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
- 2023(1427)
- 2022(1071)
- 2021(1009)
- 2020(855)
- 2019(1894)
- 2018(1839)
- 2017(3553)
- 2016(1895)
- 2015(2128)
- 2014(2097)
- 2013(2065)
- 2012(1945)
- 2011(1692)
- 2010(1586)
- 2009(1385)
- 2008(1360)
- 2007(1307)
- 2006(1118)
- 2005(996)
- 学科
- 济(8368)
- 经济(8360)
- 业(7451)
- 收入(7260)
- 管理(7021)
- 财(6320)
- 企(4865)
- 企业(4865)
- 国民(4323)
- 方法(4230)
- 国民收入(4219)
- 富(4085)
- 财富(4085)
- 数学(3872)
- 数学方法(3851)
- 农(3590)
- 农业(3151)
- 人事(3018)
- 人事管理(3017)
- 中国(2405)
- 分配(2357)
- 业经(1817)
- 制(1470)
- 学(1446)
- 技术(1389)
- 人民(1366)
- 税(1364)
- 税收(1344)
- 地方(1291)
- 策(1283)
- 机构
- 大学(28703)
- 学院(28131)
- 济(13649)
- 经济(13456)
- 管理(11498)
- 理学(10560)
- 理学院(10438)
- 管理学(10231)
- 管理学院(10187)
- 研究(9033)
- 财(6715)
- 中国(6683)
- 京(5848)
- 科学(5349)
- 农(5263)
- 财经(5221)
- 经(4883)
- 经济学(4713)
- 所(4562)
- 业大(4421)
- 经济学院(4327)
- 研究所(4152)
- 农业(4062)
- 财经大学(3977)
- 中心(3757)
- 江(3664)
- 北京(3595)
- 商学(3547)
- 商学院(3516)
- 范(3326)
共检索到39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卿石松 郑加梅
职位隔离是形成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本文构建一个引入了职位晋升机制的收入差距分解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职位隔离对性别收入差距的作用,且在统一的模型框架内识别和估计了职位内工资歧视(同工不同酬)和晋升歧视的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女性过多地集中于职位"金字塔"结构的底层。尽管职位晋升的工资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约41%的性别收入差距是由于职位隔离导致的。工资歧视是职位层级内部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与之类似,职位晋升歧视能够解释1/4的性别收入差距。因此,除了同工同酬政策,促进职位晋升的机会平等是缩小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意即"同酬"还需"同工"。
关键词:
职位隔离 收入差距 性别歧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伟国 陈玉杰
目前国内对性别工资差异研究很多,但对高管人员薪酬性别差异的分析还较少。本文利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综合考虑不同性别在不同职位层级上的代表性的同时,采用Brown分解法分析了高管人员的性别薪酬差异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在较高层级的职位上代表性不足,同时也存在着"玻璃天花板效用"。女性高管在职位晋升方面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在每一个职位层级上,女性高管职位晋升的门槛值都显著高于男性高管职位晋升的门槛值。男性高管和女性高管存在明显的性别薪酬差距,其中,超五成的薪酬差异是同一职位内的,四成以上的差异是职位间的;而有超七成的薪酬差异无法用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可观测因素...
关键词:
高管薪酬 性别差异 职位晋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宇晨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2002年和2013年的数据,从行业角度探究性别工资差距的地区差异。通过各地区性别工资差距分行业分析,发现性别行业分布差异是地区性别工资差距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工资差距在性别行业隔离程度较高的地区较大,并且隔离程度增加越快的地区,性别工资差距增长越迅速;性别行业隔离扩大了行业内性别特征回报率差异,进而导致性别工资差距的增加;在市场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性别行业隔离程度受性别行业歧视的影响也较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迟巍
本文利用三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研究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里性别收入差距的程度以及成因。研究发现在1980年代,性别收入差距程度较小并且在各个收入水平上类似。而到了1990年代以后,性别收入差距的程度有所扩大并且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里。本文还发现在低收入群体里较大的性别收入差距主要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本文由此建议社会更加关注低学历、低收入的女性劳动者,保护她们的权利,该群体是劳动力市场上最弱势的群体。
关键词:
性别收入差距 收入分布 性别歧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伟国 陈玉杰 张成刚
职业性别隔离是一个长期存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复杂现象,对就业和工资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职业性别隔离测度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统计描述方法的作用及具体指标,重点讨论了4种主要总和指数的应用方法和使用范围。文章认为,统计描述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了解职业规模、劳动力市场性别比例及垂直隔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测度方法之一。对于总和指数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对不同指数的可信度进行区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熊俊峰
对我国学术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与高校教师收入性别差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学科性别隔离和垂直方向的职称性别隔离现象。工科和理科的程度最高,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程度最轻;高、低职称两端的职称性别隔离状况最重,男、女性教师分别聚集于高、低职称段。研究还发现,职称性别隔离状况比学科性别隔离严重,是造成高校教师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根源。
关键词:
性别隔离 学术职业 高校教师 收入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志强 彭娟 刘善仕
数字平台和灵工经济兴起,引发了人们对新就业形态下性别收入差距的关注和忧虑。本文以独特的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平台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状况。研究发现:在灵工经济中,性别仍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女性/男性月收入比为85%,较传统就业有所改善;即使控制个人特征、工作特征等可观察因素后,性别收入差距仍然存在;灵工经济中少部分职业(网约车服务、配送服务、在线教育)存在一定的职业分隔,但灵工女性不再集中于低收入工作,传统就业的“职业拥挤假说”不再成立;绝大部分性别收入差距来自职业内因素,职业分隔对收入差距影响非常有限;收入差距大部分来自可观察因素,不可观察因素对差距的贡献小于传统就业情形,意味着隐性的性别歧视减少;女性更厌恶算法控制、更偏好工作灵活性、工作更孤立而更少职业社交,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新因素。总体而言,灵工经济中性别收入差距较传统工薪就业有所改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敏 薛启航 魏建
