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4)
- 2023(6471)
- 2022(5382)
- 2021(5092)
- 2020(4151)
- 2019(9853)
- 2018(9568)
- 2017(19529)
- 2016(10247)
- 2015(11537)
- 2014(11276)
- 2013(11132)
- 2012(9933)
- 2011(8929)
- 2010(8898)
- 2009(8127)
- 2008(8030)
- 2007(6978)
- 2006(6053)
- 2005(5462)
- 学科
- 济(45655)
- 经济(45616)
- 管理(27336)
- 业(26809)
- 方法(24304)
- 数学(22806)
- 数学方法(22315)
- 税(21652)
- 企(20718)
- 企业(20718)
- 税收(20221)
- 收(20050)
- 财(17107)
- 农(12348)
- 中国(10404)
- 收入(10107)
- 地方(8469)
- 农业(8448)
- 业经(8370)
- 学(6964)
- 贸(6960)
- 贸易(6954)
- 理论(6872)
- 务(6814)
- 财务(6786)
- 财务管理(6778)
- 易(6726)
- 制(6506)
- 财政(6462)
- 企业财务(6398)
- 机构
- 学院(141318)
- 大学(139285)
- 济(60562)
- 经济(59490)
- 管理(55587)
- 理学(48927)
- 理学院(48458)
- 管理学(47307)
- 管理学院(47073)
- 研究(42351)
- 财(33732)
- 中国(32862)
- 京(28605)
- 财经(25755)
- 科学(25228)
- 经(23483)
- 江(20573)
- 经济学(20184)
- 所(20087)
- 中心(19901)
- 财经大学(19202)
- 业大(18595)
- 农(18467)
- 经济学院(18423)
- 北京(17995)
- 研究所(17919)
- 范(16501)
- 州(16499)
- 师范(16371)
- 院(15316)
- 基金
- 项目(96331)
- 科学(76858)
- 基金(71858)
- 研究(69617)
- 家(61933)
- 国家(61473)
- 科学基金(54302)
- 社会(46661)
- 社会科(44520)
- 社会科学(44510)
- 基金项目(37121)
- 省(36190)
- 自然(34621)
- 自然科(33947)
- 自然科学(33941)
- 自然科学基金(33328)
- 教育(32621)
- 划(30820)
- 资助(30790)
- 编号(28117)
- 成果(21976)
- 部(21432)
- 重点(21215)
- 国家社会(20100)
- 创(20094)
- 发(19540)
- 教育部(18973)
- 创新(18857)
- 课题(18726)
- 人文(18583)
共检索到205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孟天广 苏政
文章基于2005~2010年地级市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发现,经济发展、税收能力、财政依赖度对非税收入有负向影响,而负担率和人口密度有正向影响。研究还揭示了非税收入膨胀的政治逻辑:一是省内地级市竞争的"同侪效应"。省内地级市数量越多,非税收入越高;省内财政收入排名发挥非线性效应:当财政收入排名靠前时,地级市政府偏好提高非税收入"竞争上游",而排名靠后的地级市则提高非税收入"拒绝垫底"。二是区域竞争产生的"邻居效应"。在和相邻地级市的竞争中,地级市政府偏好减少本市非税收入以营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总体上而言,"同侪效应"强于"邻居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美琦 张巍 韩冰
本文分析了 2009—2018年我国非税收入呈跨行政区划的空间聚集分布特征;测算Morans' Ⅰ指数发现我国人均非税收入规模呈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考虑空间异质性,财政收入激励、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和投资对非税收入规模具有正向效果;财政分权、税收竞争、财政支出效率等因素对本地区非税收入规模具有反向效果。而对相邻地区,财政分权、财政收入激励、财政支出效率等因素则具有正向效果,税收竞争具有反向效果。部分因素(财政支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的作用效果由于空间因素的加入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针对以上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非税收入规模 空间异质性 影响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安福仁
通货膨胀是一种经济现象,一旦通货膨胀发生,它会对经济生活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对政府税收产生多重效应,使政府的所得课税、产品课税、储蓄课税等,都会产生通货膨胀效应,导致税收分配格局的改变。当通货膨胀发生时,政府必须调整相应的税收政策,消除通货膨胀对税收的影响,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税收效应 税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颖
学生评教制度的引入悄然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可能导致师生之间的"互相取悦、互相关照",成为分数膨胀的诱因之一。通过建立分数膨胀的数学描述,并利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学生评教制度下分数膨胀的内在逻辑,以及教师间行为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在学生评教制度下,学生成绩和学生评教双重膨胀都是最优策略,且教师会互相模仿放松给分的行为直到全部教师都放松给分。遏制分数膨胀之风是"标",树立良好学风,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多投入、学生在学业上多努力才是"本"。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锋
腐败的控制问题一直备受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但已有研究大多将研究范围限定在特定区域内,而忽视本区域腐败对相邻区域腐败的传染作用。文章在探讨腐败的影响因素时,引入空间邻居效应变量,用以测度相邻省份的腐败对本省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之间确实存在邻居效应,即本省的腐败程度明显受到相邻省份腐败程度的正向影响。此结果对于我国控制腐败的滋生蔓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腐败 区域腐败 邻居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培源
在中国区域经济的研究议题中,区域TFP增长一直备受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制度因素和投入因素对区域TFP增长的影响,较少有人关注空间邻居效应,即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一个地区TFP增长的影响。文章通过构造空间邻居变量,实证分析了1989~2007年中国省域TFP增长的空间邻居效应。结果显示,一个省份TFP增长的16.7%可归因于相邻省份TFP增长的正向影响。此结果为相邻省份经济规划和经济政策的协同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TFP增长 空间邻居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煜辉
收紧货币并不直接作用于物价,而是针对资产泡沫,资产价格一旦下行,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都会自然消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骏民 段彦飞
