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1)
2023(3517)
2022(2843)
2021(3077)
2020(2406)
2019(6015)
2018(6515)
2017(9672)
2016(6640)
2015(7293)
2014(7693)
2013(6485)
2012(5938)
2011(5443)
2010(5781)
2009(5220)
2008(5167)
2007(4618)
2006(4389)
2005(4177)
作者
(14227)
(11754)
(11614)
(11521)
(7452)
(5630)
(5589)
(4828)
(4378)
(4367)
(4094)
(3901)
(3877)
(3855)
(3795)
(3728)
(3528)
(3479)
(3454)
(3404)
(3317)
(2957)
(2840)
(2819)
(2789)
(2761)
(2689)
(2541)
(2442)
(2368)
学科
教育(19318)
(11513)
经济(11487)
中国(11199)
管理(8681)
教学(7458)
理论(7121)
(6320)
(5709)
(5063)
企业(5063)
(5056)
(4745)
体制(4398)
(4193)
(3946)
(3911)
研究(3859)
学法(3840)
教学法(3840)
(3753)
发展(3732)
改革(3637)
(3609)
思想(3361)
高等(3318)
学校(3286)
(3268)
金融(3268)
学理(3255)
机构
大学(77980)
学院(71110)
研究(32873)
教育(29034)
(21913)
师范(21847)
(21752)
经济(20950)
(19351)
中国(19147)
管理(18664)
师范大学(18380)
科学(16951)
(16381)
理学(14668)
研究所(14543)
理学院(14372)
北京(14034)
管理学(13879)
管理学院(13701)
(13227)
(13064)
职业(12904)
中心(12715)
技术(12288)
(11989)
教育学(11186)
(10004)
研究院(9058)
职业技术(8838)
基金
项目(38687)
研究(38436)
科学(31324)
教育(27478)
基金(23133)
社会(20284)
成果(19514)
编号(18917)
(18896)
社会科(18769)
社会科学(18766)
国家(18518)
课题(17363)
(16073)
(15809)
(15212)
科学基金(14583)
规划(12099)
(11321)
(11218)
项目编号(11156)
(10864)
基金项目(10642)
重点(10601)
研究成果(10494)
教育部(10200)
(10105)
(10066)
阶段(10035)
年度(9589)
期刊
教育(50726)
研究(38630)
(30538)
经济(30538)
中国(29785)
职业(12094)
技术(10725)
(10066)
技术教育(7970)
职业技术(7970)
职业技术教育(7970)
管理(7774)
大学(7601)
学报(7478)
(7352)
(6999)
金融(6999)
科学(6740)
高等(6343)
(6122)
论坛(6122)
高等教育(5489)
成人(5132)
成人教育(5132)
农业(4948)
(4919)
比较(4766)
学学(4712)
财经(4478)
图书(4280)
共检索到138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赴美考察团  
由国家教委组织的工程教育考察团1995年对美国有关高等学校和政府及民间机构进行了考察,根据考察的主题,我们着重了解了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动向。 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界根据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对高等工程教育进行研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教育部、民间组织和许多著名大学都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和讨论,纷纷提出了改革建议,其中一个观点是:“大工程观的术语是对为工程实际服务的工程教育的一种回归,而与研究导向的工程科学观相对立。”这就是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向——回归工程。 经过访问,我们对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回归工程”的内涵,有如下几点归纳: (一)要把工程教育从过去过分重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德焕  林奕鸿  黄一夫  
面对当前及未来21世纪新的国际性挑战,高等工程教育将怎样进行改革?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对日本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包括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改革情况),从培养目标、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教育计划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诸方面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文章提供的信息新颖丰富,很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沛民  
美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进展王沛民培养造就面向21世纪的高级人才,不只是我们的想法,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也在这样想。因为大家都面对着一个急速变革的世界,身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国外同行对此变化的感受,改革的步伐和动作,远比我们...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建民  王沛民  
美国工程教育改革新动向顾建民,王沛民1994年初以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工程教育协会(ASEE)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相继推出了有关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报告──《工程教育的主要议题》(NRC,1994年2月)、《面对变化世界的工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来斌  
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油气工业的新发展迫切需要以大工程观为指导进行改革和创新。中国石油大学通过推行实践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口径人才培养机制等,探索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提出更加关注创新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专业方向和完善课程体系、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师质量等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永军  
当前教育改革中由于人们过度求新,导致枉顾常识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改革亟待回归常识,因为常识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它一般葆有人类几千年积淀下的生活智慧及其相关知识,有利于人们在正常的教育秩序中快速而有效地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并且构成了教育改革的底限。当下的教育改革尤其需要坚守五项常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玲  孙艳丽  康小燕  
本文首先考察了美国工程教育成就卓著的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课程的设置与演变,发现其化工学科课程的设置是与化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其次,对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和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与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这些大学工程学科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都体现了回归工程、服务社会的工程教育理念;最后,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慧  夏建国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是保证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当今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加入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美、英、德等国家在工程教育认证上有各自特色,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也有一些共同特征。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聪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取得巨大进步。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划分为五大阶段:起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调整优化期、创新发展期、新工科建设期,对不同历史阶段高等工程教育特征进行分析,经历院校调整、培养目标与制度改革、层次与学位划分、办学水平评估、专业认证试点、专业学位设立等;实施了CDIO、卓越工程师计划、新工科建设等。结合制度变迁、工业及产业结构变迁、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教育内外部规律等总结分析,并从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产学融合创新、质量建设等方面为高等工程教育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文雪  王孙禺  
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以来。我国启动并实施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研究和认证试点工作。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工程科技人才,既需要亟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且具有国际等效性的认证体系。同时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樊恭烋  
到2020年我国要成为自主创新型国家,企业也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意味着今后十几年内我国高等工程本科教育要为工厂、企业培养出数量巨大的、能完成自主创新任务的科技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元元  
一、引论:21世纪工程环境的变化近30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已迈入全球化和技术创新驱动的知识经济新时代。全球范围内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复杂程度与日俱增。信息、生物、纳米等新技术迅猛发展,资源、环境、人口、国家安全、全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复杂性呈现在我们面前。技术创新——实现知识向产品、过程以及服务的转化,是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文雪  李曼丽  王孙禺  
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美国、德国以及前苏联等国家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在不断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工程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工程科技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实现在本世纪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孟宪华,牟为娇  
韩国政府及民众历来重视教育 ,把教育看作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的可持续动力。正因如此 ,韩国政府及民众对教育事业一直保持着很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近几年 ,针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 ,韩国教育在今天的亚洲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