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06)
2023(15724)
2022(13573)
2021(12807)
2020(10462)
2019(23939)
2018(23955)
2017(45812)
2016(24706)
2015(27461)
2014(27027)
2013(26519)
2012(24379)
2011(22025)
2010(22291)
2009(20796)
2008(19881)
2007(17762)
2006(15826)
2005(13534)
作者
(68870)
(57102)
(56542)
(53973)
(36569)
(27342)
(25806)
(22120)
(21535)
(20585)
(19420)
(19094)
(18105)
(18011)
(17478)
(17478)
(16905)
(16859)
(16296)
(16243)
(14157)
(14051)
(13694)
(13185)
(12851)
(12821)
(12658)
(12625)
(11442)
(11291)
学科
(93536)
经济(93402)
(75701)
管理(74661)
(61808)
企业(61808)
方法(38853)
(35811)
数学(32726)
数学方法(32293)
中国(26625)
业经(25019)
(24297)
农业(23580)
地方(21525)
技术(20775)
(19320)
(19179)
(17453)
(17121)
贸易(17109)
理论(16804)
(16601)
(15512)
银行(15479)
(15258)
(14890)
财务(14819)
(14800)
财务管理(14794)
机构
学院(343158)
大学(339694)
管理(139358)
(134576)
经济(131384)
理学(120380)
理学院(119087)
管理学(117211)
管理学院(116547)
研究(112706)
中国(84459)
(71272)
科学(68462)
(62275)
(54941)
(54940)
(51918)
中心(51834)
研究所(49778)
业大(49516)
财经(49082)
(46781)
师范(46441)
北京(44766)
(44447)
(44237)
农业(41708)
(41155)
经济学(38331)
师范大学(36914)
基金
项目(232835)
科学(184053)
研究(176557)
基金(166926)
(143322)
国家(142000)
科学基金(123152)
社会(110553)
社会科(104451)
社会科学(104428)
(92981)
基金项目(88710)
教育(80987)
自然(78470)
(76878)
自然科(76628)
自然科学(76609)
自然科学基金(75224)
编号(74218)
资助(67186)
成果(60959)
(51634)
重点(51437)
课题(51126)
(50736)
(50565)
创新(47420)
项目编号(45336)
国家社会(44184)
教育部(43818)
期刊
(155138)
经济(155138)
研究(102540)
中国(68440)
(54188)
管理(52237)
学报(49156)
科学(47835)
(45816)
教育(43848)
大学(38001)
农业(36762)
学学(35563)
(32542)
金融(32542)
技术(30476)
业经(28787)
经济研究(23318)
财经(22751)
问题(19624)
(19345)
图书(18845)
科技(18277)
(17538)
技术经济(16822)
理论(16460)
现代(16353)
(15949)
商业(15288)
实践(15171)
共检索到508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大蓉  
在苏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进展快速,已经基本解决了拆除和外观改造的问题。但是,在苏州宜居城市建设、法治苏州和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中村外观改造的背后,仍然遗留了后续的城中村发展问题。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走出原有的视野,将城中村改造置于"善治"视野中,将改造目标从建筑、房屋转移到"人"的焦点中,将城中村的总体规划,立足村落文化、居民生活质量,优化民生。文章从苏州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改变观念,在"善治"的视野下,提出了创新规划,重视融合、落实民主,顺应肌理和文化整合,生态发展等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卡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不断出现并构成特殊的城市空间,"城中村"里呈现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新时期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构建协调、融合的城乡关系,也对"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中国"城中村"的空间演化呈现边缘聚集、空间剥夺凸显和空间生产剧烈的景象,因此,空间治理上宜采取分类改造的模式,尽可能基于村落原有的空间框架进行治理,约束城市增长方向,并通过人口、经济的逐级疏散来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运迎霞  常玮  
在全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着重针对“成熟型城中村”,通过剖析我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借鉴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从构建多方利益主体的和谐关系角度出发,探究力求多方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策略,指出“城中村”改造应多方协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究相应的规划政策和引导措施,力求达到城市与乡村、政府与市民、人与社会、自然等的和谐与共赢,为我国“城中村”改造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廖远涛  代欣召  
城中村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过程,是一种"城—乡"相互融合的渐进式演进过程。文章以回顾的视角,分析了广州城中村形成、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重新审视广州城中村的演进历程及基本类型,以此作为理解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基础;之后,系统梳理了广州城中村改造政策,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对城中村改造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金岩  
城中村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特有城市空间现象,以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双重膨胀与分层为特征。通过对济南沃家片区的调研,我们发现形成城中村形态困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利益驱动,制度因素所导致的政策真空和身份认同,以及粗放、失效的规划控制与管理等。因而,城中村的改造需要重新检核时代的话语权以及空间的公平、正义,并进行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共同重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卓彩琴  钟莹  罗天莹  苏植  
