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11)
- 2023(2804)
- 2022(2318)
- 2021(2294)
- 2020(2010)
- 2019(4365)
- 2018(4061)
- 2017(7489)
- 2016(4088)
- 2015(4694)
- 2014(4618)
- 2013(4447)
- 2012(4195)
- 2011(3239)
- 2010(3500)
- 2009(3172)
- 2008(3482)
- 2007(3021)
- 2006(2658)
- 2005(2307)
- 学科
- 财(21417)
- 管理(16799)
- 业(15981)
- 企(14236)
- 企业(14236)
- 济(11989)
- 经济(11958)
- 财政(11956)
- 政(9519)
- 务(9107)
- 财务(9106)
- 财务管理(9062)
- 企业财务(8703)
- 中国(5860)
- 制(5626)
- 方法(4688)
- 农(4539)
- 家(4315)
- 体(4253)
- 制度(4014)
- 度(4014)
- 数学(3959)
- 数学方法(3935)
- 体制(3819)
- 国家(3685)
- 策(3685)
- 出(3503)
- 地方(3275)
- 税(3191)
- 及其(3077)
- 机构
- 大学(50884)
- 学院(50059)
- 财(21662)
- 济(21354)
- 经济(20969)
- 管理(18269)
- 研究(17459)
- 理学(15395)
- 理学院(15232)
- 管理学(15093)
- 管理学院(14991)
- 中国(14078)
- 财经(12594)
- 经(11385)
- 京(10447)
- 科学(9383)
- 财经大学(9072)
- 所(8971)
- 财政(8443)
- 江(8234)
- 中心(7709)
- 研究所(7494)
- 政(7421)
- 经济学(6997)
- 北京(6784)
- 省(6563)
- 经济学院(6335)
- 农(6141)
- 院(6102)
- 范(5920)
共检索到89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达昌 贾志勇
郭复初同志在《论国家财务》(见《财经科学》1991年第3期,以下简称郭文)一文中,不仅提出了“国家财务”的新概念,而且分析了“国家财务”的职能。郭文竭力想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财务”可以“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并和国家财政“平行”。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理论问题,即如何认识财务、“国家财务”和国家财政的关系问题。我们不同意郭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达昌 贾志勇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先后进行了若干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国有企业有了一定活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要求看,目前财政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改革还需要深化。这些不适应的方面主要是: 1、对国有企业财务的管理还存在较多的行政性,不利于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经营者。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依然按分所有制、分部门、分行业的办法制订。在财务管理方法上,在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同时,政府和主管部门较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哲玲
继我刊登出郭复初、李达昌等同志关于“国家财务独立论”的不同见解以来,在理论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迄今为止,我们又收到了不少有关这一争论的商榷文章。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出这些文章,以期讨论向纵深发展。欢迎理论界的同志就这一问题积极发表高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复初
《财经科学》1992年第2期发表李达昌、贾志勇同志《‘国家财务独立论’质疑——与郭复初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把国家财务视作与国家财政在内涵与外延上同一的概念,否认国家财务的独立性,坚持国家财政统一管理国有经济财务的传统理论观点(以下简称财政统管论)。李文所持理论观点,涉及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财政与财务的基本理论问题,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复初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已转向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难点,是明确国有资产产权代表与投资主体。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使国有经营资本与财政资金分流运行,分开管理,建立独立的国家财务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对传统财政理论进行全面更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夏冬林
郭廷友同志以“也谈资金结构及其优化”对拙文(《会计研究》1993年第3期)提出批评,读罢深受启发,收获不小,感触很大,笔者不揣浅陋,写就短文,以就教于郭廷友同志和会计界同仁。 第一,拙文开宗明义,论述资金结构应为权益结构,但未定义资金。权益结构与资本结构大致相同,只是广义的资本不包括短期负债。 现实经济生活中,“资金”大多指“钱”(当然是用于生产经营的“钱”),人们常说的缺乏资金一般是指搞不到钱,也就是说没有资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卓
读贵刊1988年第五期中刊登的王福淇同志《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中税金计算的探讨》一文(下称“王文”),对文中提出的财务内部收益率的税金计算原则不敢苟同。王文指出:为了真实反映项目对企业产生的实际获利能力,而应当在计算内部收益率时,除了计算销售税金以外,在贷款偿还后,仍应计算所得税及能源交通税。笔者认为王文对问题的提出是好的,但对内部收益率概念的理解有偏差。现提出笔者的看法与王福淇同志商榷。首先要弄清内部收益率的概念。准确地说,内部收益率是指在计算期(项目经济寿命期)内各年净现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贵生
国家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主权所有者为主体所形成的分配或分配关系;国家财务分配是以国家生产资料所有者为主体所形成的分配或分配关系。文章通过对国家财政分配与国家财务分配的对比分析,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分配理论及生产劳动理论,重新研究了国家财政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关于国家财务分配若干基本范畴的新认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润光
读了《人口研究》(1990)第四期《论优死的社会经济意义和道德价值》一文(以下简称《价值》),对作者大胆涉猎“优死”这一充满激烈争论的全球性的时代课题,深表敬佩。但掩卷思索,仍有几个问题费解,不妨冒昧揣出,以期与原华荣同志商榷,并为“优死”课题的研讨呐喊几声。 一、优死的对象问题 优死对象的确定,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洪明
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国家素质教育政策所赋予的;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实践选择的结果,也是由课堂教学自身性质所决定的。坚持“课堂主渠道”观念,必须摒弃那些弱化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错误观念,改革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途径。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学校 课堂教学 主渠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达林
《当代财经》1992年第1期,发表了郭显光、汪葛平二同志的《构造标志变异系数的新思路》一文(以下简称《新思路》)。该文认为原“标准差系数”公式不科学、不合理。理由是:1.标准差σ的大小仅取决于标志的离散程度,不能再把X作为影响σ的独立因素;2.这一相对数的计算缺乏可比性。标准差数据是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段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钱伯海 王莉霞
笔者在多篇拙文中,讲过社会劳动创造价值在企业则表现为物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在本刊和其他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对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其中有的学者如宋则行、李定中、陈德华等同志,虽然也提出商榷和批评,但出于同志间的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兴志 刘宝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