究拓展并丰富了“国家队”持股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研究,对微观企业日常经营的治理效应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文雯  施嘉妮  张晓亮  
选取2015—2021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特殊国有机构投资者“国家队”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能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国家队”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ESG评分越好。机制检验表明,“国家队”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改善内外部信息环境、减轻管理层代理问题三条路径推动企业ESG目标的实现。拓展性研究显示“,国家队”持股时间越长,企业的ESG表现越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冬冬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和现代金融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也应不断完善,但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日趋严重。文章基于创新发展理念视角分析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阻碍了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挤出效应超过了蓄水池效应,在考虑了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企业异质性、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通过抑制创新投入和降低创新产出两个渠道阻碍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华飞  卢露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受内外部复杂环境变化下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部分实体企业出现了脱实向虚、金融化率较高的倾向,对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为此,本文从企业金融化的内涵和分布特征出发,从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和企业主体三个层面剖析了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成因,以及过度金融化对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合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企业金融化治理实践,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太升  王玲莉  唐勇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数字普惠金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理及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使用深度促进作用最强,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科技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表现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提高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来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检验表明,金融监管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后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合黔  陈开洋  赵鹏  
本文以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为切入点,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企业产业资本盈利能力,以期理解微观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结果显示,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显著降低其产业资本收益率,该负向影响在持股金融机构后5年内仍存在。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后,企业内部配置更多金融资产,挤出用于产业设备更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拖累实体产业资本收益率。此外,持股多类型金融机构和持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能有效缓解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肇民  
基于2004—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市场规模扩张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技术市场规模扩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还可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地区来看,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技术市场规模扩张可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技术市场发展虽可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企业金融化表现为遮掩效应而非中介作用。据此,提出从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合理布局投资组合、激活数字金融新功能方面入手,通过发挥技术市场规模扩张活力、抑制企业金融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郝颖  于冰  李雪轶  
基于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经济实践,文章以2010—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产融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绩效,而且在治理相嵌的调节作用下,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具体而言,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剩余负债能力是产融结合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检验发现,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这种影响会因企业产权性质和成长性水平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效应。文章有助于阐释产融结合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促进企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志勇   刘思源   刘希明   韩炳   刘迅  
文章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抑制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资本结构是企业金融化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中介变量,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企业金融化通过降低杠杆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全样本和非国有企业中,股权激励在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期限错配在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伟艳  胡士集  
“国家队”机构投资者不仅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微观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透明度是“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企业避税的重要渠道“。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差的样本中。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文雯  胡慧杰  李倩  
"国家队"持股在起到稳定资本市场作用的同时,能否对微观企业经营决策产生影响有待深入探究。本文运用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国家队"持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队"持股能显著降低企业风险,且上述影响在代理成本较高以及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对影响路径的分析发现,"国家队"持股主要通过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来降低企业风险。上述结论在使用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和公司固定效应模型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本文拓展了"国家队"持股的经济后果研究,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闫丽娟   唐少清   严鸿雁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来源。以2017—2021年北京市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审计水平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审计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当外部监督强度越高时,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形成合力,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研究结果丰富了内部审计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兰品  冀泽辉  胡凯  
增值税税率改革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措施,而这一举措能否遏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差异性投资收益率所导致的经济“脱实向虚”风险,不但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以财税[2017]37号文、财税[2018]32号文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39号文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2017~2019年增值税税率改革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改革能有效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且对非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域的企业治理效应更明显;增值税税率改革能有效弱化企业的“投资替代”动机促进经济“脱虚还实”,而对于“预防性储蓄”动机影响效果不明显;增值税税率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应能促使实物资本投资和企业创新投资的增加,有助于优化企业投资结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龙  詹惠蓉  文文  
本文以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均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但该负面影响在企业所属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企业技术依存度、管理层激励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盈余持续性效应、资金蓄水池效应与投融资期限错配效应在金融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其中,盈余持续性与投融资期限错配表现为中介效应,而资金蓄水池则表现为遮掩效应。本文的研究为金融化影响实体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为缓解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