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
- 2023(1462)
- 2022(909)
- 2021(931)
- 2020(794)
- 2019(1408)
- 2018(1370)
- 2017(2243)
- 2016(1342)
- 2015(1597)
- 2014(1631)
- 2013(1423)
- 2012(1268)
- 2011(1166)
- 2010(1200)
- 2009(1097)
- 2008(1213)
- 2007(1117)
- 2006(969)
- 2005(960)
- 学科
- 济(5170)
- 经济(5163)
- 业(3748)
- 管理(3140)
- 农(3136)
- 中国(3054)
- 农业(2380)
- 企(2369)
- 企业(2369)
- 业经(2074)
- 理论(1764)
- 教育(1759)
- 学(1500)
- 制(1403)
- 地方(1312)
- 发(1277)
- 方法(1233)
- 发展(1159)
- 展(1154)
- 体(1142)
- 农业经济(1142)
- 和(1086)
- 财(1046)
- 策(1018)
- 建设(1005)
- 体制(959)
- 教学(950)
- 银(812)
- 银行(810)
- 行(789)
- 机构
- 大学(20159)
- 学院(19936)
- 研究(8087)
- 济(7268)
- 经济(7073)
- 管理(5848)
- 中国(5177)
- 理学(4805)
- 京(4758)
- 理学院(4709)
- 管理学(4622)
- 管理学院(4578)
- 科学(4495)
- 范(4160)
- 师范(4144)
- 教育(3958)
- 所(3956)
- 财(3579)
- 研究所(3562)
- 师范大学(3471)
- 江(3438)
- 农(3236)
- 中心(3128)
- 北京(3104)
- 院(2838)
- 职业(2776)
- 财经(2714)
- 技术(2694)
- 州(2576)
- 业大(2485)
共检索到33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宁
国学已经是当代社会不胫而走的名词,但是这个名词在社会上常被误用。有人把读经称为国学,有人把文言文本通称国学,有人把社会上模仿古代祭祀的礼仪仪式称为国学,就连背诵《弟子规》、二十四孝,也被有些人称为国学。林林总总,国学呈现出一种乱象,怪不得有些真正懂得国学的人主张放弃"国学"这个概念。但是,国学问题涉及到文化和思想的传承问题,涉及到经典文本的理解和延续问题,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命题。其实,"国学"概念从产生到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古代国学不论是作为教育制度的名称,还是作为教育内容的名称,都与帝王宫廷
关键词:
国学 国粹派 章太炎 现代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志新
国学大师章太炎是坚定的重农论者,他曾明确指出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前提并要求改革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但其基本主张前后不一,即原先赞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后来却否定之。他也是典型的金属货币论者,但其金属主义货币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演进过程。他不仅主张实行一些兼顾税负公平和财政增收需要的征税举措,也主张谨慎对待外债,却又因为一度追随袁世凯的政治立场而错误地批评黄兴为维护中国主权而倡办国民捐以防止袁氏政府滥借外债的正确主张。他还能够辩证地看待侈靡式消费,并就民国初年东北经济的振兴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章太炎 经济思想 农业 货币 财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颖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来源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实践过程,体现了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体现。本文以纠正对"双师型"教师认识误区为基础,提出了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本质;归纳和梳理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成要素和历年政策;并指出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课题的重大实践意义,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不仅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内涵变迁 实践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永翔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也在不断加强,传承和弘扬国学传统日益成为国民的共识。按:章太炎(1869—1936年),是浙江余杭东乡仓前镇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朴学大师,也是数年前"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百度网"联办的面向新世纪百万网民选出的20世纪"我心目中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志锴
自2012年起,我国开始推行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则是该模式的基础概念。然而,当前我国法律上学徒的指代对象过多,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基础概念不明使得判断前提无法明确,概念的泛用增加了司法的难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利益平衡。纵观域外成功推行学徒制的国家,都将学徒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概念明确、外延清晰。因此,应当厘定我国学徒的身份,将其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实现劳资两利。
关键词:
学徒 劳动者 正规学徒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钦晓
文化因素在美国学位制度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世纪大学传统是美国学位制度产生的文化基础,19世纪德国大学理念是美国学位制度形成的精神动力;本土实用主义使美国学位制度逐步走向成熟,自由竞争精神则使美国学位制度趋于多元发展。
关键词:
美国文化 学位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濮岚澜
本文从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视角出发,对我国学生贷款政策子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细化分析,并就我国资源禀赋现状、高等教育财政资源条件、公众价值观念等较稳定因素对学生贷款两大政策阶段变迁过程的制约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政策演进历程的反馈环进行了描述。同时在动态演进的框架中阐述了我国学生贷款两大发展阶段政策的关系与区别、政策变迁的触发及影响因素,解释了产生我国学生贷款政策问题驱动、采取渐进修正路径等政策变迁特点的原因。
关键词:
学生贷款 政策变迁 动态演进 学习效应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豪
