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
2023(42)
2022(47)
2021(33)
2020(33)
2019(69)
2018(52)
2017(124)
2016(59)
2015(55)
2014(38)
2013(30)
2012(19)
2011(19)
2010(17)
2009(16)
2008(20)
2007(13)
2006(14)
2005(16)
作者
(111)
(94)
(91)
(78)
(53)
(40)
(37)
(36)
(34)
(33)
(31)
(30)
(29)
(28)
(26)
(26)
(25)
(24)
(24)
(23)
(22)
(22)
(22)
(22)
(20)
(20)
(20)
(20)
(20)
(19)
学科
管理(362)
(358)
企业(358)
(346)
(184)
(166)
财务(166)
财务管理(166)
企业财务(163)
(129)
经济(126)
经营(71)
人事(67)
人事管理(67)
领导(60)
(59)
方法(59)
技术(55)
技术管理(51)
业经(49)
组织(44)
(43)
(39)
数学(38)
数学方法(38)
(35)
体制(35)
(35)
电信(34)
经营管理(34)
机构
大学(647)
学院(640)
管理(332)
理学(292)
(291)
管理学(291)
经济(291)
理学院(287)
管理学院(287)
(205)
财经(175)
(170)
财经大学(137)
商学(132)
商学院(128)
会计(126)
(122)
中国(117)
会计学(117)
研究(117)
会计学院(114)
学会(106)
经济管理(89)
经济学(84)
经济学院(80)
(75)
北京(68)
人民(66)
中心(65)
工商(65)
基金
项目(469)
科学(416)
基金(400)
(353)
研究(352)
国家(347)
科学基金(337)
社会(278)
社会科(269)
社会科学(269)
自然(238)
基金项目(233)
自然科(232)
自然科学(232)
自然科学基金(230)
资助(172)
教育(159)
(158)
(142)
人文(138)
编号(137)
(135)
国家社会(132)
教育部(128)
(115)
(113)
(112)
项目编号(111)
(109)
创新(108)
期刊
(222)
经济(222)
(205)
管理(178)
研究(143)
财经(100)
财会(85)
(79)
中国(75)
(68)
企业(68)
(64)
学报(64)
会计(60)
大学(60)
企业管理(59)
学学(58)
会通(48)
(48)
通讯(48)
金融(48)
经济研究(45)
(44)
(41)
科学(40)
经济管理(39)
中国人(38)
国人(38)
月刊(38)
资源(38)
共检索到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谭长春  
徐直军说:"有些主管只关注KPI的完成,但不知道完成KPI是为了什么。比如某平台,每年的考核指标都很好,因为考核指标都是质量、进度、网上的问题,但慢慢地却把自己做没了。"企业到底是为了追求建立一个卓越、有竞争力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还是仅仅为了追求在网上不出事故?管理者需要思考,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考核指标,而是完成清晰的目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谭长春  
华为的成长,不仅是一个话题,还是一个可持续研究与深挖的中国本土企业崛起的经典案例。在本系列文章中,作者尝试从多角度对华为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出华为的管理经验来帮助、促进中国企业共同成长。——编者在任正非眼里"人"是根本,并且是以奋斗者为本,提倡知识资本。西方重视制度、规则、程序,中国也重视,但更重视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谭长春  
任正非把西方管理学、东方文化哲学、军队管理理念融入华为的企业管理中,成就了华为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熵增视角熵是什么?熵首先是物理学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系统的熵会随时间增大,逐步达到极大值,系统则会达到一种无序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谭长春  
持股员工能得到分红,股价上涨,收益也会逐步上涨,所以"工资只是零花钱",这在华为不是笑谈,而是现实。2018年,华为全年的销售收入达7212亿元,同比增长19.5%,净利润593亿元,同比增长25.1%,是什么促进了华为业绩的持续增长?是钱分得好,是员工的持股制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谭长春  
《华为基本法》中说,一切工业产品都是由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依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华为对人才高度重视,在《华为基本法》中"人力资本的增值要大于财务资本的增值"一条,已成为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与招聘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以奋斗者为本"也是华为公司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观。其实,"人"就是华为的管理哲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青松  
本质上,华为成功的核心在于:中国人第一次,用市场法则,在高科技产品和服务领域,在硬碰硬的竞争中胜过西方高科技企业。这背后是华为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学习应用西方组织管理技术,结合本土实际,在如此大规模、复杂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功。试想,如果可以学习和复制华为的成功之道并发扬光大,那将意义非凡,问题在于怎么学和愿不愿学。上世纪末以来,国内有很多企业以进入世界500强作为发展目标,有许多事后证明仅仅是豪言壮语。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英瑾  
