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1)
- 2023(16133)
- 2022(13045)
- 2021(11803)
- 2020(9408)
- 2019(21016)
- 2018(20605)
- 2017(38768)
- 2016(20963)
- 2015(23277)
- 2014(23040)
- 2013(22100)
- 2012(20438)
- 2011(18494)
- 2010(18960)
- 2009(17732)
- 2008(17550)
- 2007(16128)
- 2006(14680)
- 2005(13732)
- 学科
- 济(85682)
- 经济(85573)
- 管理(68408)
- 业(67243)
- 企(56347)
- 企业(56347)
- 中国(30706)
- 农(26868)
- 业经(25155)
- 地方(24583)
- 方法(24524)
- 制(22488)
- 财(21759)
- 技术(20859)
- 数学(19253)
- 数学方法(18978)
- 农业(18267)
- 银(17829)
- 银行(17804)
- 行(17223)
- 融(16739)
- 金融(16736)
- 体(15588)
- 学(15387)
- 发(15282)
- 贸(14844)
- 贸易(14827)
- 理论(14395)
- 易(14308)
- 环境(13839)
- 机构
- 学院(294577)
- 大学(290373)
- 济(121214)
- 经济(118547)
- 管理(111064)
- 研究(104142)
- 理学(93519)
- 理学院(92446)
- 管理学(91024)
- 管理学院(90438)
- 中国(80590)
- 京(62361)
- 科学(60232)
- 财(59423)
- 所(51828)
- 江(48542)
- 中心(46866)
- 研究所(46075)
- 农(45382)
- 财经(44964)
- 经(40515)
- 范(40481)
- 师范(40102)
- 北京(39842)
- 业大(38891)
- 州(38690)
- 院(38456)
- 经济学(36196)
- 农业(34619)
- 省(33330)
- 基金
- 项目(188376)
- 科学(150031)
- 研究(144768)
- 基金(133842)
- 家(115211)
- 国家(114117)
- 科学基金(98655)
- 社会(93207)
- 社会科(88321)
- 社会科学(88304)
- 省(76878)
- 基金项目(69978)
- 教育(66540)
- 划(63063)
- 自然(59706)
- 编号(59393)
- 自然科(58329)
- 自然科学(58319)
- 自然科学基金(57290)
- 资助(51940)
- 成果(49589)
- 发(46142)
- 创(44454)
- 课题(43502)
- 重点(43091)
- 创新(40639)
- 部(40602)
- 制(39974)
- 国家社会(38299)
- 发展(37651)
- 期刊
- 济(151314)
- 经济(151314)
- 研究(94877)
- 中国(73011)
- 管理(48521)
- 财(46482)
- 农(45272)
- 教育(41628)
- 科学(40797)
- 学报(40580)
- 融(33679)
- 金融(33679)
- 大学(32241)
- 农业(30111)
- 学学(29917)
- 技术(27874)
- 业经(26910)
- 经济研究(23313)
- 财经(22632)
- 经(19641)
- 问题(19211)
- 业(16310)
- 科技(15935)
- 贸(15005)
- 坛(14830)
- 论坛(14830)
- 技术经济(14701)
- 现代(14581)
- 商业(14110)
- 图书(14090)
共检索到476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二超 韩洁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要明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以及"四化"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内在机理,以推进工农协调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化发展为战略途径,重点从城乡产权制度、城乡公共服务制度、投入体制、科技体制、人才培养机制和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永刚 史立凡
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四化"同步发挥终端需求引致效应为产业链现代化创造巨大市场空间,发挥区域空间聚合效应为产业链现代化构筑多元功能平台,发挥要素协同配置效应为产业链现代化改善要素配置效能。新形势下,要提升"四化"同步的安全质态,守护产业链现代化的安全基石;拓展"四化"同步的产业业态,增强产业链现代化的竞争优势;创新"四化"同步的组织形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的主体优势;优化"四化"同步的空间样态,丰富产业链现代化的应用场景;营造"四化"同步的创新生态,完善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四化”同步 产业链 产业基础 现代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科
本文对三峡库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库区"四化"同步发展存在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和工业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理念加快推进库区城镇化,以特色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新型工业实现库区工业生态化,并同步推进信息化的"四化"同步发展途径。从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大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科学选择工业主导产业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描绘了美好、光明的前景,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我们《企业经济》编辑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理论自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所提出的部分创新性观点进行解读与探讨,现将研究成果予以刊登,以期进一步推动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与宣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燕 许景权
探讨了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矛盾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了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设计领域涌现出的制度创新探索。立足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特点,剖析了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创新的策略和进程,指出城市设计制度建设在我国不宜作"一刀切"的统一规定,而要走政府主导、渐进式、多样化、地方化的道路。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制度创新 策略 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让美 刘安炉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使民营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只有坚持制度创新,改善现行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顺利完成企业形态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制度创新 民营企业发展 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钱文荣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简称"四化同步")的战略目标,以此来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因此,如何有效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成为当前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这对于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郝华勇
"四化"同步发展是立足我国发展阶段的多重机遇与任务的科学发展路径。阐释"四化"同步发展机理的基础上,界定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应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基底、以"四化"同步发展为过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出依托城镇化质量提升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具体路径包括:改善民生福利凸显以人为本、推进结构升级夯实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互补效应、融入信息化技术提升品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鹏 朱琰洁 许欣 马恒运 王济民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已成为当前热点问题,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只是在现有体制或制度框架下来寻求"四化同步"或"三化协调"发展,并没有认识到在现有体制或制度框架下"四化同步"或"三化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和持续性。本文分析中国"四化同步"的现实,探索实现路径,找出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难题,思考制约中国"四化同步"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或全局性问题。本文认为,实现"四化同步"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分阶段进行;要完善和改革现有制度框架,重点解决好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行政体制、高等教育体制等制度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景行军 杨万平 班斓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新四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四者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两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总结提炼出了"新四化"互动关系理论模型,并运用熵值法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新四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测度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良好的互动,能互相影响,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未能实现良性互动。
关键词:
“新四化” 作用机理 互动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鸿 关启轩 代玉虎
本文以协同学为理论指导,在明确协同理论对分析"四化"同步发展问题具有适用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化"系统从初始状态到高水平同步发展的动态模型。子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外部控制参量的调控能够强化"四化"同步发展所需的序参量,加快"四化"同步发展的实现步伐,两者构成了"四化"同步发展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协同理论 “四化” 同步发展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凯 冯献 郭静利
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从历史演变逻辑来看,我国"四化"同步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及演变。"四化"之间的逻辑关系表明,"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具有规律性、阶段性和趋势性,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过程。
关键词:
“四化”同步 历史进程 演变逻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莹 张爱英
"四化"同步发展是一个整体系统,其本质在于"四化"的内在互动。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四化"同步发展的内在互动机理主要通过"四化"彼此间的竞争与协同来体现。源于"四化"同步发展中的序参量,主导着"四化"各子系统的运行模式,从而支配着"四化"同步发展的自组织演进。涨落及其关联放大是"四化"彼此间竞争和协同效应合力的体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舒季君 徐维祥
基于2000-2012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相对发展率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刻画了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继而进行类型区划分,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影响"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作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略有下降,地区间相对发展率的差异和变动引起了"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相应变化,总体上,基础高提高较慢类型区和基础低提高较快类型区城市涉及数量较多,其次是两者都低的城市。(2)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对外开放、财政、教育、信息化以及交通人口因素是导致我国"四化"同步发...
关键词:
四化 同步发展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