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4)
2023(3554)
2022(3019)
2021(2864)
2020(2345)
2019(5410)
2018(5267)
2017(9896)
2016(5110)
2015(5905)
2014(5953)
2013(5688)
2012(5545)
2011(5080)
2010(5484)
2009(5119)
2008(5528)
2007(5181)
2006(4684)
2005(4407)
作者
(15578)
(12889)
(12848)
(12096)
(8496)
(6193)
(5807)
(4895)
(4875)
(4564)
(4409)
(4313)
(4109)
(4106)
(4083)
(3908)
(3714)
(3705)
(3617)
(3615)
(3240)
(3166)
(3029)
(2996)
(2849)
(2843)
(2790)
(2761)
(2598)
(2528)
学科
(24130)
经济(24090)
(17170)
(15841)
企业(15841)
管理(15173)
方法(9175)
中国(7094)
业经(6464)
理论(6423)
数学(6134)
数学方法(6057)
(5892)
(5875)
(5775)
贸易(5773)
(5685)
(5617)
(5352)
(4929)
(4835)
银行(4831)
(4739)
金融(4739)
(4628)
(4315)
(3865)
农业(3784)
(3631)
地方(3579)
机构
大学(82431)
学院(80047)
(36559)
经济(35809)
管理(30778)
研究(29721)
理学(25721)
理学院(25426)
管理学(25114)
管理学院(24951)
中国(22713)
(18143)
(17455)
科学(15775)
(14994)
财经(13545)
研究所(13296)
中心(12931)
(12723)
(12308)
北京(11852)
经济学(11555)
(11376)
师范(11321)
(10629)
(10431)
经济学院(10214)
财经大学(10118)
(9837)
师范大学(9297)
基金
项目(46986)
科学(37468)
研究(36392)
基金(34824)
(30829)
国家(30088)
科学基金(25369)
社会(24019)
社会科(22693)
社会科学(22684)
基金项目(17726)
(16810)
教育(16526)
自然(14939)
编号(14639)
自然科(14590)
自然科学(14584)
(14452)
自然科学基金(14358)
资助(14253)
成果(13278)
(10896)
重点(10705)
国家社会(10259)
课题(10050)
(9931)
(9843)
(9684)
教育部(9671)
人文(9296)
期刊
(45392)
经济(45392)
研究(27815)
中国(17058)
(14511)
管理(13660)
学报(11307)
科学(10803)
教育(10741)
(9708)
大学(9158)
学学(8360)
(8196)
金融(8196)
财经(7749)
经济研究(6882)
(6853)
技术(6666)
农业(6354)
业经(6026)
(5918)
问题(5869)
国际(5586)
世界(5558)
图书(4845)
技术经济(4284)
(4040)
理论(4029)
现代(3999)
(3998)
共检索到133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弋亚群,刘益,傅琪波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各国为了能取得在下世纪的竞争优势地位,纷纷调动其拥有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剧了以综合国力为目标的国际竞争。对于各个国家而言,其本国及民族的利益才是其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国家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大家广泛关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良波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是由生产因素、需求因素、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及机遇决定的。本文主要从前提、角度、范围、性质等方面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金紫江  杨臻黛  
本文对国家竞争优势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并利用其理论框架对我国实际作了分析,指出我国目前总体上仍处于要素推动和资本推动的过渡阶段,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产业竞争优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丹萍  
本文通过对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国家竞争优势”核心理论的介绍 ,分析了同其他贸易理论相比 ,给国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贡献 ,同时也提出了该理论所存在的一些缺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曾忠禄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六种因素决定的。它们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市场结构与公司战略、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政府以及机遇。这些因素结成一个系统,共同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实力、构成和持久性。波特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一个确认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分析工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辑慈  
在今日的全球性市场上,经济竞争愈演愈烈。这种经济竞争的深刻背景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每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走向世界,如何解释一国竞争力成为重要问题。古典经济学理论对此一筹莫展。然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异军突起,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一大法宝。这个显学是麦克欧·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提出来的。波特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著名经济学家,曾任职于总统工业竞争委员会。他于1980、1985年先后发表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琦  
文章整合价值链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构建了一个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分析框架,用于解释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竞争优势来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路径以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盛晓白  
一、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学说,长期以来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石,在学术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李嘉图之后出现的很多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以比较成本学说为基础,并加以补充、修正和深化,使之在理论上更完整、更系统、更符合现实情况。赫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念  
近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全新理论框架的建立——新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起源于1978年至1982是由迪克西特(Dixit)、诺曼(Norman)、埃蒂尔(Fthier)、克鲁格曼(Kruhman)、赫尔普曼(Helpman)、兰开斯特(Lancaster)等人相对独立发表的一系列关于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际贸易的论文.在此基础上,1985年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在其专著《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中,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成果,部分克服了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建立起了垄断竞争和产品种类内生化的国际贸易一般均衡模型.这被视为新贸易理论正式形成的标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毅  焦秀红  
在诸多国际贸易理论中,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持于一九九0年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流行和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该理论对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统筹制定国家宏观和企业微观国际经济贸易政策及战略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霍建国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主要层次是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本国福利;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各国应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的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有必  
1990年初,美国出版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Michael E·Porter)的新作:《国家的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of Nations)。在这部书中,波特教授在对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丹麦、瑞士、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的实证分析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国家竞争优势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轰动,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一个国家国际竞争优势最新颖、最全面、最深入的研究,使战后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足以取代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因此被称为“波特理论模式”。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裕弘  
国家的繁荣是创造出来的,并非继承所得。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竞争的基础取决于创新及知识的产生、获得和利用。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源于国家竞争优势产业,其重要标志是大量持续地向多国输出产品、技术和设备。培育国家竞争优势产业必须使企业具有创新及升级的能力,而企业正是在强烈竞争、富有进取的创新环境中才能不断获得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产业不是政府能够创造出来的,企业才是行为的主体。政府对于推动创新的作用应是催化作用;企业必须自觉积极参与创新网络的建设,学会利用外部联系以解决问题达到目标。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之际,政府与企业共创国家竞争优势产业,以在21世纪全球经济形成的新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