当代的全球流动性膨胀根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黄金非货币化为美国向世界提供大量美元敞开了大门,美国通过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对外提供美元流动性。全球流动性膨胀可分为三个层次,美国增加一美元的对外债务,将导致世界扩张大致两到三倍的流动性。中国作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国,全球流动性的输入直接导致了人民币面临国际贬值、国内升值的双重压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翁异静 章迪平 吴刚 杜磊
文章以"新型城市化"为切入点,从"政策评估"的角度,采用双重倍差法测算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效应。分别用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人员规模作为政府规模的衡量指标,以我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结果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展,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与东部地区相比,对中西部地区政府规模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且经稳定性检验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地方政府规模膨胀效应是稳健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翁异静 章迪平 吴刚 杜磊
文章以"新型城市化"为切入点,从"政策评估"的角度,采用双重倍差法测算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效应。分别用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人员规模作为政府规模的衡量指标,以我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结果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展,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与东部地区相比,对中西部地区政府规模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且经稳定性检验表明,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地方政府规模膨胀效应是稳健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子英 张军
自分税制以来中央对地方进行了巨额的财政转移支付,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地区性发展战略,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内陆地区。我们发现这种转移支付会产生非常强的粘纸效应(Flypaper Effect),即转移支付相对于本地的财政收入而言,会使得地方政府规模出现更严重的膨胀。本文的结论表明,每一个单位的转移支付会使得政府支出水平上升0.6—1.3个单位,而相同的GDP或者居民收入增长的效应仅为0.1—0.2;同样,人均财政转移支付每增加1万元,会使得每万人的机关人数增加62人,而本地财政收入相同增幅所带来的效应仅为0.037人。因而本文认为,要缓解政府支出规模增长过快,特别是防止内陆地区未来出现更严...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淳耀 孙振庭
本文运用中国地级市1996年至2010年的主要经济信息和历任821位市长个人详细信息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地级市市长的晋升机制。我们发现如下结果:(1)纵向来看,中国各级官员的升迁并不存在一个全国统一的晋升机制。与省级官员面临强大的经济绩效激励不同,经济绩效对地级市市长的晋升有着负的但有限的影响;(2)横向来看,地级市市长的晋升机制在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中、西部地区不同,经济绩效对东部地区市长的晋升有着正的但有限的影响;(3)与年龄类似,市长的任期对其晋升可能性存在着非线性的影响。当使用其他经济绩效指标进行检验时,我们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关键词:
晋升 经济绩效 非线性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唐慧 王印红
公共政策扩散并非必然遵循渐进性的"S型"曲线,也会呈现非渐进性扩散特征,集中表现为政策爆发。"人才新政"一经提出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散,就是一种政策爆发模式。本文以"人才新政"为例,从政府创新易感性、行动者特质和外部扩散压力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和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对2017至2020年间,中国地级市"人才新政"的726个样本数据进行事件史分析,探究公共政策爆发的多重逻辑。研究发现:三个维度的变量不同程度地促成了"人才新政"爆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文化水平、政府治理规模、市长任期特质和制度性压力对"人才新政"扩散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不过,政府财政能力、官员年龄特质和政府竞争压力在"人才新政"的扩散过程中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补充了国内非渐进性政策扩散的实证研究,针对"人才新政"提出政策建议,力图促进政府理性创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丁 张顺
在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研究议题中,区域间经济互动关系研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探讨中国各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引入空间邻居效应变量,用以测度相邻省份对本省的经济影响状况。实证表明,我国各省之间确实存在邻居效应,即本省的经济状况明显受到相邻省份经济状况的正向影响。此结果对于省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对邻近省经济冲击的防范和经济联盟的建立,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邻居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刚
以地方快速发展进程中争相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政策文献研究、时事资料分析及非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分析人才项目制衍生出的项目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象。研究显示,地方高层次人才引进呈现出唯“头衔”现象、高竞价态势、粘滞性倾向及近零和效应等负向性同侪效应。分析发现,高层次人才引进同侪效应由发展错位视角看,可诠释为发展机制层面的头衔追逐下的目标错位、财力比拼中的内容错位、模仿攀比中的路径错位等竞争性趋向。并且,这归结于发展价值层面的惯习思维下非治理性取向,必须以融合共享的人才治理为定位,变功能错位为空间错位,在高层次人才由发展错位到错位发展中促进地方人才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