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4)
- 2023(15620)
- 2022(12820)
- 2021(11943)
- 2020(9543)
- 2019(21866)
- 2018(21759)
- 2017(41502)
- 2016(22851)
- 2015(25463)
- 2014(25811)
- 2013(25282)
- 2012(23337)
- 2011(21106)
- 2010(21195)
- 2009(19190)
- 2008(18553)
- 2007(16392)
- 2006(14694)
- 2005(13279)
- 学科
- 济(96448)
- 经济(96353)
- 管理(62082)
- 业(60543)
- 企(48237)
- 企业(48237)
- 方法(36527)
- 数学(30685)
- 中国(30658)
- 数学方法(30351)
- 农(28292)
- 地方(26234)
- 业经(24114)
- 财(20488)
- 学(20460)
- 农业(19321)
- 制(17107)
- 贸(16148)
- 贸易(16132)
- 银(15669)
- 银行(15627)
- 理论(15625)
- 发(15584)
- 易(15534)
- 和(15454)
- 环境(15279)
- 技术(15172)
- 融(15163)
- 金融(15161)
- 行(15044)
- 机构
- 大学(320311)
- 学院(319392)
- 济(125962)
- 管理(124828)
- 经济(123078)
- 研究(112895)
- 理学(106992)
- 理学院(105759)
- 管理学(103976)
- 管理学院(103403)
- 中国(83754)
- 科学(70214)
- 京(70122)
- 财(57278)
- 所(57073)
- 农(53417)
- 研究所(51858)
- 中心(50169)
- 江(48089)
- 业大(47641)
- 范(45310)
- 北京(44943)
- 师范(44888)
- 财经(44871)
- 农业(41417)
- 院(41297)
- 经(40756)
- 州(39522)
- 经济学(36806)
- 师范大学(36320)
- 基金
- 项目(216732)
- 科学(169886)
- 研究(161616)
- 基金(154593)
- 家(134494)
- 国家(133264)
- 科学基金(113850)
- 社会(100573)
- 社会科(95142)
- 社会科学(95120)
- 省(85506)
- 基金项目(81882)
- 教育(73434)
- 自然(72348)
- 划(71750)
- 自然科(70626)
- 自然科学(70612)
- 自然科学基金(69314)
- 编号(67223)
- 资助(62417)
- 成果(55290)
- 发(50286)
- 重点(48652)
- 课题(46934)
- 部(46733)
- 创(44943)
- 创新(41810)
- 国家社会(40929)
- 项目编号(40899)
- 科研(40611)
- 期刊
- 济(146522)
- 经济(146522)
- 研究(98718)
- 中国(67769)
- 农(50681)
- 学报(50450)
- 管理(47353)
- 科学(47284)
- 教育(42428)
- 财(41265)
- 大学(38147)
- 学学(35461)
- 农业(35272)
- 融(29946)
- 金融(29946)
- 技术(28694)
- 业经(25551)
- 经济研究(22825)
- 财经(21176)
- 图书(19362)
- 问题(19296)
- 业(18023)
- 经(18023)
- 科技(16116)
- 理论(15748)
- 技术经济(15243)
- 现代(15086)
- 版(14648)
- 实践(14496)
- 践(14496)
共检索到485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凯 冯献 郭静利
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从历史演变逻辑来看,我国"四化"同步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及演变。"四化"之间的逻辑关系表明,"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具有规律性、阶段性和趋势性,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过程。
关键词:
“四化”同步 历史进程 演变逻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描绘了美好、光明的前景,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我们《企业经济》编辑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理论自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所提出的部分创新性观点进行解读与探讨,现将研究成果予以刊登,以期进一步推动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与宣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舒季君 徐维祥
基于2000-2012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相对发展率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刻画了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继而进行类型区划分,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影响"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作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略有下降,地区间相对发展率的差异和变动引起了"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相应变化,总体上,基础高提高较慢类型区和基础低提高较快类型区城市涉及数量较多,其次是两者都低的城市。(2)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对外开放、财政、教育、信息化以及交通人口因素是导致我国"四化"同步发...
