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0)
2023(5190)
2022(4330)
2021(4161)
2020(3458)
2019(7870)
2018(8078)
2017(13432)
2016(7437)
2015(8484)
2014(8298)
2013(8031)
2012(7698)
2011(7067)
2010(6961)
2009(5825)
2008(5789)
2007(5328)
2006(4833)
2005(4096)
作者
(20867)
(17252)
(17137)
(16463)
(11034)
(8171)
(8038)
(6749)
(6623)
(6478)
(6037)
(6012)
(5549)
(5474)
(5361)
(5322)
(5307)
(5265)
(4998)
(4903)
(4461)
(4304)
(4264)
(4100)
(4016)
(3923)
(3843)
(3798)
(3594)
(3523)
学科
(22986)
经济(22974)
管理(17648)
(12029)
图书(10628)
中国(10135)
书馆(10103)
图书馆(10103)
(9844)
企业(9844)
方法(9557)
(8223)
工作(7331)
数学(7250)
数学方法(7140)
(7030)
地方(6825)
业经(6814)
(6115)
(5798)
理论(5187)
教育(5054)
产业(4862)
农业(4757)
(4422)
读者(3968)
(3917)
文化(3903)
银行(3899)
(3795)
机构
大学(98494)
学院(93564)
研究(33552)
管理(32760)
(30333)
经济(29366)
理学(26601)
理学院(26138)
中国(25526)
管理学(25506)
管理学院(25263)
科学(22355)
图书(22256)
(22203)
书馆(21659)
图书馆(21658)
(16953)
(16928)
中心(16575)
(16407)
(16237)
师范(16083)
研究所(15472)
(15242)
业大(14292)
(14063)
北京(13968)
农业(13262)
师范大学(12748)
(12433)
基金
项目(64203)
研究(49764)
科学(48391)
基金(43452)
(38485)
国家(38123)
科学基金(31123)
社会(29409)
社会科(27730)
社会科学(27721)
(24777)
编号(23354)
基金项目(22563)
教育(22268)
成果(21588)
(21391)
自然(18666)
自然科(18212)
自然科学(18208)
自然科学基金(17842)
资助(16789)
项目编号(15709)
课题(14638)
重点(14530)
(13885)
(13852)
(13331)
(13056)
(12972)
研究成果(12393)
期刊
(35174)
经济(35174)
图书(30895)
研究(25141)
书馆(24960)
图书馆(24960)
中国(24117)
学报(20365)
教育(15584)
(15087)
大学(14567)
科学(13741)
(11782)
学学(11234)
管理(10837)
农业(10285)
情报(8946)
(8666)
论坛(8666)
技术(8035)
(7341)
金融(7341)
(5868)
业经(5595)
财经(5551)
图书馆学(5103)
(5031)
经济研究(4982)
(4923)
职业(4844)
共检索到160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程焕文  陈润好  肖鹏  
"申遗热"浪潮之后,"后申遗"时代来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为热点。2016年、2018年调查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建设非遗数据库的进展,文章统计分析其名称、项目数量、项目分类、著录字段等。研究发现:在省级公共图书馆中,非遗数据库建设仍与非遗名录机制联系紧密,但在申遗工作逐渐放缓的情况下,其建设随之延滞;非遗类目划分、数据库著录尚未有统一标准;省级公共图书馆未能参与和打通全面的申遗流程,数字化工作很难匹配"后申遗"时代的转型诉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军华  刘灿姣  杨丹  
文章对国内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非遗数据库的采集系统、分类体系、检索情况、开放性及重视度等方面展开调研,进而提出以下几点建言:革新手段,拓展非遗数据库的表现形式;博采众长,重构新的非遗数据库分类体系;利用移动互联环境,加大宣传力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立堂  
指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我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进行统计、梳理、编目和保存,建立科学、完整的数据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基于多年从事国家非物质遗产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阐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意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资料立档库和实物藏品数据立档库为例,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档案数据库的筹建过程及非物质遗产资料的分类、编码方法和著录、保存原则以及注意事项;最后提出数据库平台建设工作的改进意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怀诗  胡文静  张华  
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使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契机。文章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应用5S模型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概念模型;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些关键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向红  
国内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专题数据库的分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应结合大众标注,从多层面向公众展示、传播非遗资源及增强用户体验。大众标注在非遗数据库中应用的设计方案包括4个方面:构建分类体系基本框架、基本标签库、自由用户标签库等;设置浏览、检索、管理等功能模块;选择Drupa7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实现标签管理、标签浏览及标签云的形成等关键技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许鑫  赵嘉伦  
聚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对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梳理,并重点关注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及部分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对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以探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树林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快速消失的严峻形势,民族地区图书馆应责无旁贷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普查采集、保存利用、传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人类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云庆  
面对亟待保护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有责任发挥积极作用,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明确纳入其职能中,具体可以从为专项遗产立档保存、确保有关资料的完整与安全并促进利用、档案资料的支持和确认、建立传承(人)档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展大普查工作、宣传与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来考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金晓妹  陈仰珊  钟志芸  
本文探讨了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数字图书馆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采取的一些方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甘明  
贵州凯里学院图书馆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探索,得出民族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最佳角色应该是"服务大众阅读—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觉性"。民族高校图书馆除了应采取一些具体保护措施,还应建议尽早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有序的法制轨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志容  
从保护白鹤梁题刻实例着手,分析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从立档保存、价值研究、合理利用三个层面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无形文化遗产的有形物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精髓、开展非物质物化资料的特色服务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胡梅珍  王立平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正日益增强。公共图书馆应转变观念,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通过参与研究与调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保存与开发利用体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文琴  
本文梳理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政策,明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理念,即全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重点加强特定项目的数字化、有效保障数字化建设经费,并阐明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主要从传统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方面展开,最后提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扮演着重要参与者的角色,同时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赵跃  周耀林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建设方法、组织策略、管理策略、传播策略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信息视角下我国非遗研究进展,认为未来几年非遗信息学研究框架将愈发清晰,非遗数据资源的开发将成为焦点,非遗信息跨文化传播将受到关注。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倪晓春  张蓉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存在着分散与集中、多元与统一、无形与有形、投入与产出、官方记忆与民间记忆的矛盾,解决上述矛盾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资源库。在明确资源库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基础上,从资源收集、资源整理、资源开发和资源传播四大方面进行了策略设计,发挥档案专业化管理和数字技术相融合的优势,解决非物质特性的传承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