"凡汉皆好,凡古必真"是近代学者为惠栋所塑造的学术形象,这一形象虽然在今天被普遍接受,然而并不能反映惠栋学术的全貌。"凡汉皆好,凡古必真"只是惠栋易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成立。在清人眼中,惠栋的学术形象以"信古通经,复兴汉学"为表征。到了近代,这一形象才逐渐由"博学尊闻,罕下己见"转变为"凡汉皆好,凡古必真"。科学主义与科学话语的流行是惠栋学术形象转变,并逐渐被边缘化的直接原因。但深究起来,惠栋"求古"与所谓科学的"求是"之间并不必然矛盾。在某些情况下,"求古"可能比"求是"更能合乎科学的精神,以此作为轻视惠学的依据,理由并不充分。与"求新"的取向相违背,这才是近代学人"误解"他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惠栋 求古 求是 科学精神 学术形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分两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部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持续不断地从低向高迈进的过程。中国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与重要性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在现代化过程中缩小区域差距的任务格外引世人注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感。党的"十九大"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八个领域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我们要格外关注政治、军事、生态环境方面的现代化。为此,需要结合国际先进标准和中国国情特色推出中国现代化标准。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旭东 罗仁杰
中小学科目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与大学学术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是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构成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本质特征。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有助于更好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补齐旧有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短板,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科研与培训体系。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是学科以及学科教育二元性的概念进阶与逻辑递进,中小学科目学科与大学学术学科的教师教育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未来应基于学术学科教师教育促进大学教师教育的诸要素耦合,以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为内核为我国区县教师教育体系底座建基,促进学术学科与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体系的融合与一体化,对不同学科教师教育二元性分别开展持续研究。
关键词:
学科教师教育 科目学科 学术学科 二元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冯婉桢 吴建涛
当前,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短板,不能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长期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基于产出可能性边界分析框架,阐述了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内涵,构建了衡量宏观配置效率的指标;并基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了未来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路径。研究发现,未来学前教育资源投入应与人口流动的方向保持一致。在城市、县镇和农村配置效率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指出未来学前教育资源投入的重点在县镇。研究还发现,东中西部地区提高配置效率的路径略有差异。
关键词:
学前教育资源 宏观配置 效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王洪晶
新中国成立后,新学制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学前教育制度在70年变迁中历经确立与初步发展期(1949—1977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快速发展期(1978—2009年)、多措并举全面深化改革期(2010年至今)。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将制度变迁置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分析框架,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逻辑为:宏观层面受政治、经济、信息技术的客观驱动,微观层面受利益相关行动者对公平与优质需求的影响,并在二者共同张力作用下变革。新时代,学前教育制度将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推进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加强学前信息化教育、秉持学前教育公平理念、遵循幼儿本位价值取向,推动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航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主义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迁 ,它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 ,关注公民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 ,并基于社会变迁的现实和发展趋向 ,本文认为 ,在中国现阶段实施学校公民教育应当注重 :建构以“个人 -社会 -国家”为轴心的教育目标模式 ,确定适合儿童发展各阶段的教育重点 ,设置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课程体系 ,营造公民教育的“社会 -文化环境”等方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丽娜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者和推动者,他提出了为个人、为社群、为国家乃至为世界的职业教育目的,构建了贯穿各学段、联系各行业的职业教育体系,采用了"做学合一"、以人为本、科学至上、重视德育等职业教育方法。在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式微、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产教融合需求迫切的今天,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对树立开放的职业教育观念、构建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实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方法极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 目的 体系 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雨
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缘起于其改良社会落后观念的驱使、职业教育实践的启迪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其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蕴含着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工学结合,注重实用;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敬业乐群,赤诚爱国等思想。其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在当代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着积极的现代价值: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坚持"能力导向",提升教学质量;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着力点,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学质量内部治理;以立德树人为任务,坚持"德技并举",引领教学新航向。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 教学思想 教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