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8)
2023(9840)
2022(8434)
2021(8039)
2020(7040)
2019(16783)
2018(16276)
2017(32005)
2016(17385)
2015(20463)
2014(20242)
2013(20589)
2012(19460)
2011(17720)
2010(17617)
2009(16819)
2008(17072)
2007(15299)
2006(13204)
2005(12237)
作者
(50547)
(42413)
(42175)
(40549)
(27311)
(20386)
(19540)
(16408)
(16175)
(15041)
(14533)
(14167)
(13666)
(13576)
(13265)
(13253)
(12747)
(12491)
(12337)
(12306)
(10495)
(10440)
(10306)
(9628)
(9567)
(9550)
(9498)
(9246)
(8565)
(8518)
学科
(79716)
经济(79637)
(51051)
管理(49653)
方法(42145)
(41814)
企业(41814)
数学(38363)
数学方法(38162)
(23612)
中国(22142)
(20449)
(19428)
(18479)
银行(18455)
(17486)
贸易(17477)
(17355)
(17057)
(16088)
财务(16073)
财务管理(16035)
企业财务(15368)
(14385)
金融(14383)
业经(14324)
(13519)
农业(12728)
地方(12492)
(11853)
机构
大学(260969)
学院(255794)
(117418)
经济(115349)
管理(98978)
研究(89151)
理学(85002)
理学院(84077)
管理学(83037)
管理学院(82531)
中国(74932)
(55045)
(55004)
科学(50332)
(45374)
财经(44392)
(43299)
中心(41596)
研究所(41047)
(40637)
经济学(38394)
(37110)
北京(35463)
业大(35101)
经济学院(34960)
农业(34426)
财经大学(33403)
(31274)
(31127)
师范(30983)
基金
项目(164247)
科学(129862)
基金(122884)
研究(119567)
(106474)
国家(105647)
科学基金(90239)
社会(78445)
社会科(74599)
社会科学(74577)
基金项目(64348)
(60025)
自然(57084)
自然科(55795)
自然科学(55778)
教育(55423)
自然科学基金(54889)
资助(52463)
(51968)
编号(46757)
(39574)
成果(38927)
重点(37111)
(34774)
教育部(34396)
(33618)
国家社会(33523)
人文(32548)
中国(32267)
科研(32108)
期刊
(121565)
经济(121565)
研究(79336)
中国(47350)
(44340)
学报(38711)
(37800)
(36137)
金融(36137)
科学(35739)
管理(34190)
大学(29241)
学学(27549)
农业(24276)
财经(23394)
教育(21388)
经济研究(21008)
(19977)
技术(19778)
业经(16991)
问题(16889)
(16885)
国际(15150)
(14700)
世界(14345)
技术经济(13430)
统计(13163)
理论(12806)
(11428)
(11420)
共检索到387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路航  
本文以2006~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的知名度是否会影响其履职效力。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聘请的"名人"独立董事确实存在"知名度效应":学界"名人"独立董事对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和抑制公司高管违规有显著影响,但同时发现学界"名人"独立董事和企业界"名人"独立董事在发表意见时没有履行好勤勉的职责,发表独立意见的可能性较小。此外,本文还发现具有财会背景和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有助于减少公司和高管个人违规事件的发生。这一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聘请"名人"独立董事具有信息后果,支持独立董事能够降低代理成本的逻辑。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刘颖斐  余玉苗  
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角色与功能定位的理论分析,以湖北上市公司的统计资料为基本证据,并结合其他调查数据,得出结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框架已基本建立起来,但在应扮演的维护弱势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角色和应发挥的监督职能的作用上尚不尽人意。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遴选机制、董事会结构、兼职数量限制、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增基  徐叶琴  张宗益  
本文利用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报酬结构和董事会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董事报酬内生性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董事报酬、独立性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长任期的CEO、CEO兼任董事长、较大比例的内部董事和较大的董事会规模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障碍。董事报酬是一种公司治理的强化机制,当董事会保持独立时,其报酬结构能更好的激励董事履行监管职能。但是,当董事会失去其独立性时,其报酬结构会加剧公司的代理冲突。授予董事会合理的激励报酬可以克服公司监管障碍,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万良勇  胡璟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公司财务行为是公司财务研究发展的最新领域。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网络中的网络位置对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公司越容易发生并购行为,表明独立董事的网络联结有助于独立董事更好地为并购决策提供咨询建议服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正式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与并购行为的正向关联越明显。本文还补充检验了独立董事网络位置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发现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与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独立董事治理、公司并购和社会网络研究成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尚兆燕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独立董事队伍的扩大,其特殊身份引发的特别法律责任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证监会2001~2007年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处罚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针对法律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如立法粗糙、执法不均衡、处罚方式单一、政策导向性强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红玉  陆智强  姚海鑫  
基于中国制度背景与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笔者从经理年龄、经理任期和经理持股比例三个方面,以2006年~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经理权力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概率越高;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董事会中不领薪酬董事的比例越小;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董事会会议召开次数越少。这说明经理权力是影响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它对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苏  