以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为例,分析了中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的特点:传统农村文化、现代都市文化与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冲突为主。然后,分析了文化冲突对城中村改造的障碍,并从文化角度提出了城中村的改造策略:保护与建设相结合;本地人与外来人共享文化资源,共建和谐社区;利用文化古迹,发展社区旅游业;加强社区培训与教育,构建学习型社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润国  赵青  王伟伟  
如何将城中村改造与我国城镇化的转型发展结合起来,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策略,已成为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框架出发,本文在明晰新型城镇化与城中村改造关系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而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对策,即依法治理,将法治思维贯穿于城中村改造的全过程;统筹兼顾,打造"五位一体"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以人为本,推进城中村居民市民化进程;集约发展,强化城中村内涵建设与功能提升;环境友好,培养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倩  许晓东  
借助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999-2017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以"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城中村改造"研究经历了快速增长后的回落;相关文献从问题特征入手,经历了不同方法、视角的研究及跨学科的研究。目前,"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开始转向棚户区改造、低收入群体居住权、保障弱势群体社会分配利益等方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翟俊生  李三林  薛云飞  李金克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已成为全国经济基础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苏州和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城市,对长三角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上海正积极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步伐。这一任务须由上海及其周边苏浙两省地区共同完成,上海周边以苏州为代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高攀  单彦名  
通过深入研究义乌西门街"城中村"特征,综合其特定的社会生态结构、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以及脆弱并面临不断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点,运用凯文·林奇关于"好城市"五个方面评价标准的理论,首先对西门街的发展目标做出评价性引导,继而提出"分析整理问题、提炼特色元素、创造综合空间、适应多元化发展"的总体策略,试图解决"城中村"面临的空间发展和社会更新问题,恢复活力,延续文化,体现包容和协作的精神,走出"和谐"更新之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海宏  李平  
深圳市城中村商业由市场自发形成,满足了村内甚至村外居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是对市场的一个有效补充,市场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会呈现不同的特征,产生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特区内三个主要城区的多个城中村商业进行调研分析,在对城中村商业的形成与发展机制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海宏  李平  
深圳市城中村商业由市场自发形成,满足了村内甚至村外居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是对市场的一个有效补充,市场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会呈现不同的特征,产生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特区内三个主要城区的多个城中村商业进行调研分析,在对城中村商业的形成与发展机制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楠楠   刘玉亭   朱远哲   文宏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实效受自上而下的城市更新政策影响,政策稳定与变迁直接关系到治理联盟和协作关系的形成与重构,进而产生不同的地方响应与制度反馈。以往单一化的城中村改造方式往往引发利益矛盾与社会冲突等问题,亟需探索制度引领下的治理优化路径。基于“制度安排—治理联盟—地方响应”分析框架,系统论证了更新政策制定与城中村改造实效的辩证关系。首先,基于广州城市更新政策与城中村改造专门文件的系统梳理,识别从危房改造、三旧改造、到统筹做地的三个政策演进阶段。其次,聚焦广州猎德村、琶洲村和海珠新中轴案例,分别论述三个阶段下改造模式与治理联盟的形成及其演化,分析制度安排与地方响应相互作用下的“国家—市场”及“土地—资本”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广州城中村改造政策制定显示出与以往增量逻辑不同的演进特征,体现了城市治理目标的多元化转向。“增量发展”、“集体获利”、“跨区协调”三种治理联盟的形成,体现了非渐进式政策演进与需求驱动式地方响应的双重作用,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实践提供解析框架和实证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龚兆先  吴薇  
通过对"城中村"空间形态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城中村"的空间形态是导致"城中村"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城中村"的改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城乡边缘村庄这个源头进行空间形态的持续控制,整合并优化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措施。提出了要明确空间演化目标并保持全程一致性、保持村庄空间形态与所处城市地段同步演进、实行区位与阶段相结合的分异导控、协同优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过程等主要改进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