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0)
- 2023(10407)
- 2022(8226)
- 2021(7560)
- 2020(6188)
- 2019(13331)
- 2018(13531)
- 2017(25002)
- 2016(13861)
- 2015(15573)
- 2014(15562)
- 2013(14533)
- 2012(12758)
- 2011(11103)
- 2010(11169)
- 2009(10608)
- 2008(10315)
- 2007(9049)
- 2006(7914)
- 2005(7095)
- 学科
- 济(47855)
- 经济(47746)
- 管理(41146)
- 业(35148)
- 企(29067)
- 企业(29067)
- 财(25341)
- 中国(17777)
- 农(16736)
- 方法(15919)
- 制(13588)
- 数学(13099)
- 学(13074)
- 数学方法(12916)
- 财政(12656)
- 业经(12509)
- 务(11643)
- 财务(11608)
- 财务管理(11564)
- 地方(11281)
- 体(11234)
- 企业财务(10957)
- 农业(10333)
- 政(10245)
- 理论(9721)
- 银(9344)
- 银行(9323)
- 土地(8873)
- 行(8824)
- 策(8601)
- 机构
- 学院(180935)
- 大学(176622)
- 济(66910)
- 经济(65331)
- 管理(64109)
- 研究(61534)
- 理学(54225)
- 理学院(53632)
- 管理学(52467)
- 管理学院(52164)
- 中国(47914)
- 财(40876)
- 科学(39046)
- 京(37839)
- 农(32616)
- 所(31393)
- 江(29422)
- 中心(28565)
- 财经(28225)
- 研究所(28090)
- 业大(27174)
- 农业(25588)
- 经(25418)
- 范(24356)
- 师范(24052)
- 北京(23105)
- 院(23066)
- 州(22768)
- 技术(22147)
- 省(21659)
- 基金
- 项目(120509)
- 科学(93716)
- 研究(90340)
- 基金(84528)
- 家(74011)
- 国家(73391)
- 科学基金(62270)
- 社会(56027)
- 社会科(52902)
- 社会科学(52887)
- 省(49302)
- 基金项目(43916)
- 教育(42021)
- 划(40607)
- 编号(38676)
- 自然(38663)
- 自然科(37754)
- 自然科学(37739)
- 自然科学基金(36973)
- 资助(33537)
- 成果(32203)
- 重点(27645)
- 课题(27550)
- 发(26134)
- 部(25312)
- 创(25094)
- 项目编号(23523)
- 创新(23471)
- 性(23282)
- 国家社会(23249)
共检索到282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森 赵艺
一、"善政"目标——重构政府角色的尝试。1.建立符合公共利益指标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目前,地方政府面临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强地方财政实力,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压力。传统上,中央财政过多注重对短期经济指标所取得的成就作为晋升的基础,这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彦锋 姜哲
随着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刚性支出规模不断扩张,财政的动态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基于我国1978—2017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并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和评估我国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的平衡状态、相关减税措施对财政动态平衡的影响以及中央补助对地方财政动态平衡的影响,旨在探寻调整我国财政平衡状态、实现财政动态平衡的路径。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整体保持较强动态平衡,而且其平衡路径倾向于增加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在支出方面有一定调整;相关减税措施对我国财政动态平衡影响较小;中央对地方的补助使地方财政的动态平衡状态有所增强。最后,本文认为,在目前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应采用收入和支出双向调整的平衡路径;严控债务规模,做好中长期偿债规划;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组合。
关键词:
财政动态平衡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森 赵艺
本文以"善治"理论为核心理论,力求利用"善治"理论解释和探究土地财政这一问题。基于政府在实现"善政"目标的过程中,发现自身行为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结合"善治"理论,最终能够在实现"善政"的目标下,理顺政府自身的身份地位,从"善治"理论层面完善土地财政各主体行为,革新土地财政问题的有效治理和发展路径,达到丰富政府"善治"理论在土地财政方面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善治理论 地方政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志立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新预算法无疑是财政工作实现"善治"的一部"良法"。对各级财政部门来说,用好新预算法这一良法利器,推进财政管理善治有为,应处理好五种关系,把握好五个节点。转变治理理念,处理好五种关系,是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的内在要求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如玉 曹静韬 冯红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对教育投入发展迅猛,学生规模、师资、设备等各类教育指标都有历史性的突破。但是,"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仍然突出,广大民众对教育仍有较大意见。从财政学角度看,这些问题的实质在于:中国目前的教育供给体制与教育的混合产品性质不相适应。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
混合产品 教育公益性 教育供给 多元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戚艳霞
为了落实党和国家对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部署和立法要求,2014年年底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63号),开启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建设和发展的新征程。本文以政府善治为评价标杆,分析政府会计制度在系统化改革、制度协调、综合问责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在以政府会计"良制"促财政"善治"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法律体系、建立制度整合协同发展模式、推动政府会计微观信息向国家治理宏观需求信息过渡和转化、实现多层次财政问责和形成制度监督的新常态。
关键词:
政府会计 政府善治 国家治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博 庞德良