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性别红利”,对于家庭福利改善以及共同富裕实现都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测度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结合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从母职惩罚角度检验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缓解母职惩罚,帮助母亲群体增强工作的稳定性和便利性并促进她们的就业参与,从而提高女性收入、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性别收入差距 母职惩罚 就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金久仁
当前,我国城乡教育因支持差距所表现出的不公平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城乡教育差距的形成不仅受政府支持的影响,也受到来自家庭对子女教育支持的巨大影响,城乡不同家庭所拥有的资本差距、所寄居的分割场域以及基于不同资本和场域所形成的家庭教育支持行为图式对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不利处境进行了系统性编制。解决好因家庭支持差距所造成的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构建基于资源配置、场域融合、价值公正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路径是可能方案。
关键词:
城乡教育 家庭支持 资本 场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定全 徐枞巍
文章运用了D指数、Ds指数、Ip指数、平方根指数及A指数等多种职业隔离的测度方法,对2000~010年我国各省市城镇单位的行业性别隔离度进行了大量测算,得出了各省市的行业性别隔离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行业性别隔离呈上升趋势,东部经济发达省市的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较高,但增速较缓;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市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虽然较低,但正以较高的速度快速增长。
关键词:
行业性别隔离 性别隔离 职业隔离 测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同工同酬一直为国际劳工组织所倡导,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也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但现实中,同工却难以同酬,一方面是因为对其概念界定不清、理解混乱,另一方面则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所致,更由此造成了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裁判困境。要使同工同酬得到落实,就要对其进行清晰界定,以及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推进劳动关系团体自治。
关键词:
同工同酬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兰品 王姗姗
数字革命催生的平台经济以强大的就业效应重塑劳动力就业形态和收入分配机制,为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带来契机。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平台经济发展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女性就业条件、削弱女性家庭责任限制、便利女性就业搜寻及提升女性人力资本,平台经济提高了女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给女性劳动者带来比男性更大幅度的收入增长,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性别收入差距缩小效果对已婚、中低技能、受雇型及服务行业的劳动者群体更为明显;当今劳动力市场上禀赋收益率差异(性别歧视)依然是性别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女性具备的平台经济接入优势和回报率优势都对性别收入差距起到收敛作用。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性别收入差距 平台性别红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建
文章使用“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JSNET2021)调查数据,考察了职业流动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职业流动通过“机会差异”和“回报差异”两个关键渠道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差距。在机会差异方面,由于体制分割形成的流动机会不均衡分布以及传统家庭性别分工模式,女性跨体制流动的几率明显低于男性,这限制了女性进入市场体系并获得高收入的机会;在回报差异方面,职业流动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对女性效果甚微,但对男性大有裨益。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两种差异化机制:一是收入溢价机制,即部门内部流动以及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跨部门流动大大增加了男性收入,但这些流动对女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十分有限;二是收入惩罚机制,体制外向体制内的跨部门流动增加了男性收入,却降低了女性收入。职业流动过程所引发的性别收入差距及其分异效应,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不平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敏 薛启航 魏建
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最低工资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从就业角度考察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最低工资的低收入保障效应和灯塔效应能够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对于工作经验匮乏的劳动者,以及在工业机器人发展程度高、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最低工资的影响更加显著;最低工资的就业激励效应更有利于女性参与就业和增加工作投入,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华
种族居住隔离已深深扎根于美国城市生活中 ,许多美国主要大都市区的城市中心 ,至今都保持着高度的居住隔离。本文介绍了这种居住隔离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并指出 ,它是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住房业、银行业和私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居住隔离对黑人的生活质量和文化产生了许多破坏性的后果。
关键词:
居住隔离 联邦政府 黑人聚居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