英美分析哲学的主要学术训练方式,是建立在对于肇始于弗雷格的现代逻辑(一阶谓词逻辑与命题逻辑)的尊重之上的。因此,分析哲学所说的"分析",大约就可以等于"运用现代逻辑的工具进行分析"。但这样的学术训练,显然是没有办法应对于当下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另外,即使对于基于符号表征与明述规则的传统人工智能而言,主流分析哲学的训练所能够提供的思想支持也未必始终是积极的。毋宁说,基于现代逻辑的主流分析哲学的"理想化"讨论方式往往会忽略智能系统的运作效率问题,而这一点又会倒逼着天然具有工程学面相的人工智能研究通过某些"特设化"的修正(如珀拉克的"奥斯卡规划"所给出的那种修正)来部分弥补相关的缺憾。然而,这种零敲碎打的修补方式显然是很难达到真正的普遍性的,遑论为具有多重用途的通用人工智能设备的设计铺展可行的路线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刚  
任正非曾说过,华为的“狼文化”可能是被外界曲解了。华为的管理艺术恰似调色板,主色调从来不是犹如当年秦国“虎狼之师”般令人畏惧的黑色,而是由黑、红、白、蓝、绿组成,它们各放异彩又能折中调和。在任正非的精心调配下,灰色作为统领全局、领袖群伦的色彩基调,成为华为管理的生命色。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佩昌  
高质量的产品是基础,构建多赢友好的生态圈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强烈的忧患意识让企业不断投入研发。这是德国企业造就百年老店和隐形冠军的法宝,也是华为的管理要诀。德国企业的管理风格德国企业为何百年老店比比皆是?为何隐形冠军数不胜数?它们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原因当然很多,但一般都具有以下几点共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佩昌  
高质量的产品是基础,构建多赢友好的生态圈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强烈的忧患意识让企业不断投入研发。这是德国企业造就百年老店和隐形冠军的法宝,也是华为的管理要诀。德国企业的管理风格德国企业为何百年老店比比皆是?为何隐形冠军数不胜数?它们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原因当然很多,但一般都具有以下几点共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石玥  
行业竞争的压力迫使华为一切以绩效为标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人才招聘、任职、薪酬激励机制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其“蓝血”高绩效的文化特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彭剑锋  
我认为,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优化产权结构,实行混合所有制,淡化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界限,使国有企业真正回归现代企业本位;二是通过人才机制与制度创新,引入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为国企引入市场化动力,激活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创造的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纯竞争性领域,将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而只有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或社会资本构成的现代公司治理体。因此,国有企业要与一流企业对标,不仅要将眼光投向国外世界500强,同时也要研究国内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彭剑锋  吴青阳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特色许多企业都在对标华为,但其中鲜有学到精髓、学到点子上的。在讨论怎么学华为之前,我先来谈谈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谈谈他们做得最出彩的地方。从华为的整个发展史和整个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来看,我个人认为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以下四个显著的特色。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三林  刘桂林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月  马影  
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而业财融合的发展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帮助。通过财务转型,企业推动业务、财务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运作,能够进一步促进风险防范与监督。华为公司将业财融合嵌入组织架构,建设独立的财经组织体系,账务、财经和内审三大职能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在促进业财融合的同时,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实行以项目为核心的团队运作模式,明晰了权责分配,实现了风险可控;将业财融合嵌入关键控制活动领域,丰富了内控方法与手段,提高了内部控制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