现代财政体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由"善制"走向"善治"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必须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及逻辑进路,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体制。因此,在完善体制机制作为现代财政体制构建逻辑起点的同时,应更加重视调适行政化权力配置模式,通过以制度化的权力配置、约束地方政府行为、提高法治化水平为代表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基本制度支撑体系的构建,破除以往局部性改革造成的现实困境,从而破解现代财政体制构建的深层梗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博 庞德良
现代财政体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由"善制"走向"善治"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必须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及逻辑进路,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体制。因此,在完善体制机制作为现代财政体制构建逻辑起点的同时,应更加重视调适行政化权力配置模式,通过以制度化的权力配置、约束地方政府行为、提高法治化水平为代表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基本制度支撑体系的构建,破除以往局部性改革造成的现实困境,从而破解现代财政体制构建的深层梗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志立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难度空前。推动改革实施,落实改革要求,最大程度获取改革红利,是各级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完成好新时期财政改革任务,必须认清形势、勇于改革、蹄疾步稳、善作善成。一、审时度势,认清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化财政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标定位高、内容涵盖多、涉及范围广、政策调整大、操作实施难,全面准确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前提。说其复杂,一方面是改革内容多,是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不是单项改革,而且各项改革相互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章力耘 程高华
浙江省嘉善县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强化财政杠杆作用,进一步做优财力保障体系,有效支持小城市、特色小镇等样板建设,助力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其中,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姚庄镇城镇化率达到67.6%,被总结为浙江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八大模式",作为全国10个典型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会议上交流,并在中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章力耘 程高华
浙江省嘉善县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强化财政杠杆作用,进一步做优财力保障体系,有效支持小城市、特色小镇等样板建设,助力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其中,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姚庄镇城镇化率达到67.6%,被总结为浙江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八大模式",作为全国10个典型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会议上交流,并在中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甘藏春 朱道林
研究目的: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土地善治的概念、特征及体系。研究方法:归纳分析与演绎推理。研究结果:土地善治实质上是一种对管理理想状态的孜孜追求,其核心是由政府与非政府协同及多向网络化的管理模式,目标是以最小的政府和社会投入获取最大的土地管理效应;土地善治应遵循土地的基本属性、土地利用的价值准则和政策目标;现阶段实施土地善治重点需处理好土地行政管理权与国有土地所有权、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及政府与农民等的关系。研究结论:土地善治是新时代土地管理的必然选择,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土地利用的价值准则和政策目标是科学构建土地善治体系的基本逻辑依据。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善治 国家治理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张凤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就过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如何在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条件下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传统的土地利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鲍曙光
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国家经济社会制度发展情况,中国财政支出规模逐步增大,支出结构逐步优化,且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财政体制的综合反映。在财政支出增速有限约束下,财政支出规模结构调整优化,必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责任,承担改革成本,降低制度转轨转型成本,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中国面临财政支出结构相对固化、税式支出缺少预算管理、财政支出效率提升面临较大挑战、财政决策缺乏社会组织参与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推动财政紧平衡下财政支出转型,要通过收支联动改革,拓展财政支出空间;推进中期财政规划改革,实现财政支出由年度平衡向跨年度平衡转变;考虑需求侧需要,推动财政支出与人口布局相适配;基于可持续视角,合理化解财政支出面临的风险;财政支出改革与制度改革相结合,提升改革系统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潘飞
对于全体财政人来说,提炼"财政精神"不仅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思考过程,更是一项严肃的科研项目。既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财政学科知识,更需要我们拥有纵深的眼界和胸怀,通古博今,从而获得既尊重历史也与当下紧密结合的关于"财政精神"的全面认知。因此,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提出如下观点:——惠国。正如苏辙所言:"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属于国家机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