以2005~2008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独立董事治理对公司长期借款融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和独立董事薪酬与长期借款比重正相关;在民营上市公司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独立董事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获取长期借款的作用更为有效。这些经验结果说明,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对上市公司获取外部债务融资具有明显的治理效应,当公司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独立董事能够成为公司外部治理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机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孙甲奎  肖星  
本文以2006-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独立董事的投行经历在上市公司并购中能否发挥咨询作用。研究发现,董事会中有投行独董并不会带来收购可能性的增加,投行独董对公司的收购决策不能产生实质影响;然而,在收购实施阶段,投行独董却有助于提升收购方公司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收购宣告时独立董事正在投行任职或收购方CEO缺乏投行经历时,投行独董的正向财富效应更加显著,在这两种情况下,投行独董更能体现咨询价值。最后,又从收购溢价和咨询费用两个方面探究了收购方价值增加的可能原因,初步确定了投行独董增加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蓓  
董事会人云亦云现象普遍,合议制是否有效备受质疑。利用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独立董事意见公告数据,研究独立董事公开质疑行为,可从相反的视角为现状提供经验证据。通过对非金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质疑的描述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质疑至今极为罕见;绝大多数质疑采用温和委婉方式;质疑事项集中于人事任免、投资收购或关联交易。有关独立董事个体特征分析表明,声誉越高、年龄越轻的独立董事就越有可能对管理层动议提出质疑;就组织特征而言,董事会会议频率越高、股权集中度越低、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设,以及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独立董事更有可能表达不同看法。文章认为,构筑富有建设性冲突氛围的董事会宜针对性地作出制度安排。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卜君  孙光国  
如何促进董事会秘书在"亮身份"与"尽职责"之间取得平衡以充分发挥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对市场监管与公司治理有重要意义。自《公司法》对董秘的职责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从法律意义上确认董秘的高级管理人员身份以来,董秘在新的职责要求与身份定位下的履职效果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基于信息披露质量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董秘不同身份定位对职责履行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仅有单一身份的董秘相比,兼有多重身份的董秘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兼有经理层身份或执行董事身份的董秘信息披露职责的履行效果优于仅兼有董事身份的董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治理环境或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中董秘多重身份对信息披露职责的履行效果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清泉  罗党论  
针对我国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种种疑难,基于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设立独立董事效果面临的各种问题,相关文献资料得到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冲突的结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另一角度来审视这些问题。通过对独立董事设立的效果、独立董事最担心的风险、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有效条件、独立董事的薪酬待遇、影响独立董事发挥作用和导致独立董事辞职等重要因素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有助于从内生和外生因素的角度来理解报酬、独立性、成本、风险、激励机制和外部环境因素对独立董事作用与效果的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志忠  薛清梅  宿黎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党论  唐清泉  
本文借助独立董事在监管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来研究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效果。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独立董事在关联交易方面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独立董事的实施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连福  石晓飞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会议是董事会发挥其职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中通讯会议形式渐成为董事会会议主流趋势现象为背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及决策模式理论,分析了应用董事会通讯会议形式的上市公司基本特征,对比了影响公司采用不同董事会会议形式因素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检验了董事会会议不同形式的价值效应。本文发现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两职兼任、董事会持股情况等一系列治理特征影响了公司对董事会会议形式的选择,且董事会通讯会议与现场会议的影响因素及价值效应差异性显著。另外还发现,通讯会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董事能够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并参加表决。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会议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经...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田高良  韩洁  李留闯  
本文以社会镶嵌理论为基础,选择2000-2011年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均是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主要探索并购双方的连锁董事关系是否会影响并购绩效。研究发现,并购双方的连锁董事关系会减损并购公司、目标公司以及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并购后实体的并购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并购公司的公司治理质量较高时,这种减损作用会降低。当并购双方存在连锁董事关系时,目标公司更易接受股票作为并购支付方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解释我国证券市场的"并购损益之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