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4)
2023(4061)
2022(3325)
2021(3269)
2020(2660)
2019(5720)
2018(5320)
2017(9843)
2016(5416)
2015(6085)
2014(5788)
2013(5636)
2012(5256)
2011(4373)
2010(4698)
2009(4259)
2008(4624)
2007(3879)
2006(3406)
2005(3003)
作者
(13418)
(11179)
(11012)
(10743)
(7183)
(5157)
(5103)
(4153)
(4135)
(4032)
(3844)
(3779)
(3665)
(3603)
(3519)
(3264)
(3241)
(3224)
(3097)
(3003)
(2711)
(2653)
(2638)
(2607)
(2513)
(2508)
(2463)
(2458)
(2300)
(2275)
学科
(21650)
管理(21399)
(18092)
(16838)
经济(16806)
(16097)
企业(16097)
财政(12434)
(9960)
(8751)
财务(8750)
财务管理(8712)
企业财务(8369)
(7202)
中国(7150)
(6680)
方法(6496)
(5595)
数学(5358)
数学方法(5289)
(5170)
(4871)
体制(4816)
(4503)
制度(4502)
国家(4458)
及其(4297)
工作(4230)
地方(4048)
业经(4027)
机构
大学(70311)
学院(68772)
(27682)
经济(27125)
管理(26893)
(24399)
研究(24000)
理学(23000)
理学院(22762)
管理学(22499)
管理学院(22338)
中国(18088)
财经(14856)
(14299)
(13450)
科学(13059)
(11678)
财经大学(10873)
中心(10671)
(10627)
研究所(10000)
北京(9082)
经济学(9017)
财政(9012)
(8845)
(8720)
(8639)
师范(8589)
经济学院(8136)
(8023)
基金
项目(44851)
科学(35316)
研究(35025)
基金(33388)
(29480)
国家(28740)
科学基金(24160)
社会(23718)
社会科(22367)
社会科学(22356)
基金项目(16933)
(16189)
教育(15498)
编号(14027)
(13635)
自然(13584)
成果(13298)
自然科(13247)
自然科学(13243)
自然科学基金(12997)
资助(12964)
国家社会(10531)
(10480)
(10069)
重点(10018)
(9831)
项目编号(9454)
教育部(9408)
课题(9282)
(9104)
期刊
(32979)
经济(32979)
(24915)
研究(24614)
中国(16099)
学报(11036)
管理(9573)
科学(9282)
大学(8923)
(8744)
学学(8414)
财经(8145)
(7118)
财政(7118)
(6942)
教育(6579)
会计(6436)
财会(6097)
经济研究(5735)
农业(5704)
图书(5561)
(5426)
金融(5426)
(4721)
书馆(4547)
图书馆(4547)
问题(4145)
通讯(4137)
会通(4126)
业经(4011)
共检索到113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本文沿着"财政制度—增进公共秩序—国家能力支柱—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逻辑,建立起"国家治理财政论"的基本框架,详细阐明了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本文理论要点有:(1)"公共秩序"是人的基本需要和经济社会运行的保障;(2)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经济从社会中脱嵌、利益格局分化、创造性破坏三大进程,公共秩序不断面临冲击和重建过程;(3)国家治理依赖于"国家能力"的支持,国家能力的两大支柱是市场增进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4)为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国家治理目标是经济有效、社会有序、政治包容;(5)财政支出、收入、预算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从不同侧面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保护和控制、权利开放和维护权威等目标的实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儒丹  
各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矛盾使《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公共秩序例外制度成为重要的"缓冲地带"。具有贸易限制效应的争议措施意欲保护的公共秩序的范围认定就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WTO司法实践认定为国际社会的公共秩序,而有学者认为是贸易限制措施实施国一国的公共秩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WTO文本规定、相关欧盟司法实践、演进式解释历史等WTO法律解释因素和立法交易成本、国际贸易自行车理论、法官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等经济政治因素共同决定国际公共秩序观点更具法理依据,也更合理。但是,国际公共秩序观点的确存在过度压缩成员自治权空间的弊端,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软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义刚  
传统乡村社会的公共活动和公共秩序处于士绅阶层管理之下,受益于儒家传统和差序格局,乡村社会公共秩序得以维持。随着国家政权逐渐深入乡村,传统乡村公共秩序不断瓦解。现代乡村自治组织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其职能与范围已完全不同于传统乡村自治组织,而国家政权对这种日益增长的权力却缺乏有效的制度性约束。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政治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理应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巴泽尔的"交易-履约模型"为分析框架,首先探讨了国家对乡村自治组织强化监督制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阐述如何发挥政府审计职能以有效制约乡村自治组织对权力、尤其是经济权力的滥用,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冰洋  
