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0)
2023(7410)
2022(5971)
2021(5719)
2020(4738)
2019(10930)
2018(10295)
2017(19804)
2016(10032)
2015(11461)
2014(10681)
2013(10868)
2012(10350)
2011(9366)
2010(9402)
2009(9047)
2008(8001)
2007(6851)
2006(6257)
2005(5980)
作者
(26345)
(21888)
(21744)
(20937)
(14001)
(10445)
(9913)
(8654)
(8269)
(7681)
(7617)
(7297)
(7145)
(6991)
(6928)
(6852)
(6306)
(6304)
(6295)
(5588)
(5515)
(5234)
(5083)
(5017)
(4921)
(4894)
(4792)
(4439)
(4416)
(4351)
学科
(44305)
经济(44258)
(27240)
(26811)
金融(26811)
管理(26345)
(24448)
银行(24444)
(23830)
中国(23225)
(21506)
企业(21506)
方法(18365)
数学(16954)
数学方法(16886)
(14019)
(13697)
(11626)
(11582)
贸易(11563)
(11435)
中国金融(11285)
业经(9609)
地方(9135)
(9036)
(8622)
财务(8608)
财务管理(8588)
企业财务(8312)
农业(8063)
机构
大学(138110)
学院(135233)
(71684)
经济(70634)
研究(52976)
中国(51461)
管理(49606)
理学(41693)
理学院(41272)
管理学(40914)
管理学院(40660)
(34259)
(29301)
财经(27130)
科学(26154)
中心(25954)
(25733)
经济学(25430)
(25107)
研究所(23187)
经济学院(23012)
(20899)
财经大学(20752)
金融(20556)
(19658)
北京(19472)
(19443)
银行(18807)
(18750)
人民(18108)
基金
项目(87525)
科学(70220)
基金(67581)
研究(66545)
(58689)
国家(58270)
科学基金(49617)
社会(46418)
社会科(44390)
社会科学(44382)
基金项目(34555)
(29697)
教育(28989)
自然(28785)
资助(28279)
自然科(28217)
自然科学(28212)
自然科学基金(27774)
(25925)
编号(24333)
(21769)
国家社会(21386)
中国(21371)
成果(20536)
重点(20274)
(19693)
教育部(19363)
(18847)
(18303)
人文(17966)
期刊
(73397)
经济(73397)
研究(48328)
(33807)
金融(33807)
中国(29937)
(25886)
管理(19283)
(18280)
科学(18150)
学报(17801)
财经(14643)
大学(14374)
经济研究(13615)
学学(13607)
(12711)
农业(11478)
(10876)
国际(10542)
世界(10171)
教育(9768)
问题(9754)
技术(9297)
业经(8488)
(7468)
理论(6815)
技术经济(6479)
统计(6109)
经济问题(5893)
实践(5654)
共检索到223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伟钢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中国由改革开放前的贫穷、落后、封闭的国家转变成小康、进步、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金融无论在规模、结构、业态,还是在功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金融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传统、落后的计划性金融,转变为初具现代金融功能特征的市场化金融,金融监管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严密、越来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兴强  
金融监管应做好四个结合黄兴强金融监管是《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中央银行如何高效的实施金融监管,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呢,笔者认为:一、金融监管要与金融机构自律管理相结合。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日常监管与专项查处固然重要,但仅仅停留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纯忠  袁国红  陈上游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对于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为主报告,认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点之一。回顾2022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证券业监管改革、保险业监管工作、信托业监管工作和外汇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化险、改革、发展三大任务,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竺笙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之间货币市场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相互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改变金融风险发生的机制,并大大加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就对各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风险发生机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郭莹  武竞伟  
研究目标:探究在当前环境下金融监管对中国金融效率的影响、推动中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金融监管、宏观杠杆率对中国金融效率的作用;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效率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先决条件;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目前大多数省份宏观杠杆率低于门槛值2.0699,各省份金融效率偏低,适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提高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的贡献。研究创新:综合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实践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基于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影响的数理推导,探究以宏观杠杆率为门槛变量,金融监管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价值:延续金融强监管态势是金融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宏观杠杆率作用、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增进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是金融效率优化的稳定阀;用好金融政策振兴后发展地区是金融效率的助推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纪琼骁  
本文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缺乏对监管者监管机制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公共选择、寻租经济学理论,认为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是为了防止监管者作为"经济人"被俘获、防止监管"创租"与"寻租",并提出当前加强对金融监管者监管的四条措施。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谢平  杨硕  
我国已经形成了各种跨市场、跨机构和跨产品的金融交叉业务模式,金融体系愈加复杂,相继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本文以当前金融体系和监管中存在的十二个热点问题为主线,分析了当前金融监管的争议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厘清了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目标,并在总结评价当前热议金融监管模式基础上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本文核心观点为,在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是核心,也是金融监管的重点。国内外监管经验也表明并不存在最优金融监管范式,每种金融监管模式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监管也并非越统一越好,也不是越分散越好,关键要厘清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宜泽  
新一轮中国金融监管组织再构造正在酝酿之中,当前关于金融机构改革方案的讨论是实现再制度化的重要理论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出现了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由微观审慎转向宏微观审慎并重等四大改革趋势。文章通过分析目前热烈讨论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六种方案,认为金融监管改革应以统一监管理念、逻辑为前提,关键在于理顺当前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并考虑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与金融主管等四对关系,具体金融监管组织再造可分三步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在监管手段上学习日本和欧美做法推行法制化监管,但绩效却差强人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宜泽  
新一轮中国金融监管组织再构造正在酝酿之中,当前关于金融机构改革方案的讨论是实现再制度化的重要理论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出现了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由微观审慎转向宏微观审慎并重等四大改革趋势。文章通过分析目前热烈讨论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六种方案,认为金融监管改革应以统一监管理念、逻辑为前提,关键在于理顺当前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并考虑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与金融主管等四对关系,具体金融监管组织再造可分三步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佳  
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定价体系紊乱,缺乏坚实的金融监管和创新的基本逻辑,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实践中摸索理顺定价体系的路径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突破或者规避金融监管往往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欧洲美元市场是人们常常提及的例子,欧洲美元市场的建立是人们为了突破当时美国监管部门对美国境内利率上限的限制。而中国的余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