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79)
- 2023(21692)
- 2022(18253)
- 2021(17008)
- 2020(14082)
- 2019(32376)
- 2018(31930)
- 2017(60980)
- 2016(33018)
- 2015(36961)
- 2014(36858)
- 2013(36442)
- 2012(33610)
- 2011(30275)
- 2010(30349)
- 2009(27733)
- 2008(26863)
- 2007(23791)
- 2006(21218)
- 2005(18978)
- 学科
- 济(141055)
- 经济(140908)
- 业(90737)
- 管理(88248)
- 企(66653)
- 企业(66653)
- 方法(57847)
- 农(51776)
- 数学(50636)
- 数学方法(50026)
- 中国(42317)
- 农业(34491)
- 财(33799)
- 业经(32894)
- 地方(32623)
- 学(28311)
- 制(26276)
- 贸(25816)
- 贸易(25795)
- 易(25030)
- 银(22548)
- 银行(22497)
- 行(21615)
- 融(21156)
- 金融(21153)
- 环境(21067)
- 技术(20724)
- 发(20235)
- 理论(20078)
- 和(19899)
- 机构
- 大学(463553)
- 学院(462522)
- 济(194118)
- 经济(190215)
- 管理(179192)
- 研究(163293)
- 理学(154593)
- 理学院(152863)
- 管理学(150072)
- 管理学院(149245)
- 中国(125147)
- 京(99781)
- 科学(99550)
- 财(86955)
- 农(86623)
- 所(81883)
- 中心(74533)
- 研究所(74415)
- 业大(71314)
- 财经(68913)
- 江(68676)
- 农业(66642)
- 北京(63303)
- 经(63043)
- 范(62193)
- 师范(61607)
- 经济学(59014)
- 院(59005)
- 州(55091)
- 经济学院(53217)
- 基金
- 项目(315237)
- 科学(248746)
- 研究(230666)
- 基金(229857)
- 家(201176)
- 国家(199495)
- 科学基金(171049)
- 社会(147729)
- 社会科(139889)
- 社会科学(139854)
- 省(121400)
- 基金项目(121105)
- 自然(109719)
- 自然科(107238)
- 自然科学(107213)
- 自然科学基金(105277)
- 教育(104893)
- 划(102252)
- 资助(94416)
- 编号(93739)
- 成果(76040)
- 重点(70723)
- 发(69961)
- 部(69896)
- 创(64809)
- 课题(64165)
- 国家社会(61960)
- 创新(60592)
- 科研(59992)
- 教育部(59862)
- 期刊
- 济(216307)
- 经济(216307)
- 研究(139744)
- 中国(94823)
- 农(83702)
- 学报(74089)
- 科学(69121)
- 管理(65346)
- 财(64415)
- 大学(57189)
- 农业(56952)
- 学学(53631)
- 教育(50970)
- 融(45416)
- 金融(45416)
- 技术(40280)
- 业经(38017)
- 经济研究(34524)
- 财经(33080)
- 业(29157)
- 问题(29128)
- 经(28502)
- 图书(24849)
- 版(22435)
- 世界(22356)
- 技术经济(22285)
- 科技(21806)
- 贸(21692)
- 统计(21148)
- 资源(20994)
共检索到699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新智 刘雨松 陈政 潘建明 杨刚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DEA-Malmquist方法,基于我国2001—2013年的数据,研究了"四化"农户收入的影响与效应,以及"四化"协同效率。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的差异较大,同时东中西部地区"四化"对农户收入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2"四化"协同Malmquist效率指数:技术效率大于1,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大于1,表明政府在推进"四化"时非常注重要素的投入效率;但平均技术进步变化小于1,表明政府在推进"四化"时忽视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采纳。由此,造成了"四化"平均协同效率的逐年降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学术 向其凤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在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而对农户创新的收入效应尚缺乏实证研究。本文基于西部10省(区)省际面板和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创新行为及创新程度与其收入增长高度正相关。除此之外,对微观数据的分析还发现,农户不同的创新行为其收入效应不同,其中,非技术创新的收入效应明显好于农业技术创新。上述结论意味着,政府应该制定全面促进农户创新的激励政策,同时对技术之外的创新形式给予足够的关注。
关键词:
农户 创新 收入增长 西部地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强
基于1996-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旅游业统计数据以及各省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用定量方法测度经济增长、城镇化及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异在过去二十年内呈现较为明显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城乡收人差异与经济增长、城镇化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稳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相比传统的非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本研究的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更为显著。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异同时具有正向与反向作用,主要取决于地区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产业区位熵的相对强弱。研究结果还表明,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对旅游产业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方面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丽瑞 田祥宇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袁连升 傅鹏
新时期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更科学合理地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作用形式和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文化产业发展对GDP和人均GDP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体现出加速效应。在非线性模型的设定下,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出"U"型特征。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增大。其次,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颖 宋翠玲
明确省际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中金融因素的促进作用是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检验方法研究我国省际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的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金融相关比率的系数大于中部地区。我国大部分省份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并不相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名义利率没有完全自由化,实际利率影响储蓄进而影响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效应没有显现。各省的自发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各省的经济基础、技术、制度、文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珂
文章使用2006年-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分析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时滞,但越来越重要。在对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时,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文将各地区划分成经济发展水平高、中等、和低三组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某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关,只有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金融发展才会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门槛效应"。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金融发展 门槛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莎 王军
以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银行、证劵和保险3个行业的相关数据,选取普惠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3个维度的11个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进一步分析普惠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普惠金融指数在震荡中有所提升,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之间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对于人均收入和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新常态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基础,同样也是个人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探寻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动因对现阶段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偏技术进步的视角,我们提出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假说,并采用中国2000—2012年省际地区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要素替代增长效应显著,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提高使技术进步越来越偏向资本,进而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恶化了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最终对步入高等收入国家产生阻力。上述结论在进行了变量内生性问题和滞后效应、异常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应进一步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等途径构建有效的驱动组合,尽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基础,同样也是个人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探寻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动因对现阶段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偏技术进步的视角,我们提出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假说,并采用中国2000—2012年省际地区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要素替代增长效应显著,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提高使技术进步越来越偏向资本,进而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恶化了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最终对步入高等收入国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为
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国家采取许多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效果仍然不明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民收入增长发生了转型,这种转型以农民的规模收益为表现,而规模收益的产生必须要得到金融支持。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是现阶段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民 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元庆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基于1990年-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就金融发展水平决定的FDI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样本期内FDI通过其资本积累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有随时间而强化的趋势;金融发展具有放大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并由此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但目前来看这一影响还比较小;"金融抑制"现象依然存在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在经历了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后,"金融抑制"现象已有所减轻,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
关键词:
金融发展 FDI技术溢出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区域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
民间金融、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对外贸易与中国就业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面板VAR分析
金融发展、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区际增长溢出效应及其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户收入结构与农业保险深度的动态性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