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5)
2023(10799)
2022(9071)
2021(8416)
2020(6684)
2019(15057)
2018(14423)
2017(26045)
2016(13511)
2015(14810)
2014(14710)
2013(14489)
2012(13788)
2011(12828)
2010(13425)
2009(13127)
2008(11844)
2007(10378)
2006(9876)
2005(9565)
作者
(37120)
(30957)
(30612)
(29923)
(19805)
(14763)
(14207)
(11932)
(11669)
(11145)
(10812)
(10351)
(10206)
(9946)
(9756)
(9720)
(8970)
(8859)
(8773)
(8400)
(7971)
(7387)
(7225)
(7177)
(7164)
(7047)
(6724)
(6452)
(6145)
(6036)
学科
(75449)
经济(75389)
管理(34662)
(31892)
(27310)
金融(27310)
(27045)
企业(27045)
中国(26344)
(24315)
银行(24308)
(23679)
地方(21387)
方法(20590)
(17818)
数学(17382)
数学方法(17254)
(16858)
业经(16287)
(15118)
(13372)
地方经济(13175)
(12942)
(11649)
贸易(11637)
中国金融(11276)
(11239)
理论(10789)
农业(10266)
体制(10022)
机构
大学(191522)
学院(190957)
(94345)
经济(92530)
研究(76035)
管理(66176)
中国(64875)
理学(54719)
理学院(54003)
管理学(53263)
管理学院(52866)
(45495)
(41185)
科学(39254)
(38143)
中心(35027)
财经(34258)
研究所(33800)
经济学(31131)
(31070)
(29617)
经济学院(27649)
北京(27402)
(27031)
(26646)
师范(26491)
财经大学(25322)
(25218)
(23831)
(22745)
基金
项目(112457)
科学(88853)
研究(88249)
基金(81422)
(69226)
国家(68611)
科学基金(58523)
社会(58493)
社会科(55563)
社会科学(55547)
(42177)
基金项目(41500)
教育(39726)
编号(35513)
(35231)
自然(33155)
资助(32886)
自然科(32343)
自然科学(32337)
自然科学基金(31803)
成果(30464)
(26932)
重点(26308)
(25394)
课题(25305)
国家社会(24981)
(23872)
(23626)
发展(22892)
教育部(22696)
期刊
(119265)
经济(119265)
研究(73454)
中国(44945)
(37015)
金融(37015)
(34895)
管理(29197)
教育(23877)
(23820)
学报(23251)
科学(23239)
经济研究(20605)
大学(18944)
财经(18367)
学学(17321)
技术(16291)
(16143)
业经(15690)
农业(15023)
问题(14344)
国际(13880)
(13429)
世界(11878)
理论(10241)
技术经济(10167)
改革(9152)
(9152)
现代(9087)
经济管理(9048)
共检索到333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东  
2009年是"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大变革的重要年份,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国际金融领域趋于稳定;在通缩、通胀压力并存的局面下,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刺激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退出或进行新的货币政策调整难以决断;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新的障碍;与此同时,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和调整也在同步进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梦龙  
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年会于2009年11月14~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此次年会主题为"全球危机后的变革与振兴",共有近40位财经界要人出席此次会议,与会者包括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原中国国务委员李贵鲜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中国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北京市人民政府郭金龙市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多米尼克·卡恩先生、巴基斯坦国家银行行长塞德·拉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徐秀军  
在经历2021年的强劲反弹后,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日益凸显,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全球就业形势改善有限,通胀水平屡创新高,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国际贸易增长乏力,跨境投资出现萎缩。展望未来一段时间,美欧货币政策紧缩的溢出效应、大规模经济制裁及其影响、全球债务可持续性、全球粮食与能源短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困局、全球经济治理的进展等问题值得关注,全球经济复苏也将面临更大压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馨  雷根强  童锦治  王艺明  张铭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大卫·利普顿  司马亚玺  闵子殷  
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产率增长的下降可能导致处于稳定水平的经济增长的下降,这本身就可能增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下行压力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高级别政策制定者们共同讨论了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相关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十年后的宏观经济展望;二是发达经济体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可能导致长期低利率;三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政策挑战和转变及其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进  尹兴中  
本文提出,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将出现六大重要的特色,包括流动性过剩,美元地位持续波动,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新兴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绿色主义推动绿色产业革命以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综合这些分析,我们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所面临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将会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严峻和复杂,因此,中国政策界和经济企业界以及学术界必须做好准备,加强研究,积极应对。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包明友  
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跌宕起伏,GDP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大幅收缩之后,下半年初步显现复苏势头,但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很大压力,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形势严峻、财政赤字压力大幅飙升,预计2010年美国经济前景仍将受失业率、信贷市场以及商业地产市场等因素的困扰,经济复苏过程可能较为缓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柴国基  
2013年,全球经济延续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温和复苏,且复苏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发达国家的财政问题出现缓解,金融市场相对平稳,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上升,其中美国率先退出实行了5年之久的超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晓松  
2011年全球经济发展跌宕起伏,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复苏势头有所减弱。尤其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持续发酵,成为拖累全球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造成了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的剧烈动荡;相比而言,新兴市场国家总体保持较高增速,但受外需环境恶化、较大通胀压力等因素影响,也出现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治民  高宇  
此次金融危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始终将为实体经济的需求服务为目标,并维持相对稳健的杠杆水平,是中国金融业在危机中保持较好表现的根本原因。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是重中之重,而这又与金融业监管高度相关。本文在剖析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的基础上,借鉴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改进经验,提出金融业监管要探索"中国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基础是稳健高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均提出了强化监管的理念,并针对本次危机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本文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不同类型国家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尽管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内容和力度有较大差异,但总体趋势是强化监管,表现出非常强的共性,如防范系统性风险,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标准;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等,这也预示了未来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军梅  
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伙伴,在后危机时代研究如何拓展两国金融合作的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回顾中俄金融合作的平台机制、领域及瓶颈问题为基础,以中俄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诉求为主线,探寻后危机时代中俄两国在共建合资银行、开发能源金融、实施货币政策协调及主权基金运行等领域深化合作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扬  
本文认为"后危机时代"这个词隐含着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忧虑和担心,表明危机还未过去。即便现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市场调研的某些数字都对经济有正面的评价,但也只是在危机过程中的反应。综合来看,老问题并没有解决,新问题正在显现,经济的复苏之路还充满困难。2010年整个经济工作的重点应该转向结构调整,一是增长动力应该从政府主导回归到市场主导;二是优化投资结构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三是必须真正将产业结构调整置于重要位置;四是调整经济结构应依赖市场机制;五是关注物价波动;六是稳定宏观调控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雷  
2008年由美国次级债引起的金融危机袭击全球,在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世界金融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但是危机的影响却还在蔓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进入了后危机时代。通过对后危机时代的特征的阐述,介绍了当今世界金融格局的一些新特点,并且,通过对中国当前情况的分析,简单介绍了中国应如何在当今这个危机和机遇并存的时代抓住机遇,增强自己在世界经济金融中的地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艳红  潘宏胜  
文章在总结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合作等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失衡有可能继续改善,但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