关键词:
四化 同步发展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钱文荣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简称"四化同步")的战略目标,以此来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因此,如何有效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成为当前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这对于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莹 张爱英
"四化"同步发展是一个整体系统,其本质在于"四化"的内在互动。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四化"同步发展的内在互动机理主要通过"四化"彼此间的竞争与协同来体现。源于"四化"同步发展中的序参量,主导着"四化"各子系统的运行模式,从而支配着"四化"同步发展的自组织演进。涨落及其关联放大是"四化"彼此间竞争和协同效应合力的体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国锋 段禄峰
"四化"同步发展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又是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借鉴国外"四化"协调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西部地区"四化"同步发展的建议,包括以信息化破解基底条件制约,引领"四化"协调发展;以工业化升级带动产业转型,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以城镇特色化聚合动力机制,提升"四化"统筹发展;以农业现代化完善突破抓手,平衡"四化"稳步发展。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王伟域 许评
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税收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本文将税收现代化置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带领全国人民不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大历史观中进行审视和分析,从税收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发展逻辑和理论特质三个维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税收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期为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视角。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 税收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郝华勇
"四化"同步发展是立足我国发展阶段的多重机遇与任务的科学发展路径。阐释"四化"同步发展机理的基础上,界定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应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基底、以"四化"同步发展为过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出依托城镇化质量提升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具体路径包括:改善民生福利凸显以人为本、推进结构升级夯实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互补效应、融入信息化技术提升品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景行军 杨万平 班斓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新四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四者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两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总结提炼出了"新四化"互动关系理论模型,并运用熵值法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新四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测度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良好的互动,能互相影响,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未能实现良性互动。
关键词:
“新四化” 作用机理 互动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张渝琪 王振坡
城市科技产业社区作为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与创新发展规律间的逻辑“嫁接点”,是知识经济与科技产业聚集的社区单元。在解析城市科技产业社区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融合产业空间与创新空间双重发展规律,挖掘城市科技产业社区的孕育路径,进一步沿着“构成要素—运行机理—核心要义”的主线,揭示其演进的内在机理,并围绕以城市资产为依托统筹规划布局、因类施策明晰空间提质增效举措、虚实交融赋能社区品质运维等维度,提出我国城市科技产业社区建设的系统进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新智 刘雨松 陈政 潘建明 杨刚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DEA-Malmquist方法,基于我国2001—2013年的数据,研究了"四化"农户收入的影响与效应,以及"四化"协同效率。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的差异较大,同时东中西部地区"四化"对农户收入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2"四化"协同Malmquist效率指数:技术效率大于1,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大于1,表明政府在推进"四化"时非常注重要素的投入效率;但平均技术进步变化小于1,表明政府在推进"四化"时忽视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采纳。由此,造成了"四化"平均协同效率的逐年降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鸿 关启轩 代玉虎
本文以协同学为理论指导,在明确协同理论对分析"四化"同步发展问题具有适用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化"系统从初始状态到高水平同步发展的动态模型。子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外部控制参量的调控能够强化"四化"同步发展所需的序参量,加快"四化"同步发展的实现步伐,两者构成了"四化"同步发展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协同理论 “四化” 同步发展 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二超 韩洁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要明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以及"四化"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内在机理,以推进工农协调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化发展为战略途径,重点从城乡产权制度、城乡公共服务制度、投入体制、科技体制、人才培养机制和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庆雯 杨智晨
中国式现代化为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本文探究了城市群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深入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稳态。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群现代化总体水平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城市群现代化水平空间分布的“东中西”梯度格局有所减弱,但“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明显。(2)城市群现代化总体及区域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城市群间差异依然显著。(3)城市群现代化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邻域现代化水平越高的城市群现代化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且具有长期向高值区域集聚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从发达城市群引领、中西部城市群崛起以及协同城市群间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城市群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