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3)
2023(13897)
2022(11346)
2021(10258)
2020(8709)
2019(20016)
2018(19846)
2017(37852)
2016(21003)
2015(24069)
2014(24350)
2013(23963)
2012(22248)
2011(20012)
2010(20193)
2009(18977)
2008(19201)
2007(17768)
2006(15731)
2005(14353)
作者
(62358)
(52428)
(52200)
(49925)
(33142)
(24967)
(24052)
(20267)
(19823)
(18805)
(17864)
(17506)
(16881)
(16763)
(16557)
(16351)
(16000)
(15464)
(15175)
(15050)
(13145)
(12960)
(12851)
(11976)
(11949)
(11881)
(11832)
(11632)
(10695)
(10577)
学科
(86751)
经济(86640)
管理(64147)
(59600)
(48315)
企业(48315)
方法(35940)
数学(30755)
数学方法(30418)
(27602)
中国(25675)
(24287)
业经(21630)
(21171)
地方(18735)
农业(17934)
(17625)
(14768)
贸易(14760)
(14655)
(14444)
(14443)
银行(14406)
财务(14379)
财务管理(14341)
理论(14311)
(14307)
(13772)
金融(13768)
(13686)
机构
大学(305785)
学院(305025)
(125235)
经济(122442)
管理(113640)
研究(105535)
理学(97017)
理学院(95906)
管理学(94136)
管理学院(93569)
中国(80568)
(65538)
科学(64389)
(60514)
(56861)
(54436)
研究所(48964)
(48828)
中心(48753)
业大(46859)
财经(46590)
农业(44529)
(42203)
北京(41197)
(40344)
师范(39900)
经济学(38602)
(38107)
(37650)
经济学院(34800)
基金
项目(198355)
科学(155136)
研究(146573)
基金(141605)
(123777)
国家(122726)
科学基金(104115)
社会(92261)
社会科(87226)
社会科学(87201)
(79074)
基金项目(74756)
教育(68511)
(65957)
自然(65886)
自然科(64280)
自然科学(64263)
自然科学基金(63134)
编号(60557)
资助(57116)
成果(50486)
重点(45562)
(44197)
(43410)
课题(42838)
(41505)
(39879)
创新(38893)
国家社会(38199)
科研(37857)
期刊
(144660)
经济(144660)
研究(91011)
中国(68729)
(53356)
学报(49175)
(48852)
科学(44342)
管理(42925)
教育(38005)
大学(37475)
农业(35790)
学学(34923)
技术(28824)
(28523)
金融(28523)
业经(23785)
财经(23434)
经济研究(22217)
(20192)
(19548)
问题(19414)
(15676)
图书(15598)
技术经济(15529)
(14491)
理论(14051)
科技(13881)
现代(13699)
世界(13484)
共检索到469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予新  李文琦  
本文以"四化"同步发展的角度入手,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相关影响要素为基础,着重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内涵对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作用机制,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中伟  王宇露  
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科技具有基础性效应,优质增产效应,节约效应和产业化效应,未来需从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明晰研发目标和方向,突出研发重点;完善推广体系和增强农民科技采用意识四方面促进科技支持效应发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黎莉莉  胡晓群  袁昌定  罗荣  
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证重庆粮食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耕地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积极性、农业减灾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现状,对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建立和完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护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锐  李海鹏  
本文以系统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影响全国及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模型的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金雅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生产发展,并结合粮食生产现实状况研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变迁。研究表明:耕地、劳动力、农业机械、有效灌溉率和抗灾能力等因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粮食财政支出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扭曲效应日趋明显。为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应重视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养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生产资源的基础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六个主要因素与粮食实际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及定性分析,实证考察了各个因子不同时期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鹭茵  
粮食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必须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这是保证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中国的大国效应决定解决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中央指出,靠国际市场保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而要解决粮食问题,立足点应建立在自己的粮食生产能力上。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安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们要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下,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切实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成杰  
本文在分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的基础上 ,认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强调要正确估计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制约因素 ,进而提出了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蓝海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红  
我国自 1996年粮食丰收以后 ,粮食生产持续徘徊低迷 ,2 0 0 3年下半年出现粮食连续减产 6年以来粮价首次大幅上扬 ,这引起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切 ,粮价大起大落的原因在于粮食供应水平的高低 ,而粮食供应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说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小的反映。目前 ,制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因素较多 ,只有对各项约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制度进行深化改革 ,如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探索 ;提升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生产力等 ,才能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翔飞  王济民  
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形势下,仍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国家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田面积,加强农田基础条件建设,增强科技支撑水平,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文杰  冯中朝  
采用C-D生产函数,测度耕地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其实质就表现在耕地流失上:包括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降低。详细剖析了耕地流失的途径,鉴于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数量有限,开发的难度极大,得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途径,只能是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最后提出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