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6)
2023(11235)
2022(9872)
2021(9675)
2020(8027)
2019(18784)
2018(19025)
2017(35167)
2016(20399)
2015(23082)
2014(23447)
2013(22460)
2012(20757)
2011(18813)
2010(18963)
2009(17100)
2008(16730)
2007(14745)
2006(13020)
2005(11435)
作者
(58406)
(47921)
(47919)
(45679)
(30772)
(23386)
(21874)
(19127)
(18599)
(17291)
(16684)
(16146)
(15459)
(15340)
(15016)
(14910)
(14734)
(14325)
(13823)
(13809)
(12199)
(12167)
(11546)
(11178)
(10901)
(10888)
(10804)
(10739)
(9648)
(9580)
学科
(72302)
经济(72218)
管理(52051)
(48172)
(41091)
企业(41091)
方法(35008)
数学(29414)
数学方法(28904)
(23047)
中国(23026)
教育(22940)
理论(18080)
(17766)
(17553)
业经(15502)
地方(13818)
(12879)
技术(12563)
(11972)
贸易(11965)
(11844)
农业(11820)
(11576)
(11005)
财务(10936)
财务管理(10913)
环境(10834)
教学(10447)
企业财务(10334)
机构
大学(291938)
学院(283869)
管理(106849)
(99505)
经济(96949)
研究(96787)
理学(92527)
理学院(91365)
管理学(89492)
管理学院(88955)
中国(64394)
(63950)
科学(63081)
(49744)
(47668)
师范(47294)
(46013)
研究所(45785)
(44658)
业大(43264)
(42097)
中心(41822)
北京(41269)
教育(38783)
师范大学(38692)
财经(37558)
农业(35229)
(34557)
(34430)
(33971)
基金
项目(192530)
科学(150392)
研究(144310)
基金(135241)
(118148)
国家(117046)
科学基金(98629)
社会(85789)
社会科(80834)
社会科学(80811)
(76486)
教育(72741)
基金项目(71361)
(66689)
自然(64723)
自然科(63175)
自然科学(63161)
自然科学基金(61977)
编号(61152)
资助(56453)
成果(52860)
课题(44787)
重点(44233)
(43337)
(41100)
(39581)
项目编号(37950)
教育部(37163)
科研(36674)
创新(36602)
期刊
(107766)
经济(107766)
研究(90725)
教育(61759)
中国(57073)
学报(49440)
科学(42655)
(39445)
管理(37453)
大学(37073)
(34105)
学学(33289)
农业(27920)
技术(27536)
财经(18680)
图书(18566)
(17851)
金融(17851)
业经(16453)
经济研究(16000)
(15814)
职业(14426)
(14249)
问题(14034)
理论(13934)
科技(13752)
(13434)
实践(13047)
(13047)
技术经济(12944)
共检索到414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长纯  
和而不同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取向。"和而不同"取向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要点有:一、不同方法范式的存在是现代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二、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承认各种不同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存在的价值;三、以研究能否创造出有意义的"不同",超越自身,作为评价研究的基本标准;等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隆伟  
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方法论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的科学性。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就比较教育研究中所主要运用的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方法论的理论构建及运用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柳海民  
以往,我们做教育研究,往往是不加反思的,忽视了对一些本体性问题的思考,如这项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它自身有哪些行动规则?所得结论是否对改善当前教育现状有所裨益?事实上,正是因为缺少了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我们才越发感到教育研究的无力——这项令人尊崇的学术工作,似乎让教育学人并不那么"体面",甚至引起不少的质疑与诘难。当我们从对研究过程的关注转向对研究自身加以关注的时候,眼前便出现了另一番图景: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迟艳杰  
哲学家如何理解哲学也就如何做哲学。不同的哲学观影响着教育哲学探究的方法。教育哲学学科产生的历史说明了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不是科学的方法;而现代哲学不再是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排除了科学方法的运用。教育哲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思辨的方法、历史的比较方法、概念分析方法、解释学的方法和现象学方法;哲学乃至教育哲学是一种互相质疑和辩护的活动,需要论证。方法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教育哲学探究的目的和独特的功能在于教育理想和价值的引导,在于提供和培育反思和批判的哲学态度,在于增进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展画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研究存有普遍的质疑,正如当代英国知名学者普林教授所言:"不得不承认教育研究总是‘得不到尊重’。事实上,再没有别的领域比教育研究受过更多的藐视和贬损了。人们认为教育研究忽视了对重要问题的研究,还不断强化阻碍基础改革的实践活动。教育研究从来不是一个专家支配的研究领域,而且,作为一个学科,它内在一直是支离破碎的。"([1])对教育认知,教育学人一直游走于"科学"或"艺术"之间,并在如此复杂与矛盾的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祝怀新  
霍姆斯是当代较有影响的比较教育学家,其比较教育方法论在比较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深入分析霍姆斯基于波普尔科学哲学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包括反归纳主义、理论先于观察和以经验证伪为原则的假设-演绎法,以期对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有一个较透彻的理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长纯  