现代财政制度的理论基础不仅在于提供公共产品,还在于建设合理的公共秩序,实现发展与安全的统筹。与公共产品强调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不同,公共秩序强调历史性和社会性特征。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基础上的现代财政制度,对多元社会整合、建设良好公共秩序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财政制度的职能为保护性职能、生产性职能和分配性职能,财政政策既包括经济政策也包括秩序政策。中国财政制度沿着"建设财政—公共财政—现代财政"的演变逻辑,呈现"嵌入企业—嵌入经济—嵌入社会"的递进演变。中国现代财政制度构建中,预算制度建设要民主法治、透明高效;财政收入制度要法定统一、嵌入社会;财政支出制度要社会参与、保护社会;政府间财政关系要寓活力于秩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瑞萍  曹彤丹  张静  
随着3G、4G业务在全球的开展,数据传输业务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移动业务,通讯产品成为社会交往、业务往来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通信手段的联系使得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可是通信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猖獗,它不仅占据了通信网络的空间,而且还扰乱了通信网络的公共秩序。文章通过对通信网络生态系统的分析,探讨通信自由与网络公共秩序之间的关系,总结影响网络公共秩序的相关因素,为建立良好的网络公共秩序、营造文明健康的绿色网络通信环境献计献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衷海燕  
清代,广东凡是近河海的墟镇、商埠和港市,均设有码头。码头往往是商品的集散地,又是商贾进出货物的要地,并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各种社会力量为占有其中的资源而明争暗夺,码头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官府总的调控原则是根据码头的既生关系,即行动者之间的斗争态势、力量对比,以及社会舆情、民间俗例等来判案,并逐渐形成结构性的调控原则,以维系码头的公共秩序。当然,码头纠纷解决的调控性结构与原则是不断改变的,其维系或改变端赖于行动者的斗争逻辑与态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宋杰  
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中,针对我国"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有关的措施",美国最终共提出了3项指控。其中,核心指控是针对我国《著作权法》第4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的规定。《著作权法》第4条是建立在保护我国公共秩序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TRIPS协议,还是《伯尔尼公约》,都认可国家基于公共秩序而采取某些措施的权利,因此,第4条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不容质疑。美国的指控是建立在错误解释的基础之上,应该予以驳回。为有效地维护《著作权法》第4条的有效性,作为一种策略,我国有必要通过国际法院来寻求救济。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曲波  
从界定国际惯例入手,指出何为国际贸易惯例;公共秩序保留是国际私法的安全阀,它主要是针对外国法的适用,对外国法的适用起否定的作用;国际经济交往中被广泛应用的国际贸易惯例在适用上存在限制,但它不应受公共秩序保留的限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克清  张晓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易生  
一、本文论述的问题 本文是后面四篇论文的理论方法方面的综述。这些研究都在呼吁一种“社会成本”或“社会效益”意识。或更准确说,提请注意在各行各业追求各自单位经济效益的竞赛中社会(以及国家的整体利益)是否受到不应有的损失?然而这些研究的角度不同,涉及到的问题根本不能用某一类经济学理论来概括,它们至少涉及到以下三类不相同但有联系的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以张馨发表在1997年第1期《经济学家》上的《论公共财政》为标志,公共财政论在中国正式作为一种财政理论走到历史的前台,并从出生伊始,就处于和其它财政流派——其中又主要是“国家分配论”——的激烈论战中。归纳起来,各界关于公共财政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财政和财政是什么关系?主要观点是认为公共财政是public finance的英文直译,与我们惯常使用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子基  
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界形成了一股引进、消化与吸收、借鉴西方“公共财政论”的热潮,这是一件好事,它对于我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由于财政模式的选择不能不受到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决定,因此我国能否实行类似于西方国家的纯粹或单一的公共财政模式尚值得推敲;另一方面,西方“公共财政论”长期置身于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经济中的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国强  
离岸金融交易争端的特殊性使得有关法院在运用冲突规范处理此类纠纷的时候,对于法律规避和公共秩序保留等冲突法上的传统问题感到尤为棘手。本文认为,在离岸金融交易中,应该适当允许法律规避;但为了防止个案对一国金融秩序的严重影响,公共秩序保留应当得到充分、合理地运用,并应以国际公共秩序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志耘  郭庆旺  
一、引言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学界对政府(国家)的经济活动领域和财政的职能展开了讨论,逐渐形成一种观点,即所谓的“公共财政论”或“公共产品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市场经济要求的是公共财政,只有公共财政才能适应于、服务于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