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2)
2023(5690)
2022(4674)
2021(4657)
2020(3709)
2019(8493)
2018(8177)
2017(14520)
2016(7617)
2015(9067)
2014(8675)
2013(8744)
2012(8436)
2011(7794)
2010(7610)
2009(6866)
2008(6874)
2007(5712)
2006(5002)
2005(4832)
作者
(21157)
(17628)
(17470)
(16817)
(11246)
(8419)
(7985)
(6858)
(6841)
(6385)
(6114)
(5922)
(5826)
(5687)
(5565)
(5375)
(5245)
(5074)
(5068)
(4812)
(4573)
(4214)
(4185)
(4047)
(3965)
(3854)
(3784)
(3604)
(3575)
(3498)
学科
(34727)
经济(34695)
管理(17326)
方法(15770)
(15257)
中国(14169)
数学(13419)
数学方法(13354)
(11465)
企业(11465)
(9783)
贸易(9775)
(9629)
(9469)
业经(7046)
(6511)
(6449)
(6323)
关系(5891)
(5846)
银行(5841)
(5742)
农业(5723)
(5527)
(5482)
教育(5448)
(5444)
金融(5443)
(5245)
产业(4887)
机构
大学(116114)
学院(112057)
(55980)
经济(55293)
研究(47079)
管理(38900)
中国(37027)
理学(33131)
理学院(32662)
管理学(32301)
管理学院(32060)
(25839)
科学(25237)
(23416)
(23400)
研究所(21401)
中心(19691)
经济学(19193)
财经(18982)
(17747)
(17562)
经济学院(17245)
北京(17137)
(16516)
(16461)
师范(16419)
(14715)
科学院(14706)
财经大学(14382)
农业(13860)
基金
项目(73191)
科学(58713)
基金(56010)
研究(55978)
(49378)
国家(49017)
科学基金(40778)
社会(38737)
社会科(36770)
社会科学(36765)
基金项目(28190)
教育(25137)
(23478)
自然(23406)
资助(23072)
自然科(22874)
自然科学(22867)
自然科学基金(22527)
(21857)
编号(21051)
中国(18957)
成果(18578)
(18559)
国家社会(17802)
重点(16997)
(16472)
教育部(16237)
人文(14814)
(14811)
课题(14786)
期刊
(60435)
经济(60435)
研究(39194)
中国(24450)
学报(17007)
科学(16945)
(16570)
(16522)
管理(15039)
教育(13808)
大学(13560)
学学(12420)
农业(12063)
经济研究(10949)
(10664)
金融(10664)
财经(10367)
世界(9846)
(9806)
(9179)
国际(9046)
问题(8599)
(7816)
技术(7768)
业经(7312)
图书(5763)
(5255)
论坛(5255)
技术经济(5245)
(5223)
共检索到177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荣光  
持续了半年之久的非典事件 ,对中国经济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同时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的推动。本文认为 ,中国国民大众在生活与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发展的“后非典”时代到来了。这主要表现在 :长期以来禁而不止的嗜食野生动物的顽固陋习将有望从根本上改变 ;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止、设而难行的中餐公宴分食制有望以“一人两筷”制的模式普遍推广开来 ,传统的“一个一筷”制将可能最终从公宴聚餐场合退出历史舞台 ;民族大众的饮食卫生认识与行为水平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餐饮业的陋习受到有力冲击 ,民族饮食心态经受深刻洗礼。中国人民的饮食生活和社会饮食文化 ,正在以非典事件为界限 ,进入历史性的变革发展阶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荣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俸俊馨  
双江傣族饮食文化是稻作民族文化与双江独特地理环境熔铸后,结合传统智慧就地取材,融信仰于饮食,生存于自然而师法自然并食法自然的产物,其独特的物质形式下蕴含着简约之美、和谐之美和傣族朴素的生态观,具有普适性的饮食文化哲学观、人生观,保留、传承着傣族饮食文化的精髓,也弥补着现代社会人们对饮食文化精神解读的缺失,成为弘扬傣族饮食文化的经典。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增然  陈迎迎  
中国有句古语"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在历经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细致、严格的饮食文化。塞尔维亚地处欧亚十字交汇之处,地缘优势十分突出,在欧洲礼仪的影响下,结合自身民族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明和风俗。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在塞尔维亚的落地建设与不断深入,各领域合作逐步加强,势必推动两国饮食文化交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国军  刘梅  
全球化远非一个去地方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在全新关系体系中重新定义地方性,并生产出新的地方性的过程。全球化背景下,人和企业的频繁迁移突破了以往的既定边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跨地方(translocality)"。而饮食的地方性是食品之源,是基于全球化背景对"地方身份(place identity)"的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郁建民  
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饮食文化之大成──试评林正秋教授主编的《中国饮食大辞典》郁建民我在工作之余,阅读了由杭州师范学院教授林正秋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饮食大辞典》,感到这是一部熔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炉,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饮食文化之大成的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传康  
第三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盛况与台湾饮食文化观感陈传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由台北三商企业机构创办的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自1989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1993年9月9日至11日在台北三商大楼召开第三届会议,旨在推尚中国饮食文化的研讨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姚伟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本文以清代中国与南洋间的海参贸易为个案 ,探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区域市场拓展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揭示了海参贸易与这一时期南海海域发展变化着的贸易格局间的密切关系 :包括海参在内的华人传统食品的贸易 ,成了环南中国海华商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系着这一时期该区域华商贸易网络的内在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曹玲泉  
艺术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广泛地体现在饮食器具、食品制作乃至饮食行为等方面,从而使我国的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蕴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仓石厚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沈松茂  
台湾的饮食文化及未来方向沈松茂(台湾餐饮学会理事长)“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随着经贸快速发展,餐饮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中国烹饪在台湾的发展,可以说是与世界各地区稍有不同,而更见特殊风格与独具一方的特色。在迈向2001年的今天,台湾又出现了中国烹饪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彦喜  梁留科  
悠久的历史与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北宋开封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形成了由官、商、寺、民菜肴之精华构成的开封饮食文化完整体系,代表着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平。以开封为代表的北宋饮食文化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芬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同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相齐名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古老的中华饮食文化,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而备受世界的青睐?其根本所在,是因为她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母文化的沃土之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延续史,中华文化的同一性、开放性、亲和性和早熟的农业经济,创造了肇基久远、内蕴丰富、生命力旺盛的中华饮食文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晓玲  马正云  代蕾  李惠  
穆斯林的建筑、服饰、饮食等民族特色极为鲜明,特别是清真饮食,其适应性广泛,不仅满足着穆斯林自身的需求,同时还拥有众多的非穆斯林消费者。在甘肃省兰州市,穆斯林饮食的生产与经营已占有市场的大半份额,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对兰州市清真饮食业发展调查,认为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是突破兰州清真饮食发展瓶颈的关键,经营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特色系列产品的研发上市是清真餐饮业发展和保持活力必须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