在全球化条件,面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紧迫要求,比较教育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宏伟事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就要求我国比较教育学科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为达此目的,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在走向世界,积极地从国外优秀文化中得到必要借鉴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与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对话,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吸收独特的营养,丰富自已。特别要对“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做现代转换,使之成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深入发展的条件和方向,也是我们同国际比较教育对话的基本立场。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之于比较教育意义的发现、“和而不同”与全球化条件下比较教育的方向及“和而不同”的哲学与比较教育研究西方中心的终结三方面论述了这...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清臣  
教育哲学研究正在遭遇方法乃至研究性上的质疑,原因是教育哲学研究并没有应用现代研究推崇的规范化研究方法。从目的和方法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又需要通过对教育事物的整体性把握来获得。因此,教育哲学研究对整体性把握教育事物的追求决定其在方法上具有以下基本定位:教育哲学研究方法是整体性把握事物的方法;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处理对象是命题;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环节是命题收集、整理和再表达。教育哲学研究在方法上的这种基本定位最终决定了教育哲学研究方法在根本上是逻辑推理方法,既可以有传统的演绎逻辑方法和归纳逻辑方法,又可以有以逻辑推理为内核的概念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等。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恒通  
论述了建立图书馆学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说明了图书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概述了图书馆学哲学的研究内容,指出了图书馆学哲学的学科地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庆  
概念分析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分析教育哲学最为核心的研究方法。教育概念分析在使用中缺少正当性的证明。分析哲学是教育概念分析的方法论基础,语言分析纠正了思辨心理学的主观化倾向,语境原则为概念分析提供了可行性。教育概念分析不是去寻找适合所有情境的普遍性定义,而是通过差异性和相似性比较相关概念背后的教育关系,由此区别于名词解释或操作性定义的界定。教育概念分析的价值标准依社会情境而定,并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来关涉教育活动,而非直接给出教育活动的结论或建议。只有从单纯的逻辑学研究拓展到语用学研究,教育概念分析才能拥有更强的解释力和生命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峻杉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来寻求突破和加速发展。从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需要联结好中国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主要研究定向上,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既需要继承经典诠释传统而"返本开新",也不能忽视围绕当下教育问题而与现有的主流学术理论和通行话语展开"思想比较"和"话语关联"。跨越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实现理解与诠释过程中"意义场"的联通性,是这个领域内关键的研究难点。优化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以作为公共知识背景和基本前提,深刻诠释关键观念或概念以作为基本话语工具,在故事情境中开显"精神"以焕发生机和活力,是当前阶段需要重视和优先解决的研究课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徐长山  陈辉  
对工匠精神进行哲学的阐释,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弘扬工匠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工匠精神进行系统哲学思考,可以从工匠精神的主体性、实践性、结构性、创新性、普适性、价值性、伦理性、文化性、时代性、社会历史性这十个方面展开论述。弘扬工匠精神是使我国从速度时代走向质量时代,由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打造更多中国品牌的有力支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哲学的未来性是以教育的未来与可能为引线的思想向度。审视未来教育观念、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对人类教育的存在论筹划,要求教育哲学开辟未来性维度。从反思性走向未来性并不意在营造反思性与未来性的对举,而是以未来为坐标自觉校准思想发展方向,以未来性的观照引领学术范式转换,把对未来教育哲学可能性的思虑接纳为教育哲学的本己性任务。技术是影响未来教育的决定性力量。技术世界和技术统治将使人类精神、人类身体以及人类本质技术化和非自然化,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的存在方式。对教育哲学来说,这是一个存在论级别的挑战。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是全新的、人类从来没有遭遇过的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教育哲学需要对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人类的生命形态、生命本性、生命结构、生命意义进行重新规划,学会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审视人类生存处境,审视教育本身,对教育哲学“重新域定”,重建教育认识论,重估教育价值。“生成”、“或许”、“突变”是未来教育哲学的可能样态。人类对未来教育的形塑需要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协同,而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筹划,是教育哲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未来性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长纯  
当今时代,和而不同应成为比较教育发展的方向。遵循和而不同的方向,促进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和探索,必须关注比较教育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在比较教育领域里实施跨文化哲学对话重要的是实现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